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事业单位法人信息公示 > 2019年

重庆市气候中心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2019年度)

发布时间:2020-07-29 15:22
发布时间:2020-07-29 15:22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7907306800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19年度)

单 位 名   称

重庆市气候中心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重庆市气候中心(重庆市气候变化中心、重庆市气候环境评价中心)

宗旨和

业务范围

为国家建设和社会生活提供气候服务。 开展全市气候、气候变化、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重大工程气候可行性论证等相关技术服务

重庆市渝北区新牌坊一路68号

法定代表人

李永华

开办资金

10(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上级拨款)

举办单位

重庆市气象局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201.57

1412.76

网上名称

重庆市气候中心

从业人数

27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良好

一、强化主动作为,努力提高气候业务服务质量   一是增强气候监测预测服务敏感性、针对性。2019年发布各类气候监测评估服务材料139份,预测服务材料159份,其中重要气象信息专报8期,专报“今冬明春趋势预测”获市领导批示;为马拉松比赛、中高考、智博会等重大活动提供专题服务材料66份;参加强降雨天气部门联合会商5次,对暴雨洪涝风险进行研判;通过新闻通稿、接受媒体采访、网站、手机短信等及时向社会公众通报重要气候事件及其影响;完成了《重庆市区域性气象灾害过程评估规范》标准文本和编制说明的编写,根据征求意见进行了修改。二是气候预测质量总体较好。汛期“涝重于旱”气候趋势预测基本准确;1-11月平均气温预测质量为76.4分(全国第25),预测技巧评分为29.7%(全国第1);月降水预测质量为81.8分(全国第4),预测技巧评分为19.4%(全国第9)。 二、强化深度融入,努力服务地方重大战略 一是积极参与重庆三峡国家气象公园创建。配合公园试点建设申报汇报;协助开展全市气象旅游资源普查培训等有关工作;在减灾处组织下会同区县气象局开展普查,全市共普查到气象旅游资源383个;参与市生产力发展中心、社科院组织的专题研究;参与重庆全域旅游规划调研;在普查的基础上,完成了《重庆三峡国家气象公园气象旅游资源评估报告(初稿)》并邀请专家进行了咨询指导。二是积极打造重庆气候宜居宜游乡村品牌。制定了《重庆气候清凉避暑地评价标准》《重庆气候养生地评价标准》2个团体标准;配合市气象学会、市文化和旅游协会出台了《重庆气候清凉避暑地、气候养生地评定管理办法(试行)》;完成了11个重庆气候清凉避暑地和6个重庆气候养生地的评估报告编制和评定工作。三是助力脱贫攻坚保障服务。完成了8个深度贫困乡镇的重庆气候清凉避暑地与气候养生地评估报告;开展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高温和低温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制作逐旬滚动的未来11-30天的精细化变温和降水过程预报;完成了《石柱中益乡安装太阳能路灯的气象条件分析》报告。四是积极开展生态气候评估服务。在专家的指导下,完成《石柱康养气候资源评估》报告;参与西南区域中心组织的《西南地区第二次气候评估报告》编制工作;出版《重庆气候变化评估报告》;配合国家气候中心完成了三峡局地气候监测分析工作。五是积极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完成地方标准《重大建设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编制、专家论证、报批和报备;申报气候可行性论证机构信用评价,获得2019年全国首批气象行业信用等级评价最高的AAA等级;积极推进区域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签订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渝北板块部分区域、渝北空港工业园区、南川区工业园区、巴南经济园区、渝东经济技术开发区、万州江南新区、重庆巴南公路物流基地、奉节工业园区等8个园区的区域气候可行性论证合同。 三、强化学习创新,努力夯实气候应用基础 一是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初步建立重庆智能气候业务服务平台。依托气象+大数据云平台,与百度合作,建设完成天资·智能气候监测分析系统、天资·智能气候预测系统、知天·智能生态旅游气候评估系统,在智博会参展。二是积极推进智能气候预测技术研发。基于百度AI算法的1~60天智能降水预测模型已基本建成,初步检验效果较好;1-11月月尺度智能预测推荐结果较2019年发布预报气温高6.5分,降水高5.4分;中心向波同志研发了战区气候分析预测系统,受邀赴国家气候中心、中南大学以及河北、湖北、贵州等作培训授课,促进重庆智能气候预测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三是加强多尺度数值模拟系统研发应用。在南京大学边界层模式基础上开发了重庆-南京大学多尺度数值模拟系统(CNSSM),在中山大学教授指导下开展CFD模式本地化应用,在气候可行性论证等业务中应用。四是结合业务服务工作,积极申报科研项目、撰写技术论文。2019年获批市科委项目1项,中国局项目4项,科技部协作项目1项,经费94.7万元;《重庆气候养生地评价标准》地标立项;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8篇(其中SCI(E)收录5篇),专著1部;共获得科技奖励5项,其中省部级2项(1项为主持单位)。五是激发气象人才活力,加强年轻优秀人才培养锻炼力度。推荐3名年轻同志到区县气象局、市局机关挂职(帮助工作),1名中层干部被市局选调为公务员到基层任职,1名技术骨干到国家气候中心交流学习。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填表人: 王若瑜联系电话:15923057328  报送日期:2020年05月18日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