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忙着将骡子驮运的树苗取下,或忙着在山上挥动锄头植树……1月29日,冬日暖阳洒满巫峡大地,巫山县巫峡镇桂花村的10余名村民,在植树现场忙得热火朝天、汗流浃背。记者从巫山县林业局获悉,位于该县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已接近尾声,9.54万亩国土绿化任务将在春节前全面完成。
巫山县巫峡镇桂花村的植树造林现场。通讯员 向君玲 陈久玲 摄/视觉重庆
记者在桂花村看到,山脚下,一车苗木整齐堆放在路边,需要由骡马队伍驮着,经过近20分钟攀爬,才能来到位于山上的植树点。
“这些苗木不仅粗细相当,高矮也相差无几,就是为了让成林效果更好。”现场负责验收苗木的工作人员一边查验这批苗木的“三证一签”(即林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苗木质量检验合格证、产地检疫合格证和苗木标签),一边仔细查看苗木现状。据介绍,所有苗木从出圃到运输再到栽植,全程必须采取保湿措施,就是为了保证其成活率和成林效果。
骡马队沿着崎岖山路将苗木驮运至植树点。通讯员 向君玲 陈久玲 摄/视觉重庆
苗木经过检验后,六七匹骡马的主人依次将苗木捆好,再由骡马驮到山上。这一路看似不长,却以坡度倾斜、陡峭的裸露山石为主,骡马驮运队伍必须小心翼翼、亦步亦趋。“林区立地条件多数较差,造林整地难度偏大,眼前这段路,骡马每天最多可以往返6趟,一次只能驮运10棵带土树苗,工人也需要15分钟才能栽植一棵,一天大概能栽植40棵树苗。”现场造林负责人谭胜泉说,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他们在造林时选择了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既具有较好防风固土效果,又兼具美观且有经济价值的柏木、乌桕和枫香等树种。
巫山县巫峡镇桂花村的植树造林现场。通讯员 向君玲 陈久玲 摄/视觉重庆
“目前,最后几百亩人工造林面积也已进入尾声,整个项目将在春节前全面完成。”巫山县林业局造林科科长李树霖介绍,巫山县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规模共计9.54万亩,包括人工造林0.5万亩、更替修复0.32万亩、补植修复6.04万亩、抚育修复2.68万亩,涉及该县大昌、两坪、双龙、巫峡等乡镇。通过人工造林和退化林修复,当地正重点构建万亩核心示范片,形成具有巫山特色、生态景观及社会效益于一体的造林绿化典范。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