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浏览器打开

(欢迎您)注销

惠残助残 让爱无“碍” 重庆市残联 高质量推进“百千万惠残助残行动”

发布时间:2022-09-19 16:09
发布时间:2022-09-19 16:09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南岸区海棠溪街道残疾人之家“渝馨家园”集养老助残、康养结合、就业康复、文体融合发展于一体

2022年重庆市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技能大赛(决赛)现场

重庆市首届“渝馨家园”——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师资培训班,鼓励脊髓损伤者走出家门

“关爱·未来”项目专家走进区县,为残疾家庭提供健康咨询和诊疗服务

铜梁区残联将辅助器具送到残疾人身边,为他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馨小青”志愿者引导残疾儿童阅读

核心提示

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对残疾人格外关心、格外关注。

今年,重庆市残联对标对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大力推进2022年重庆市级15项重点民生实事之一的“百千万惠残助残行动”,努力在全市范围内创建起100家“渝馨家园”(残疾人之家),为1000名以上残疾妇女和残疾儿童母亲及其直系家属等群体开展筛查、检测及生育指导服务,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适配服务1万人次以上,凝心聚力把惠残助残这件民生实事办到残疾人的心坎上,为实现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夯实阵地

百余家星级“渝馨家园”加速落地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可以进行康复训练,还能在这里享受到心理关怀和就业帮助,对于我们残疾人来说真是贴心又暖心。”4月15日,正在垫江县高安镇“渝馨家园”内进行康复训练的陈阿姨激动地说。

“渝馨家园”系重庆市“残疾人之家”的建设品牌,是具备党建活动、社区康复、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文化体育、技能培训、法律维权、业务代办等全部或多项功能为一体的残疾人综合服务平台。

垫江县高安镇“渝馨家园”正是我市首批重点打造建设的五星级“渝馨家园”之一。

该“渝馨家园”是由原圆梦残疾人服务中心、兰兰特校、兰兰幼儿园、兰兰小学通过统筹整合现有资源建立起来的。这里完善了党建活动室(培训室)、辅助就业室、工疗室、直播室、肢体康复室、心理咨询室、阅览室、图书室、日间照料室、辅助器具租借室、生活重建室等21个功能室,为高安场镇8个村(社区)共计471名残疾人提供便捷的服务。

“多亏了我们街道的‘渝馨家园’,现在的我终于不再是父母负担,终于能靠双手养活自己,我也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了!”在沙坪坝丰文街道“渝馨家园”,残疾人张建谈到现在的工作激动万分。

作为重度肢体残疾人士,张建大学毕业后求职四处碰壁,只能在老家与父亲一起照看家里的小卖部,获取微薄收入,而现在在街道“渝馨家园”的帮助下,他成了沙坪坝丰文街道“渝馨家园”移动爱心通服务站的一名员工,也是丰文街道“渝馨家园”与移动爱心通共同合作辅助性就业第一人,收入达到了每个月3000-4000元。

丰文街道“渝馨家园”负责人任明强说:“张建的就业正是我们与中国移动合作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的一次尝试,目前已经有4名残疾人在这个训练基地接受培训,接下来我们还将引入更多的技能培训项目,帮助残疾人学习一门技能,获得更加稳定的收入。”

以美好生活为目标、残疾人需求为导向、社区服务为载体、资源整合为手段,为残疾人提供一个“更好融入社会,享受精准服务,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家园,打造成为“党建引领的阵地、残健融合的平台、精准服务的载体”,正是我市打造“渝馨家园”的初心与使命。

“我们在全市出台《重庆市‘渝馨家园’建设指导方案》,《方案》中提供了20项不同功能的帮扶举措可供‘渝馨家园’建设使用,包含党建活动、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康复服务、技能培训、文体活动、法律维权、协会活动、志愿服务、业务代办、创业就业、生活重建、居家服务、心理咨询、爱心超市、智慧管理、知识宣传、食堂用餐、社会组织培育、辅具展示租赁等服务功能。截至8月,在市残联指导,各级残联、街道积极配合下,我们已完成117个‘渝馨家园’的创建,其中五星级32个,不同的家园正呈现出各具特色、各具风采的发展建设格局。到‘十四五’末,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将全部建立规范化的‘渝馨家园’。”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

