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450401979R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19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交通大学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交通大学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培养高等学历理工人才,促进科技发展。 大专、本科、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学历教育 相关科学研究、继续教育、专业培训 相关社会服务 | |||
住所 |
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66号 | |||
法定代表人 |
唐伯明 | |||
开办资金 |
71799(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12720.71 |
344145.02 | |||
网上名称 |
www.cqjtu.edu.cn |
从业人数 |
2019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好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2019年全校上下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紧围绕年度工作要点和目标任务,取得了工程学科首次进入全球ESI前1%,山区桥隧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科技部专家论证,以主持单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新增国家级3人次、省部级人才61人次,入选8个国家一流专业、29个重庆市一流专业,勇夺2项世界大学生桥梁设计大赛一等奖和2项茅以升公益桥设计大赛特等奖等一批标志性成果,学校事业发展呈现出新气象新面貌,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本科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坚持立德树人,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多元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基础课教学改革计划,深化双创教育改革,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奖项470余项、省部级1100余项。2019届本科毕业生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75.1%、升研率15.7%,全校就业率91.06%。 ——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扎实推进。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入选8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和23个重庆市一流专业,数量位居全市前列;14个专业入围全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竞争力排行榜,24个专业入围全国大学专业排行榜。大力打造“金课”,建成在线课程34门,获批重庆市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通过国家精品在线开放一流课程评审。 ——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巩固落实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成果,强化人才培养过程监控,169名降级试读学生未达要求而退学,143名学生被降级试读。加强本科教学全过程质量管理,实施课堂状态巡查32次,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600余人次,全校平均到课率93.66%,较2018年上升2.31%。 ——研究生培养体系持续优化。实施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年审制和博士生学制改革,修订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2019年授予博士学位33人、硕士学位1084人,获评市优硕博学位论文11篇、市优课程11门,获批市级科创项目30项、教改项目13项。 二、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大力推进一流学科和特色学科群建设,工程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获批“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两个市级学科群,获得建设经费1200万元。推动交通主干学科与新兴学科交叉融合,学科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 三、人才队伍建设量增质升 始终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全年引进博士、教授111人,较2018年增长83.6%;柔性引进10余名高层次人才和1个高层次国际创新团队。喻文兵研究员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宋乾坤教授入选世界科学家前10万名榜单,杨胜发教授获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新增省部级人才61人次,较2018年增长53%。组织教师培训2000余人次,选派34名教师赴海外研修,培训覆盖面和效果明显提升。 四、科技创新平台实现历史性突破 主动融入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重大需求,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批各类科研项目781项,科研经费达2.52亿元,新增省部级科技奖励30项、三大检索论文800篇。孵化培育49支校级创新团队,周建庭教授团队入选交通运输行业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首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余葵研究员团队入选重庆市创新创业示范团队。历经“十年磨一剑”的艰辛,山区桥隧国家重点实验室即将落户交大。立项建设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签约落户两江新区,全校省部级平台增至39个,实现了量增质升的跨越式发展。 五、开放办学亮点纷呈 紧紧围绕重大工程,积极融入行业需求,学校获评2019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十大好案例和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留学生规模达500余人,300余名学生出国出境交流学习。学校先后加入了“一带一路”国际交通联盟、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以及中国交通运输国际教育联盟,在第六届中日教育交流会、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年会作报告,成功举办2019 年国际文化节,学校国际化水平逐步提升。 六、校园文化日益浓厚 发挥大学文化引领功能,成功举办第六届国际多功能材料大会、国际绿色航空科技论坛、第十九届中国海洋工程学术讨论会、第三届茅以升公益桥设计大赛等系列高层次学术文化活动,设立 791教育发展基金,成立重庆航空产业研究院、智慧城市研究院、川藏通道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平台,汇聚20余名国内外院士和1000余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交流,学校综合影响力和社会声誉显著提升。 七、主题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开展 严格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扎实推进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开展校内外调研走访40余次,校领导班子成员高质量形成专题调研报告12份,校领导班子共检视出问题63项,二级党组织检视出问题186项,列出民生实事52项,立行立改28项,实实在在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师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八、校园民生和重大专项扎实推进 大力改善校园民生,教学课时酬金标准增幅达12.5%,为37012名学生发放各类资助款项1.14亿元。二期人才房交付教职工,双福幼儿园秋季如期开园,离退休教职工健康休养费按期预发。大坪分部土地置换顺利推进,市财政支持建设经费首批到账1.2亿元。加快推动双福校区二期工程建设,完成西科所组团、土木工程教学实验基地、航空学院实验室等重大项目建设,累计收回人才周转房140余套,师生学习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已认证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
填表人: 邓海康 联系电话:13896020567 报送日期:2020年03月30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