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0637号提案答复的函
渝文旅函字〔2024〕191号
市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文物古建筑白蚁防治的建议》(第0637号)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古建筑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蕴藏着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卓越智慧和共同记忆,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有力见证,既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资源,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古建筑是我市不可移动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6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古建筑共10处,占15.6%,普查登录的2.59余万处不可移动文物中,古建筑4940处,占18.7%。我市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沛,雨季明显,适合植物生长,为白蚁及其它害虫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存环境。我市古建筑多为木结构,切实面临白蚁及虫害威胁。
二、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全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文化遗产保护座谈会精神,不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市文化旅游委(市文物局)加强工作统筹,开展课题研究,实施保护工程,加强巡视检查,指导各区县开展古建筑白蚁和虫害防治工作,使我市古建筑整体保存现状得到较大改善。
一是开展专项调查。委托专业机构对全市27处(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重要古建筑开展白蚁及虫害防治专项调查,并形成《重庆地区重要古建筑白蚁及虫害防治课题研究成果报告》。通过对重要古建筑中白蚁取食情况,白蚁建巢位置,白蚁危害的扩张趋势及方向,有无分飞孔、排泄物、菌类指示物,泥被泥线以及白蚁危害的数量进行勘查与鉴定,发现危害等级为四级的21处,三级的 3 处,无危害的3 处,为开展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是实施保护修缮。针对专项调查成果,实施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渝中湖广会馆、梁平双桂堂、奉节白帝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丰都悟惑寺的白蚁及虫害治理工程。将白蚁防治与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有机结合,在古建筑保护修缮的同时,对建筑构件进行深度白蚁及虫害防治处理,对新增或替换的木构件做白蚁及虫害预防处理,保护修缮工程完成后对古建筑表面进行喷洒屏障处理,做到有害必治、无害早防、防治结合、长效管理的机制,潼南独柏寺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白蚁及虫害基本得到控制,保存现状得到较大改善。
三是开展巡视检查。按照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保养维护操作规程》要求,组织古建筑管理使用单位、人员或其委托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古建筑本体白蚁及虫害的病害情况、危害程度开展日常巡视检查工作。通过加强日常巡视检查和预防措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理。同时,及时完善、更新工程档案,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为今后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三、下步工作
我们将践行“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要求,不断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积极开展古建筑白蚁和虫害防治工作。
一是加大保护力度。督促各区县进一步压实文物安全属地责任,加强文物巡查,确保文物安全。结合专项调查成果,分步实施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修缮和白蚁防治,改善文物保存状况。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统筹用好市级资金,构建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对文物保护利用的支持力度。
二是加强人才培养。将古建筑白蚁及虫害防治纳入我委年度培训计划子项目文物保护工程管理人员培训班的课程中,采取专家授课、实地调查、现场操作等多种形式,对古建筑管理使用单位、人员进行白蚁及虫害防治技术培训,使他们能够基本了解白蚁及虫害危害的现象和状况,学会怎样检查发现白蚁、木蜂、天牛等基本防治知识,提高古建筑白蚁及虫害防治管理水平。
此答复函已经我委冉华章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4年6月5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