例如,南岸区海棠溪街道“渝馨家园”便是在“党建轴心”引领下,打造“五彩助残”服务,为辖区残疾人提供“积极橙爱心助残”“舒适蓝文体助残”“生机绿康复助残”“丰收黄就业助残”“幸福粉生活助残”五大板块20项助残服务。同时,还积极为残疾人建立“党群会客厅”,首创设立党代表助残接待日,通过链接党团资源,成为残疾人“解困”的残疾人业务代办点、“解惑”的残疾人咨询转介处、“解忧”的残疾人法律维权站。

江北区铁山坪“渝馨家园”则通过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区志愿者和社会公益慈善资源“五社联动”,将“渝馨家园”打造成为共建共享的扶残助残综合服务平台。在社区层面,积极构建“1+10”残疾人工作体系(1个街道残联+10个村社区残协),以组织聚合力,用机制保落实,切实引领残疾人事业发展……

一个个帮扶内容丰富、贴心暖心的“渝馨家园”正在巴渝大地上次第开花、争相斗艳,一步步成为残疾人士的活动阵地、心灵港湾。

接下来,市残联还将继续突出工作创新,积极探索“渝馨家园”的运营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服务残疾人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分类指导,结合残疾人实际需求改进服务内容和方式,推动全市“渝馨家园”更好发挥作用。积极调动各类社会公共资源,不断健全服务残疾人的网络体系,使其布局更趋合理,推进重庆市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关爱·未来

千余例基因检测和生育指导服务呵护特殊群体

“孩子有智力残疾,我还能再生育吗?”“妈妈有精神障碍,会不会影响孩子?”“家里人有先天的致残性疾病,还能生育吗?”……近日,市残联携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产前诊断中心专家来到綦江区妇幼保健院,开展“关爱·未来”育龄段智力、精神残疾妇女及残疾儿童母亲关爱计划面诊服务,现场不少残障人士提出了疑问。

残疾风险伴随每个人,残疾预防与个人健康、家庭幸福、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息息相关。

现场,专家们从智力、精神残疾及生育等方面,对130户疑似遗传病家庭相关人员进行了“一对一”的健康咨询和诊疗服务,并开展了染色体基因检测、抽血等相关指标检查,为下一步基因筛查做好前期准备。

杨女士便是其中之一。杨女士的母亲在幼年时便被发现有智力缺陷,后来成婚生子哺育了杨女士和她的两个妹妹。“现在就很想知道家族遗传对我未来结婚生育会不会有影响。”杨女士说。

像杨女士一样在生育方面有所困惑的残疾人家庭不在少数,而甄别家庭遗传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对其亲属进行基因测序。

据了解,“关爱·未来”育龄段智力、精神残疾妇女及残疾儿童母亲关爱计划,是为试点区县20-49周岁育龄段智力、精神残疾妇女和0-15周岁智力残疾儿童母亲及直系家庭成员开展筛查、基因检测及生育指导服务。

该项目先由试点区县残联组织筛查人员深入残疾人家庭,针对智力残疾妇女和智力残疾儿童母亲生育情况和生育意愿,通过病史收集进行初步筛查。同时,针对有生育意愿的精神残疾妇女开展优生优育指导,再由产前诊断专家实地问诊,全面、详细、准确地采集病史,确定基因检测项目或提供相关生育建议,对符合条件疑似遗传病家庭按照自愿检测原则,开展基因检测后出具检测报告及遗传咨询告知书。最后由试点区县筛查人员根据遗传咨询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的基因检测解读结果或相关生育建议,对有生育意愿的智力、精神残疾妇女及智力残疾儿童母亲开展生育指导,及时宣传遗传病知识,定期监测、了解生育情况。

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18856名残疾妇女和残疾儿童母亲及其直系家属的筛查工作,为1248名残疾人及其亲属开展了基因检测,为915名残疾人开展了生育指导服务。

