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事业单位法人信息公示 > 2019年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2019年度)

发布时间:2020-07-30 09:40
发布时间:2020-07-30 09:40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4504017765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19年度)

单 位 名   称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宗旨和

业务范围

实施高等教育,培养民政社工类及相关专业高技能人才,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开展人才培养   开展科学研究 开展社会服务 开展大学文化建设 负责学校内部运行管理工作

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大学城南二路151号

法定代表人

谢永川

开办资金

9775(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0183.7

108692.9

网上名称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从业人数

914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1.我校按渝编[2011]24号文件,重庆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同意增加我院财政金额拨款事业编制159名,即编制数由661名增至820名。在取得批复后,严格按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相关文件规定,先在网上提交变更申请,网批通过后下载打印纸质《事业单位法人变更登记申请书》于2012年3月8日呈报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备案。2.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单位住所必须明确,经网上变更审核后于2016年3月23日呈报纸质件到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备案。3.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转发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宗旨和职责任务的通知》(渝教人函[2016]205号),为执行上级部门要求,于2019年6月24日申请对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上原有办学宗旨和职责任务进行了变更。

2019年,学校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抢抓职业教育改革机遇,加快推进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不断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稳步推进。   一、稳步推进各项事业,持续提升办学质量 (一)抓实教学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加大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资源库建设。2019年新申报新能源汽车、跨境电商和护理专业,向教育部申报咖啡工艺与管理专业备案。2019年12月,学校正式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A档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群立项为高水平专业群。2019年,物流管理、民政管理、连锁经营管理、微电子技术4个专业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4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顺利完成项目验收。2门课程成功入围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评审。微电子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参与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5个,主持重庆市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 2.积极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及教改。获得教育部第一批和第二批“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2019年,作为被教育部确定为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院校。2019年,获得重庆市第六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教学改革研究成果丰硕,获批重庆市教学改革项目9项,市级教学改革项目结题9项。   3.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目前建有校内实训基地22个、实训室156间。校外实习基地数为219个,校外实习基地接收应届毕业生顶岗实习能力稳定。建有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容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和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容项目“市级集训基地”,在建国家产教融合养老产业人才培养公共实训基地和市级财经商贸共享实训基地,建成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1个、市级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3个。电子产品制造实训基地(SMT)获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生产实训基地,现代物流应用技术推广中心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加强示范性职教集团建设。2019年5月,学校牵头的重庆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正式被认定为市级示范性职教集团。学校大数据与智能制造专业群获批“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项目”。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19年,我校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 4.技能大赛获奖成绩创新高。2019年,学校师生参加两大“国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绩创新高,一等奖数量排名全国第3,总排名全国第12,获得历史性突破。 (二)夯实科研基础,提高创新能力 1.加强科研管理。加强统筹协调,切实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实现科研管理“放而有序”“管而有方”“服而有心”的目标。 2.承担项目数量稳步增长。2019年,各类课题立项88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项目59项,同比增长47.5%。 3.科研平台建设持续推进。