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事业单位法人信息公示 > 2019年

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2019年度)

发布时间:2020-07-29 15:19
发布时间:2020-07-29 15:19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7748954698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19年度)

单 位 名   称

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

宗旨和

业务范围

开展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开展交通发展政策及战略研究   开展交通规划相关标准及技术规定编制、研究 开展交通规划、专项交通规划及交通改善规划编制、研究 开展交通预测分析及智能交通规划研究 承担交通基础数据库、交通模型建立、维护及应用   开展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资质范围内开展市政交通、城市规划编制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及评估咨询

重庆市渝北区龙山街道龙山大道339号

法定代表人

张敏

开办资金

311(万元)

经费来源

非财政补助(经费自理)

举办单位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2380.827

22925.779

网上名称

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

从业人数

108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2019年我院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具备相关登记事项所要求的资质,没有违法违规的情况。

一、全力支撑国土空间规划   以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的重要指示作为全市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目标定位,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高质量的发展要求,全力做好国土空间规划交通专题。   一是深入推进《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编制工作。基本完成“一圈两群”和“主城区都市圈”综合交通支撑方案,开展关于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一圈两群”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部署的28项专题研究和专项工作。完成主城区都市圈22个区调研工作、30个中心城区以外的区县规划纲要审查、39个区县和市级相关部门征求意见回复。   二是编制完成《重庆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9-2035年)》,并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在市域层面规划提出构建“5+5”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以及“一圈两群”全域协调、分区差异的综合交通体系,形成“四纵三横”高铁网、10条城际铁路网,“三环十八射多联线”高速公路网,“3+8”规模化港区布局体系,支撑重庆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交通强国示范区。结合国家和市委市政府的相关要求,我院编制完成了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规划明确提出了主城区交通发展模式、发展目标、总体发展策略、分项发展策略及综合交通规划方案。   三是优化完善基于四网融合的轨道线网规划。我院充分对接国家、市级相关规划,借鉴国内外规划建设发展经验,深化了基于四网融合的主城区都市圈轨道线网规划,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市域铁路(城市铁路)线网方案、主城区都市圈城市铁路串联贯通方案、涪陵至中心城区的城市铁路必要性专题论证、綦江万盛一体化轨道优化方案、主城新区12个区城市铁路及轨道细分方案、铁路公交化与新建城市铁路关系论证、城市铁路160和200公里/小时两种车辆比较等多个方面的专题研究,完善了四网融合的线网方案,有力支撑了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工作获得局领导的认可。   四是开展重庆市民用机场体系规划和第二枢纽机场选址研究工作。为了支撑重庆国际航空枢纽定位,对江北国际机场的客货运吞吐情况、历年变化情况、通航城市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剖析现状腹地和不足,对第二枢纽机场选址、民用机场体系、发展趋势、枢纽机场布局等进行研究。   五是开展主城区都市圈与四川比邻地区国土空间交通一体化规划。为落实国家对区域交通协调发展的相关要求,以“规划同图、建设同步、两地同管”为目标,提出“共谋共建、双核联动、毗邻缝合”的发展策略,主动与四川相关部门、相关市县对接,推进交通一体化规划工作。   六是基本完成綦江万盛交通一体化规划方案研究。根据敏尔书记关于“加快綦江万盛一体化、同城化、融合化步伐”指示要求,我院开展了綦江万盛交通一体化规划方案研究工作,从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支撑战略支点、服务城市融合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就铁路、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等级公路等提出了优化提升方案,规划成果拟于近期上报市政府。   