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MB0459209Q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19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开展心肺血管疾病基础性科学研究,促进卫生事业发展。 开展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重症医学业领域的科学研究 收集、整理、分析相关医学资料 开展相关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研究 开展对外交流、学术研讨、培训活动以及相关医学技术推广和咨询 | |||
住所 |
重庆市渝中区中山一路312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杨庆军 | |||
开办资金 |
200(万元) | |||
经费来源 |
非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人民医院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0 |
.52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
61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无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2018年研究所成立后,迅速开展相关工作。在院党委和行政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在科教处的大力支持下,在相关专业领域学术带头人和研究所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科研工作、临床创新诊疗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就2019年年度工作进行汇报: 一、科研能力 本年度心血管外科副主任陈灏获批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工作室--“心房颤动治疗综合提升工作室。此外,全年度研究所新申请课题14项,药物临床试验2项,在研课题13项,结题7项;发表文章11篇。 二、新技术应用及优势 1、经房间隔途径左房后壁“X”形消融同期瓣膜置换已应用超过30例,获得比常规消融更好的结果; 2、一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复杂冠心病已应用约50例,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3、IVUS指导下冠脉严重钙化病变旋磨治疗以应用8例,降低操作过程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保证病人的安全; 4、PCSK9抑制剂优化血脂异常管理,目前效果良好; 5、心脏外科术后房性心律失常的经皮导管射频消融的应用研究2例; 6、三维标测指导心脏外科术后房性心动过速的导管消融10余例; 三、技术推广 通过适宜技术推广,举办学术会议,远程医疗等形式,将心血管领域规范处置方式及先进技术推广至全市、川渝乃至全国。全年推广规模累计超过6000人次。 (一)适宜技术推广2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规范处置;分级诊疗体系下模块化肺康复技术。在重庆市20余家区县医院及二级甲等医院推广。 (二)举办省市级继续教育10项: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内外科联合专委会2019年炎症与扩张型心肌病新进展培训班;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内外科联合专委会2019年心脏大血管疾病外科治疗专题研讨会;射血分数中间范围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康复的新进展和实施要点;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胸腔镜下心脏手术;先心病的微创外科治疗;胸腔镜下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高龄全麻患者谵妄的围术期管理策略;心肺复苏选“ABC”或“CAB”?还有第三种答案吗? (三)心血管技术培训推广会3场: TAVR技术挑战;主动脉夹层专题研讨;房颤的内、外科诊治; (四)远程医疗: 1、通过远程电视学习、交流会诊平台:全年通过平台远程学习10次,会诊指导12次。 2、网络、电话指导:分别与上级及下级医院建立微信等网络会诊讨论群14个,指导会诊及讨论超100次,指导抢救11次。 四、发展及规划 (一)建成长江上游地区心肺血管科学研究基地 1、依托重庆市心血管外科学临床研究中心,加强临床研究。 2、借助中国科学院大学平台,助力学科研究 3、临床医学研究协同网络初步形成。 在医学研究上,心肺中心已同国家心脏病中心建立科研合作,参与了《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预防和治疗关键技术研究》、《心血管疾病关键治疗技术临床多中心研究信息平台》等国家级多中心研究,参与了川大华西医院开展的“十二五”科技史支撑计划项目《心脏瓣膜病术后抗凝个体化和低抗凝标准研究》多中心研究。横向同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重庆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市内多家医院均有科研研究的合作。 4、长江上游地区生物样本库建设已提上日程 已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达成初步协议,共建西部地区生物样本库,利用大数据将心胸血管外科各种生物学大数据进行综合及整合,既能为疾病发生、预防和治疗提供全面、全新的认识,也有利于开展个体化医学,即通过整合系统生物学与临床数据,可以更准确地预测个体患病风险和预后,有针对性地实施预防和治疗。 预计5年内,建成西部地区最大的生物样本数据库。对心胸血管外科临床诊治能力提升、医疗质量提高、医疗安全保障、新诊疗技术开发、提高我国在国际胸外科学界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等等方面,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5、已初步建立心胸血管外科临床数据库 目前心胸外科已建有瓣膜病数据库(已有资料5万例)、心衰数据库(已有资料>1.2万例)、冠心病数据库(已有资料>1.5万例)。在今后的数据库建设中将进一步提升结构化数据占比,同时对非结构化数据进行结构化数据或准结构化数据转化,提升数据库质量和应用效能。 在未来5年内,将利用AI与互联网技术,与病理科、CT室、肿瘤科、呼吸科、消化科等协作,规范并收集食管癌、肺癌、食管功能疾病的临床数据、检测数据、随访数据、手术标本数据。深入挖掘临床信息与资料、开展临床研究与转化研究。 (二)建成长江上游地区心胸外科科技转化基地 1、具有转化的基础 从早期的生物瓣膜制作、牛颈静脉带辦管道研制、创新左房后壁放射状消融技术、一站式杂交手术等研究均应用于临床,获得了较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2、依托重庆市高端医学人才工作室,已与成都天奥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可穿戴式产品,服务大众。目前正与珠海山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等展开合作商讨,开发和转化科研成果。 3、成立中国科学院大学转化学院,将促进科技转化。中国科学院大学转化学院已经挂牌成立,作为附属医院,医疗设施和技术的转化将更有保障。 (三)建成长江上游地区心肺血管疾病康复中心 1、“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是医学理论与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外科治疗过程的精准化、最优化,一个是不断改进的过程,其终极目标是“无痛苦与无风险”。诸多实践已经显示,实施ERAS的策略,改变了许多传统中的经验认识,能降低并发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资源的占用、减少医疗费用、减少医扩人员的工作负荷。 2、呼吸、循环康复团队建立 由心胸血管外科医师、心血管内科医师、呼吸内科医师、消化内科医师、护理人员、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组成呼吸、循环康复团队,并进行了针对性学习和培训,已指导心胸外科、呼吸科患者康复锻炼200余人次。促进了患者恢复时间,降低了术后及出院后相关不良事件和再住院率。 3、分期分级精准康复计划 心胸外科康复将采取分期分级进行康复。大概分3期,一期在住院期间,二期在出院后至3月,三期在出院3月后至终身。分级按心功能II、III、IV级分别采取相应的康复方法。系统进行心肺康复训练和肌肉力量训练,实现精准和个体化康复,促进康复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
填表人: 李珏 联系电话:15825994599 报送日期:2020年03月31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