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事业单位法人信息公示 > 2019年

四川外国语大学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2019年度)

发布时间:2020-07-30 09:39
发布时间:2020-07-30 09:39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4504017097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19年度)

单 位 名   称

四川外国语大学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四川外国语大学

宗旨和

业务范围

实施高等教育,培养外语人才,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开展人才培养   开展科学研究 开展社会服务 开展大学文化建设 负责学校内部运行管理工作

重庆市沙坪坝区烈士墓壮志路33号

法定代表人

董洪川

开办资金

34005(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88190

189268

网上名称

四川外国语大学

从业人数

1498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严格执行

1、教育教学活动:⑴ 本学年共录取本科生3300名,硕士研究生招生738名,博士研究生21名。学校的招生优势突出,在同类同批次招生院校中,继续呈现出录取率高、报到率高、调档线高、录取平均分高、新生综合素质高等“五高”的良好态势。我校本科毕业生共3346人,就业率93.19% 。硕士毕业研究生 626人,就业率95.21%,整体就业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国家基本政策导向,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较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整体满意度较高。(2)第二课堂丰富多彩。一是实施“文化+引领”计划,原创话剧《传承》成功公演,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10余场。二是学生参加“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希望之星”星路风采英语大赛等各级各类比赛获得优异成绩。三是志愿者工作亮点突出,依托“多语种志愿者服务基地”招募志愿者733人,为智博会、重庆英才大会等大型涉外活动提供志愿者服务。组织研究生支教团6人赴石柱开展支教服务。组建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队29支。(3)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学科专业建设和科学研究取得新成绩,学校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一是学科建设稳步推进。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召开“外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建设专题工作会议”。印发《重点学科和一流学科建设管理办法》,以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为关键环节,推进落实《建设方案》。组织开展自主设置翻译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语言智能等3个目录外二级学科论证备案工作,现已向教育部学位中心提交备案。组织开展“十三五”市级重点学科中期检查工作,4个学科获得“优秀”、2个学科获得“良好”。组织开展第三批校级重点学科遴选资助工作,遴选和资助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4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组织开展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汉语国际教育、新闻与传播、国际商务3个学位点顺利通过专项合格评估。二是院系设置进一步优化。4月27日,学校成立语言智能学院。5月17日,学校正式成立重庆非通用语学院正式成立。7月9日,学校撤销社会学系,成立社会与法学院,法学专业从国际商学院并入社会与法学院。三是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成效明显。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和翻译6个专业获批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外交学、汉语国际教育和商务英语3个专业获批为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另外,按照重庆市教委部署,我校还有9个专业为市级一流专业立项建设项目。修订完成2019版培养方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完成各门课程大纲修订,新版课程大纲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合理,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指导性和操作性更强。波兰语、捷克语、印地语和缅甸语4个新专业成功招生,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和社会学3个专业类顺利实施大类招生和培养改革,组织申报罗马尼亚语、土耳其语、马来语和乌克兰语4个专业。开展全英专业建设。立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全英试点专业,着力打造9门全英核心专业课程,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制定卓越/拔尖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推动学校法学、新闻传播学、经济学和中国语言文学卓越和拔尖人才培养。四是组织“三特”项目结题验收。4个专业、3个学科专业群均顺利通过结题验收。五是扎实开展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整改工作。根据学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整改方案》,本年度学校逐项落实任务,定时检查通报,先后于5月和9月完成评估整改中期和终期检查工作,形成《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整改报告》。11月,学校接受专家组回访复查,专家组认为学校整改目标任务明确,整改方案与计划合理,整改措施切实有效,整改成效突出,从七个方面给予肯定。 2、师资队伍建设:(1)人才引进力度继续增强。以审核评估回头看以及重庆市高校国际化人文特色建设项目要求为指引出台2个人才引进文件,全年新进教师58人,其中教授7人,博士34人,有效地保障了评估任务的完成,促进了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2)人才梯队建设不断完善。一是完善团队建设,遴选校级教学、科研创新团队63个,促进了人才队伍跨部门、跨学科交流、合作与融合。二是继续构建嘉陵学者校级人才体系,新增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8人,巴渝青年学者4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1名教师获评“全国模范教师”称号,1名外教成功入选2019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3)扎实推进职称改革工作。一是建章立制,制订出台学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管理办法》《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细则》《辅导员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细则》《特殊人才与留学回国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实施细则》4个职称评审文件,确保了本年度职称评审工作的平稳过渡和有序推进。二是开展评审工作。本年度新增教授9人、副教授21人、讲师16人,新增外籍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4)成功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今年9月我校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成功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实现了学校人才培养层次的新突破和新飞跃,补齐了学校学科建设短板,搭建了学校人才引进的新平台,释放了学校人才培养的新活力。(5)教师发展工作扎实有效。一是完善教师发展培训方案。打造教学发展、科研发展、师德师风建设、综合素养 “四模块”教师结构化培训课程。建立青年教师成长电子档案库,启动教师发展信息平台建设。二是加强教学能力培训。继续开展全英师资培训、“对分课堂”主题观摩活动,强化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开展新教师入职培训。三是加强教师兴趣能力培训。开设语言培训班8个,开展行政素养能力提升培训班1期,开设古琴班、茶艺班。 3、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1)进一步完善落实科研有关制度。出台学校《优秀科研业绩奖励办法》《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项目管理办法》《科研机构建设与管理办法》。(2)加强科研平台建设。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合作成立陆海新通道涉外服务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成立地名研究中心。(3)科研成果丰硕。本年度,我校承担国家基金项目14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项,教育部项目6项,各类省级项目61项,横向项目6项,校级科研立项67项。顺利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9项,教育部规划项目3项,重庆市级项目结项23项,校级项目结项60项。据不完全统计,全校共出版各类学术著作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发表在三大检索来源期刊论文18篇,CSSCI来源期刊51篇,高水平科研成果数量较去年有较大增长。(4)主办、承办首届体认语言学国际研讨会暨体认语言学专委会成立大会等大型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扩大了学校影响力。 4、对外交流活动:(1)国际交流合作有序开展 。一是拓展教师出国研修的路径及平台。教师赴外研修交流44人、获批国家留基委项目13人,因公出访144人次。二是鼓励学生出国境交流。新增或续签国际合作协议23个,设立“四川外国语大学学生留学基金”。本年度赴国(境)外学习/实习的学生609人,应届毕业生赴国(境)外读研/就业学生410人。三是提升外教水平。修订学校《外国专家、外籍教师聘请及管理办法》,新聘外教27人、续聘54人。四是接收留学生来华。2019年共接收来自多哥、韩国、法国等35个国家的来华留学生380人。五是强化中外合作办学。中澳“商务英语本科教育”项目继续招生,并完成年度办学自评报告报送。(2)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任务。 一是选拔四位优秀干部赴万州担任驻村扶贫第一书记。二是资助贫困地区40万元用于修建桥梁、饮水工程。三是组织万州中学中文教师培训班和酉阳中学英语教师培训班,共计61人次。四是协同附属中学,与龙驹中学、赶场中学建设“同步课堂”正式运行,惠及两校师生1100人次。五是依托社会与法学院的优势学科,强力打造“社工进村”, 1月份落地巫溪天元乡,9月份入驻酉阳车田乡。六是直接购买万州、巫溪农副产品用于教职工节日慰问约76万元。七是通过捐赠校服、《中国教育报》等方式,助力贫困地区教育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填表人: 闫鹏联系电话:13048418881  报送日期:2020年04月22日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