二、推进重大交通专项,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布局 一是完成主城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并获市政府批复。通过我院持续的工作,主城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已通过市政府常务会审议,并获得市政府批复。结合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动态成果,至2022年,主城区实现运营和在建轨道线路里程“850+”公里;至2035年,形成由6条快线、17条普线构成的环射+纵横的轨道网络,主城区线网规模约1252公里。同时我们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结合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按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对轨道线网规划进行评估并持续优化更新,实现轨道站点与城市功能相互支撑,轨道线路与城市形态相契合,有效引导市民绿色出行,持续推进缓堵保畅。   二是完善了重庆市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规划,支撑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建设。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开放大通道、构建大枢纽、做强大口岸、培育大平台、营造大环境,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的总体要求,对接国家交通强国战略,协调国土空间规划城市空间布局,衔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的规划要求,全面完善重庆市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规划方案,共同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目前规划已多次向市领导汇报并得到好评,将按要求上市规委会汇报。   三是完成广阳岛及周边片区道路交通专项规划。按照敏尔书记关于努力把广阳岛打造成为“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的重要指示和良智市长的具体要求,我们开展了广阳岛及周边片区道路交通专项规划,完善片区交通网络布局,实现“岛内交通零排放、岛外交通绿色化”的目标,将广阳岛长江生态文明创新实验区建设成为铁公水联运的实验区、TOD模式实验区、绿色出行实验区。   四是开展重庆科学城、高新区综合交通规划。按照市委、市政府领导“精心编制高新区规划,高标准规划建设科学城的指示精神,我院开展了《重庆科学城、高新区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工作。以“外快内畅”为目标,高规格高标准配置交通资源,构建高效便捷的交通体系,实现“1小时覆盖成渝城市群主要城市、30分钟覆盖主城区主要功能节点、20分钟槽谷中心通达南北”。 五是完成主城区现状轨道与地面公交换乘整体提升规划。为做好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的一体化换乘工作,我院对主城区范围内现状运营及近期将通车的172个轨道站开展了全面研究,对站点周边交通需求与地面公交资源进行系统梳理,依托主城区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等大数据资源,按照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的总体思路,对每个站点提出了具体的改善规划方案和实施机制建议。联合华龙网集团、新重庆客户端联合开展了《主城区轨道与地面公交换乘整体提升规划问卷调查》,共收到7万份问卷,市民提出优化公交站换乘距离建议共涉及72座轨道站,根据综合梳理和科学分析,规划方案得到了落实。   六是完成重庆东站铁路枢纽综合交通规划,并报政府审批。优化重庆东站周边地区综合交通网络布局,完善交通集疏运系统,同时为重庆东站站房及配套综合交通枢纽设计、重庆东站站前片区城市设计及控规优化的编制提供交通设计条件。以“同步投用”为原则,提出重庆东站周边配套交通设施实施时序建议。   七是完成了市建委牵头开展的《重庆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路可行性及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重庆城轨快线(两横一纵两射线)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有力支撑第四期建设规划报批。我院发挥规划部门的宏观把控、规划管控及落地的作用,前期积极与市建委接洽,承担了2个项目中的客流预测、交通一体化衔接、用地控规3大内容的工作,并已通过市建委组织的专家审查会。相关成果纳入了第四期建设规划报批成果中,有力支撑了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报批工作。   三、发挥交通支撑作用,促进城市品质提升 一是发挥保障职能,完成市领导交办任务。为提升主城区旅游景区交通服务质量、净化旅游区出行环境,打造全市旅游交通出行服务品牌,按照“一景一策”原则,制定了各景区周边交通组织优化、交通设施提升和应急预案规划方案,形成了《主城区旅游景区交通环境提升规划》,为主城区旅游景区交通整治实施提供了参考依据。