形成了“国家、省、市、校”四级科研与社会服务平台。2019年,学校现代物流推广中心被批准为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为市级重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学校被重庆市社会科学联合会评为先进单位,科学技术协会被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考核为特等奖。 4.积极推动创新发展、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及相关活动开展。目前,学校众创空间(基地)入驻创新创业团队42个,入驻创客226人,入驻双创项目总数45个,已孵化项目数18个,在孵项目数25个,新注册企业数6个,自行投资产生经济收入近2000万元。学校积极组织师生参加了“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比赛,获省部级及以上双创奖励25项。 5.科研及社会服务富有成效。2019年,共发表学术论文361篇,其中核心及其以上72篇,SCI一区1篇,实现了零的突破。学校各类科研成果获奖60余项。全年学校技术交易到款额1990.955万元,其中技术转让3项,转化收益3.8万元,技术服务44项,收入1987.2万元,发明专利转化实现零的突破。横向技术服务为企业产生经济效益1687.2471万元。2019年,3项发明专利成功实现成果转化。累计举办社会培训项目30期,培训学员1458人次,培训收入477.6512余万元,培训收入年增长率达55.87%。 (三)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1.保障专项经费,健全领导机制。2019年,学校师资建设人才专项经费实际投入达482.79万元,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企业骨干人才柔性引进、大师工作室建设、师资队伍国际化推进、博士后工作站建设、教师发展中心建设、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等项目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产生了良好效益。 2.优化队伍结构,提升整体素质。截至2019年底,学校在编教职工714名,获得博士学位教师36人,占在编教职工5.04%;获得硕士学位教师512人,占在编教职工71.71%;双师素质教师412人,占在编教职工57.70%;校外兼职教师366人,占在编教职工51.26%;市外来源教师206人,占在编教职工28.85%。学校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2019年新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1人,共计3人。 3.引培并举,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增长。2019年各级技术技能人才新增89人,其中高级22人、中级16人、初级51人。 4.强化竞争优势,数量稳步增长。2019年,学校1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评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得“重庆市教育系统先进个人”称号,1人获评“物流职业教育教学名师”,1人入选“重庆英才计划”名家名师社会工作领域项目,1人获评二级教授;2人参培2019年重庆市高校骨干师资能力提升培训;1人参加2019年中西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招聘“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A”及以上的学科以及QS发布的2019年世界大学前100位高校的优秀硕士研究生16名。开展急需紧缺的人才考核招聘2次,共招聘博士4名、高级职称人员5名、高技能人才2名。获批重庆市“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 5.优化人事管理,完善工作机制。制定《职称评审管理办法(试行)》、《绩效考核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制度,制订《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计划(2019-2022年)(试行)》《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认定管理办法》,出台《教师系列高级职称申报条件(试行)》等文件,为进一步提高教师人事管理水平夯实制度保障。   (四)坚持以生为本,加强学生管理 1.抓实学生日常管理,维护良好校园秩序。实施学风建设创优计划,建立校院班三级学风督导机制,形成每日一通报、每周一总结、每月一分析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获评“重庆市高校文明公寓”1个,获评“重庆市高校特色寝室”5个,获评“重庆市高校文明寝室”8个。2019年,学校被评为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和第一届重庆市文明校园,也是全市唯一一所获评“创建全国文明先进学校”的高职院校。 2.推进五育并举,强化实践育人。出台《深入推进“五育并举”行动计划(2019—2021年)》,印发《深入推进“五育并举”五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持续推进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百千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宣讲交流活动等多项志愿服务项目。 3.加强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落实困难学生帮扶资助。学校2019届毕业生共计4120人,初次就业率94.59%。2019年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93人,创业率2.26%;在校生创业人数为364人,占比3.41%。修订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等5项制度,2019年国家奖助学金上卡成功率100%。(五)扩大国际合作交流,加快国际化办学进程 1.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大力推进国际合作。2019年,学校被亚洲教育论坛评选为“2019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重庆高职唯一),连续第三年被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发布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评为“国际影响力50强”(重庆高职唯一)。2019年,学校代表重庆高职教育国际合作联盟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正式签约共建全国首个职业教育人文交流研究院——“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发展人文交流研究院。承办“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货运代理项目,组织学生参加“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跨境电商创新创业技能竞赛等活动,荣获国家级和市级奖15项。 2.拓宽多元办学途径,加强中外合作办学。2019年,学校与美国、加拿大、黑山、泰国等4国7校签订了学生学分互认、学历晋升、海外实习协议。与德国柏林易北大学合作举办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等专科教育项目”获教育部备案审批通过。