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奉节县重点围绕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把好“三道关口”,落实落细各项救助政策措施,提升社会救助水平。
严把“三道关卡” 把好“入口”
严把对象评定关。将主动发现需救助困难群众纳入村(社区)干部日常走访重要内容,在390个村(社区)设立社会救助协理员,专门协助开展社会救助政策宣传、受理登记、调查核实、公开公示、主动发现等相关工作,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严把审核审查关。通过“一门受理、协同办理”信息平台,建立低收入人口信息数据库,对全县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历史数据和现有数据全面梳理,与相关部门联动研判,及时给予符合条件的困难人员救助帮扶。严把结果公示关。采取固定公示和公示入户相结合,通过固定公示栏长期公示、进村入户张榜公示等方式,接受群众监督,提高群众知晓率。
强化“三类监管” 堵住“缺口”
强化救助对象监管。开展社会救助领域专项检查,检查结果作为年度民政工作考核依据;建立健全由县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乡镇参与的联动审核制度,形成部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责任共担的机制。今年以来,全县累计授权核查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申请救助家庭55092户次、 206790人次。强化经办人员监管。不定期举办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社会救助政策、收入核算等内容;对从事民政工作和社会救助经办人员近亲属申请低保时,严格备案,并在调查、评议、审核、审批等环节,有关人员按规定实行回避。强化资金存储发放监管。强化内部审计和财务监督,对社会救助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保证及时、足额发放到对象手中。
建立“三项机制” 畅通“出口”
建立宣传引导机制。打造“救在奉节”工作品牌,依托“奉节民政”微信公众号,开通线上救助申请功能,推动社会救助政策查询、申请受理“指尖办”“掌上办”,实现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广播“村村响”、村(居)务公开栏等形式,通过大学生毕业工作后主动申请退出低保等典型案例,发出好声音、传递正能量。建立定期研判机制。每月召开社会救助评审会,对乡镇(街道)申报的社会救助等资料进行集体审核,通过逐户听取情况介绍、讨论提出意见,最后作出审批决定。建立监督核查机制。对低保、特困等救助对象通过定期复核、信息比对、群众举报、审计评价、小微权力监督平台等渠道发现问题线索,逐一开展核实,严格对象条件,对因人员死亡和家庭收入、财产等经济状况超标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及时予以退出或终止供养范围,停发救助金。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