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汛期,我市遭遇了历史罕见特大洪水袭击。重庆日报记者9月18日从市水利局了解到,针对今年汛期暴露出的全市防洪工程薄弱环节,我市正在编制最新版本的防洪规划工作方案,并谋划一批防洪治理骨干工程,加紧推进一批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我市防洪减灾能力。
位于巴南区的观景口水库 市水利局供图
据了解,重庆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全市流域面积50km²以上的河流共有510条,其中流域面积3000km²以上的河流有19条,流域面积200~3000km²的河流130条,流域面积50~200km²的河流361条。全市1000余个城镇大约有70%均临河而建,有较突出的防洪问题,尤其是在应对今年长江5号洪水、嘉陵江2号洪水中,更加暴露出全市防洪工程标准低、薄弱环节多、工程短板突出等问题。
市水利局副局长卢峰介绍,近年来,我市加强防洪体系建设,先后形成了《重庆市中小河流治理规划》《重庆市主城区防洪规划》《重庆市加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实施方案》《重庆市城市乡镇防洪评估报告》、《长江流域防洪规划(重庆部分)中期评估报告》、12条中小河流的重点地区和合川城区洪水风险图、主城区洪水风险图等防洪成果。同时,自2009年开展大江大河及中小河流治理以来,全市共规划治理长江及流域面积200km²以上中小河流总长度约3500km,目前已治理1650km,共投入资金185亿元。
此次编制的防洪规划工作方案时间初步预定从2020到2050年,将针对长江、嘉陵江、乌江等重点河流,县级以上城市、工业园区、建制乡镇及人口聚居重点区等重要区域,综合考虑全市防洪薄弱环节、河道治理、水生态修复保护等需要,特别是解决今年入汛以来暴露出的洪灾突出问题需求,谋划一批补短板防洪治理骨干工程,落实防洪管控措施,强化长江嘉陵江上游干流大型水库及三峡水库调度管理,提高县级以上城市、乡镇等防洪不达标区域防洪能力,构建与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安全保障可靠、生态景观良好、运行调度高效”的防洪减灾体系,全面提升重庆市的防洪减灾能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卢峰介绍,自2018年起,我市启动了水源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规划投资1200亿元重点建设水源工程项目185个,包括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和藻渡水库、向阳水库、跳蹬水库、福寿岩水库、大滩口水库等大型水库。这些重点水源工程除解决工程性缺水突出问题、提升当地供水保障能力外,在防洪减灾护一方平安、养一方水土、保一方饮水安全上同样作用突出。目前,全市在建重点水源工程119座,其中巴南观景口枢纽工程的工程部分已具备下闸蓄水条件,南川金佛山工程基本具备下闸蓄水条件。仅今年以来,我市便新开工建设10座水库。这些水源工程建成后,将极大地提升我市防洪减灾能力。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