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112759295270Y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19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两江新区第二人民医院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两江新区第二人民医院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预防保健服务。 医疗 常见病多发病护理 恢复期病人康复治疗与护理 预防保健 卫生技术人培训 初级卫生保健规划实施 合作医疗组织与管理 卫生监督与卫生信息管理 | |||
住所 |
重庆市渝北区大竹林街道 | |||
法定代表人 |
吴明兵 | |||
开办资金 |
407.1(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8306.9 |
21315.17 | |||
网上名称 |
重庆两江新区第二人民医院 |
从业人数 |
281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无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2019年,医院(含中心、站)业务总收入 10051.3707万元,同比增长4.03%。全年业务总收入7913万元,同比增长13 %。医疗业务收入中,药品收入(不含中草药)1919.36万元,同比增长3 %,医疗收入7887.66万元,同比增长18 %,院本部全年医疗业务收入(不含药品收入、耗材收入)4905.33万元,同比增长22.65%。总门诊诊疗(含体检人次)171811人次,同比增长12.22%;门急诊112252人次,同比增长17.28%,门急诊次均费用230.09元,同比下降1.86%。出院病人7240人次,同比增长8.76%;住院次均费用5924.42元,同比增长10.12%。手术1395例,同比增长25.34%。1. 强化制度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制定了院长查房、临床夜查房、晨交班规范及临床科室教学查房制度,督促问题整改落实,增强临床实践能力;二是实行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控制管理。调整并修订了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文件,规范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体系建设,明确了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保障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工作顺利开展。全院开展临床路径76个病种,实际完成51个病种。全院临床路径入径率82.29%,完成临床路径2761例,完成率97.12%,占总出院人数的38.13%。每季度对临床路径进行总结分析,并对科室的存在问题下发督查整改意见表并督促改进。三是加强医疗技术管理,制定《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制度,完善医疗技术目录及高风险诊疗目录,实施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确保医疗技术使用安全有效。四是做好患者沟通与服务,防止医患矛盾激化。全年共接待投诉41起,医患纠纷均已转医务科处理,已基本完结,共计赔付59489.74元,未发生群体性、暴力性医闹事件。2. 抓好质控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一是按照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开展质控工作,修订了医疗质量安全考核标准,以整改落实为基本要求,以持续改进为主要方法,不断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安全风险;二是重视医疗文书的质量控制,每月坚持3-4次运行病历抽查,及时反馈问题并监督整改落实,共计抽查出院病历686份,运行病历750余份,提升了全院病历书写质量,全年无丙级病历,乙级病历6份,首页质控共计2015份,填写完整率达95.04%,合格率达96.71%。三是强化急危重症患者管理、预防用药、部位标识、病人转运等重要环节质控,以病例追踪为主要手段,监测围手术期诊疗行为,坚持围手术期管理规范,对违规行为进行严格处罚、通报并限期整改。结合二甲创建要求,制定内镜室、ICU考核标准,急诊科、手术室建设与管理评价标准,按照国家二级医院急诊科建设标准及管理规范,规范急诊科及急诊绿色通道建设,修订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明确急性心肌梗死、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卒中、急性中毒等8个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提高急诊服务水平,制定急诊科规范化建设任务分工时限表并督促执行,将急诊科规范化建设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并逐一解决。四是从门急诊处方、住院医嘱、科室备药、医改数据监测、患者自带药等方面加强临床用药管理,保障用药质量,药占比持续下降,我院用药处方合格率在137家二、三级医院中排在全市前列,药占比在8月份仅为23%。今年全院药比24.40%,同比下降12.54%;医院耗占比21.69%,同期下降11.11%;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7.52%,同比增加0.99个百分点,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46.85%,同比下降1.57个百分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39.09DDD,同比下降1.73DDD,达到了医改指标要求;五是加强药品/器械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截至2019年12月31日,药品不良反应检测病例上报145余例,器械不良反应检测病例上报28例,化妆品不良反应检测病例上报131例。3. 加强制度落实,提高安全意识。一是狠抓十八项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全年共提出并监督整改4起核心制度不执行或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二是根据医疗质量安全考核标准的修订,陆续修订完善一系列管理制度,弥补管理空白和制度漏洞;三是加强不良事件管理,修订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坚持非惩罚性上报,严惩瞒报漏报,开展不良事件的季度分析总结,查找问题根源,排除安全隐患;四是提高科室质控意识,督促科室完善质控组织建设,明确科主任为科室质控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科室质控工作,督促科室质控工作落到实处,定期组织科室质控检查。4.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业务能力。一是制定了《人才培养规划》,明确了学科建设目标和方向,2019年招录了非编人员41人,公招进编4人,选送20名专业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派出近50名职工参加短期培训。二是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组织院内自管培训共计40余次,其中市级继续教育讲座8次,院级15次,科级17次。邀请了知名专家进行学术讲座共计10次。包括合理用药培训、临床路径及单病种培训、病案首页规范化培训、DRGS培训、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专项培训,总计培训卫生技术人员约900人次,参加区级及市级三基三严操作及理论考核并取得优异成绩。三是积极申报科研项目。我院成立了两江二院学术委员会,今年共申报6项科研项目。儿科王志娇主持的“机械振动排痰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观察”课题获“国家级科研项目结题”。行政副院长王心玉荣获国家专利2项。 四是人才队伍明显加强,今年医院有2人通过正高评审,6人通过副高评审,医院目前已有高级职称人员31人。5. 加强监管职能,规范执业行为。一是按照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开展医院感染管理质控工作。开展了院感相关培训6次,组织院内学习《医院感染管理专项培训》《树立三线意识 落实感控规范》,培训约650余人次,考核200余人次,大幅度提升了临床管理能力;成立了多重耐药感染管理领导小组,组织召开多重耐药菌联席会议2次;对全院进行空气、消毒剂、器械液、无菌物品、物表、手卫生、洗脱液等的效果监测,全院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监测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加强手术室、供应室、产房、口腔科、内镜室、ICU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加强环节监测,针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二是加强输血规范管理,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制订用血计划,并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评估;临床用血严格执行核对核查制度、输血不良反应和紧急用血制度,确保临床用血科学、合理、安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2031年5月19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
填表人: 王灿 联系电话:18696555688 报送日期:2020年03月11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