与澳大利亚桑瑞亚理工学院签订《澳大利亚桑瑞亚理工学院和中国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合作谅解备忘录》。 3.坚持内培外引并举,促进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2019年,学校充分借助国家、市级、校级公派出国研修项目,派出教师赴海外进行研修。同时,引进外籍教师2名、世界技能大赛专家5名,招聘海外优秀留学归国人才6名。 4.推进双向育人机制,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2019年,新增学生出国项目“汉语推广+职业技能”等11个,共派出学生45人次。2019年共计招收学历及长短期留学生251人,年招生增长175%。2019年国际学生专业增设数字媒体、环境艺术设计2个专业,共计达到7个专业;短期生项目增设8个,共计13个项目,增长率达160%。 5.积极培养外向型企业急需的技能人才。2019年,学校与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联合申报“重庆市人民政府外国留学生市长奖学金丝路项目”并再次成功立项,为柬埔寨、老挝和缅甸3国的通信行业培养了39名企业中高层管理干部及技能技术人才。 二、加强综合保障,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一)落实教育改革任务,坚持依法办学 2019年,学校稳妥推进职称制度改革,优化畅通职业发展路径。进一步健全科技管理体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认真落实“1+X”证书制度试点,有力推动教学改革。认真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依法治校要求。强化章程意识,推进章程年度工作任务。完善内设机构及其职能职责,保障师生员工合法权益。健全《学生代表大会制度》等学生管理制度体系。   (二)线上线下齐抓共管,确保安全稳定 2019年,学校紧紧围绕维护校园安全稳定,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展各项工作。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定期分析研判安全稳定形势,强化安全教育,增强防范意识。全年组织各类安全专题讲座20余次,参与师生累计达8000余人次。全年无安全责任事故和网络安全事故发生。   (三)加强资产经费管理,提高办学效益 完成全校资产清查,建成资产管理综合平台。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强化内部控制流程。完成2018年全校新增资产验收入库。不断提升财务工作的精细化和规范化管理水平,积极拓展经费来源渠道,加强事业发展资金的筹措、运行,按期完成化债任务,财务总收入继续保持增长,教职工收入稳步增长,保障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运转和重点项目的资金支出。   (四)改善基本办学条件,营造舒适校园环境 2019年,学校顺利推进校区扩建工程建设。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完成扩建校区网络建设和一卡通建设工作,上线运行新智慧教务系统、招生和迎新等业务系统、网上办事大厅系统、云课堂管理系统等。基本建成大数据平台、数据治理平台、内部质量保证监测系统、大数据分析与决策预警系统。完成学生公寓升级改造,进一步改善校园育人环境。   (五)坚持严密规范,招生考试稳妥有序 学校积极推进多元化招生和高职教育分类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设置普通高考招生、重庆分类考试招生、跨省高职单独招生、面向社会人员招生等四大招生类型。2019年,学校招生专业44个,实施13个省份单独(分类)招生、31个省份统一招生,报到率94.58%,报到率连续7年位居重庆市高职院校第1位。学校积极、稳妥推进高职扩招,普通高考招生、重庆分类考试招生、跨省高职单独招生报考踊跃度明显提升,新生学业成绩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稳步提升。   (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营造良好学术风气 严格贯彻执行“十准则”“红七条”,完善师德警示监督惩处机制,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严格执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将师德作为教师培训学习、年度考核、绩效考核、职称职务评聘、表彰奖励的重要内容。开展“师德标兵”“十佳青年教师”评选和“师德宣教月”“新进教师入职宣誓”等活动,大力宣传师德师风先进典型。进一步加强学校学术委员会建设。组织全校教职员工参加科学道德相关讲座,开展科研诚信宣传活动。全年未出现违反师德师风、学术诚信的事件。   (七)加强基建后勤工作,提高保障水平 学校积极促进基建后勤管理转型升级,打造“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服务型”现代后勤,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基建后勤服务和保障。全年无食品安全问题。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有效期2019年6月24日至2024年6月24日。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1月,我校在2018年度重庆市共青团工作目标考核中成绩优异,考核结果为“一等团组织”;3月,我校四项成果荣获重庆市第六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奖;5月,我校牵头成立的重庆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被认定为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职教集团,学校获评重庆市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和第一届重庆市文明校园;6月,我校被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授予“2018年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称号;7月,我校入选全国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8月,我校世赛基地选手李真芹荣获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容项目银牌;9月,在市管领导班子综合考核中,学校领导班子2018年度综合考核等次为“优秀”;10月,我校在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11月,我校荣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颁发的“2019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12月,我校被泰国一带一路基金会、泰国教育部职业教育委员会授予“2019中泰职业教育合作贡献奖”。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接受北京智欣联创科技有限公司捐赠价值232000元报关业务综合实训室IECC学训赛一体化平台,已投入报关专业日常教学使用;接受英特尔产品(成都)有限公司资助英特尔杯职业技能大赛专项款69301.89元,已用于承办第十一届英特尔杯职业技能大赛;接受上海永升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赞助款1886.79元,已用于物业管理学生技能竞赛奖金;接受重庆春蚕科技有限公司捐赠款100000元,已用于财经学院相关专业建设及教学团队建设。






填表人: 金昱伶联系电话:13637999299  报送日期:2020年04月02日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