“此次‘关爱·未来’育龄段智力、精神残疾妇女及残疾儿童母亲关爱计划,是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抓实残疾预防、减少残疾发生的有益探索,计划的实施将有利于提升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时,为进一步高质量推进残疾预防工作,今年6月,市政府办公厅还出台了《重庆市残疾预防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明确了重庆市“十四五”时期残疾预防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举措、保障措施,提出了“残疾预防主要指标处于西部地区前列”的总体要求,将“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产前筛查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区县”6项主要指标在国家规定的目标值基础上适度提高。

此外,《实施方案》坚持全面实施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残疾预防三级防控策略,针对遗传和发育、疾病、伤害等主要致残因素防控,明确了20项主要举措和25项主要指标,落实了每项指标牵头单位,为残疾预防绘制出了详尽完善的“施工图”。

目前,市政府残工委通过积极举措、多样手段,加强残疾预防,有效减少和控制残疾发生、发展,为所有群体筑起残疾预防的“防火墙”。

构筑“支点”

万余件辅助器具重建美好生活

“现在有了轮椅,出行方便多啦!天气好的时候还可以去街上逛逛。”家住武隆区仙女山镇的残疾人豆汝胜看着新适配的轮椅,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多年前因一场施工意外,豆汝胜脊髓受到了严重创伤,下半身失去知觉。在了解到豆汝胜的具体情况后,当地残联积极落实各项帮扶政策,帮助其填写材料,申领辅助器具。

现在,有了免费适配的辅助器具,豆汝胜可以依靠轮椅进行简单的日常移动,天气好的时候还可以坐着轮椅和朋友们去镇上走走,人也从刚受伤时的沉默寡言变得外向健谈。“轮椅让我对生活再次有了信心,现在不用在床上躺着,可以出来走动,感觉人都轻松多啦!”豆汝胜说。

辅助器具,简称辅具,是指残疾人使用的,能够有效预防、补偿、减轻或抵消身体功能障碍的产品、器械、设备或技术系统。在重庆,为残疾人适配辅具已成为帮扶救助残疾人的常态化动作之一。

一件小小的辅具作为残疾人生命和尊严的“支点”,不仅可以解决残疾人生活中的不便,还能重塑信心,让他们可以自主的、有尊严的、有质量的生活。

近年来,市残联始终按照“急残疾人之所急,帮残疾人之所需,为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的原则,抓紧抓实残疾人辅具适配工作,用心用情帮助残疾人重建“美好生活”。

“今年,我市各区县以农村低收入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等困难残疾人群体为重点,针对残疾人身体功能损失状况、环境因素、回归社会的目标、辅具需求等进行综合评估,着力提高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的精准率和实效性,同时加强残疾人辅具的使用指导,提高辅具的有效利用率。开展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培训课程体系科研课题研究,提高辅具适配专业化、系统化水平。截至目前,我们已为17340名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了辅具适配服务。”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使残疾人获得更为贴心的辅具适配服务,今年市残联结合2019年、2020年辅具适配工作调研情况,起草了“残疾人基本辅具目录”,进一步促进残疾人辅具保障制度建设,推动残疾人辅具行业发展和科学管理,不断满足残疾人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的辅具服务需求。同时,注重在“渝馨家园”中强化辅具基本知识宣传、评估适配、租赁等功能建设,让残疾人就近就便得到辅具服务。

为进一步将惠残、助残工作落到实处,市残联从残疾人实际需求出发,在进行辅助器具发放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力度,推动残疾人康复服务更加精准。

一方面,通过引导各区县核实辖区残疾人康复需求,为残疾人提供更为精准有效的康复服务。指导4个全国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联系点开展工作,总结提炼试点开展情况,力争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截至目前,全市已为20.52万名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了基本康复服务。

另一方面,加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力度,强化规范标准,开展康复机构安全督导专项行动,印发《重庆市先天性唇腭裂儿童手术救助实施方案(试行)》,推进“十四五”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试点项目,实施“质效同行”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推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做优做强。截至目前,共为7225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医疗、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配置等康复服务。

“把残疾人的冷暖挂在心上,为残疾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是我们作为残疾人工作者的应尽职责。”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继续以高质量推进“百千万惠残助残行动”为契机,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不断满足残疾人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改善残疾人民生福祉,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让残疾人群体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 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