为贯彻落实市政府领导对市公安局关于深入开展主城区交通堵乱点治理的报告的批示精神,我院形成了“一点一策”的交通规划治理方案,形成了《主城区交通堵乱点治理规划》,针对每个具体的堵点、乱点,通过近期和中远期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综合施策,各堵点、乱点的交通供给能力和运行效率在短期之内将有较大提升。   二是提升城市品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完成一批高质量专项规划。为提高步行出行环境,引导步行+公交的出行方式,满足市民高品质美好生活的向往,我院开展了《重庆市主城区步行系统规划研究及重点区域规划试点》工作,通过优化步行网络、空间、设施和环境,实现与轨道网、公交网的有机融合。另外,以历史文化保护和提升为前提,对片区的交通体系进行重构,完成了《重庆市大田湾体育场、劳动人民文化宫整体保护提升专项实施方案交通论证》,得到市领导高度认可。积极开展重庆西站、沙坪坝站开通运行后交通评估论证工作,全面提升的客运疏解能力,根本上改善西站交通集散条件,在加快建设、保障运营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工作建议。   三是发挥规划的前瞻性,保障重大基础落地。为落实市领导提出的“强化重大项目预研预控”相关要求,发挥规划统筹引领作用,完成渝汉高铁、渝贵高铁、龙头港、渭沱港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预研预控规划,对线路布局、高铁站点设置以及港口的集疏运系统等提前进行国土空间规划控制,并加强和市交通局以及铁二院等相关设计单位加强对接,提前开展相关矛盾协调工作,为后期项目实施重要支撑。   四是认真服务规划管理,为市局相关处室做好保障性服务。完成了87项道路方案技术审查、80.2公里轨道线路、完成12项市域重要交通基础设施技术审查,3个片区共计15.59平方公里控规交通技术审查。完成了40项背景交通流量预测分析工作和1项控规重大专项支撑指令性任务,2项建筑方案审批阶段交通综合支撑服务。 五是完成各类临时性指令性任务43项。主要是根据市领导、局领导临时安排的紧急任务,开展重大交通专题研究,支撑全市重大规划决策;结合报批的交通建设项目开展交通评估论证工作,提升规划审批效率;对重要路段、节点以及轨道站点等项目开展交通方案的细化研究工作。重庆市“西沱古镇-水磨溪-石宝寨”区域跨江桥梁规划方案,金州商圈片区交通规划研究等。另外,还从支撑全市重大规划决策的角度主动撰写8篇交通规划决策参考和专题报告,从技术支撑角度协助市局回复提案、建议123件。 四、持续推进交通大数据建设,全力支撑国土空间规划 一是根据重庆市委、市政府要求持续推进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各项系统的建设。完成交通综合信息平台扩容及部署优化,提升平台软硬件保障能力;完成重庆市人员流动监测系统(人口库)建设,建立了主城区人口分布、市域人员移动和人口迁移等人口数据库;完成主城区轨道车站周边步行系统专项数据库、交通可达性评估及优化提升辅助系统建设,建立了针对轨道车站的可达性监测系统;交通规划数据库已基本形成覆盖全市域、辐射成渝一体化地区的数据框架,进入了动态维护、充实完善、专项填充和深化应用的新阶段;完成了围绕现状、在建轨道站点的步行专题数据深化建设;完成了“轨道车站-步行系统-公交一体化衔接”的数据框架设计与部署和有关前期研究。 二是持续推进交通大数据的应用。持续监测并编制交通月报和周报编制,全年共完成交通月报12期、周报52期;积极参与市局综合统计(季度)编制和发布工作,季度交通运行成为综合统计报告的常规板块;参与局信息化资源目录和数据清单、数据接口和反馈市级平台数据清单编制工作,完成市局政务信息资源交通专项数据接入重庆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工作,并已实现上线运行、在线权限审批、数据共享,支撑全市政务、业务管理和应用,累计上线政务责任清单数据183项,已被多个市级部门在线申请无条件共享;与市局其他信息化建设成果充分融合,联合开展城乡规划实施评估和动态监测,合计提供27项指标大类,涉及行政区、组团、交通小区、地块边界等1000余个具体指标项。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乙级,编号:渝城规编第142005号,有效期:2014年12月31日至2019年12月30日。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申报了2项重庆市科技局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专项,3项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科技项目,自主开展了3个院科技项目。完成了2项市科委社会事业与民生保障科技创新专项,启动了3项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科技项目。完成了6项重庆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奖、1项全国测绘科技进步奖的申报工作。我院荣获重庆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荣获中国智慧城市优秀应用成果一等奖1项以及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同时,我们积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申请了4项发明专利,其中2项已进入评审程序。组织全院职工进行“团结拼搏,超越自我”主题拓展运动活动1次。参加了市委2019年三月法制宣传月活动,参加了市局的书画摄影展,分别获得了一等奖和优胜奖。参加了市局举办的“规划自然资源系统青年论坛   ”,获优秀论文奖并进入论坛总决赛。参加了市局的“2019年阅读推广活动读书心得交流活动”,分别获得二等奖、三等奖。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填表人: 雷小娇  联系电话:13996059995  报送日期:2020年05月26日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