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5828379934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19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市蚕业总站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市蚕业总站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承担蚕桑、蚕种、蚕茧管理的事务性工作。承担蚕种检验、检测的相关事务性工作 承担蚕桑品种资源和蚕桑品种鉴定的相关事务性工作 完成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 |||
住所 |
重庆市江北区华新村325号 | |||
法定代表人 |
王万华 | |||
开办资金 |
522(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商务委员会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18.6937 |
752.1814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
31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2019年本站按照《条例》和实施细则变更登记有关规定,及时安排专人向重庆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申请办理相关工作。主要工作有:本站2018年《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暨相关书面证明材料;本站《2019年度机关所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统计汇总表》; 2019年2月七级职员1名正常退休下编手续,2019年本站编制数调整手续(渝委编办〔2019〕135号、275号文件)。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2019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重要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市蚕业生产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推进蚕桑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探索产业转型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和“扶贫攻坚”,克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中美贸易摩擦,蚕茧生丝价格大幅波动以及气候异常的影响,规模化集约化蚕桑基地建设扎实推进,自动化智能化蚕桑技术逐步成熟,产业扶贫成效显著,全市蚕桑生产保持相对稳定。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 (一)积极推进集约化规模化基地建设,稳定产业发展基础 全市蚕业生产按照《商务部关于开展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示范基地建设推进茧丝绸产业提质增效的通知》(商运函〔2017〕944号)、市商务委《关于印发重庆市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商务〔2018〕110号)精神,加快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我站积极作为,认真做好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工作,使市商务委首批下达的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3月份总站派员参与国家商务部集约化规模化蚕桑基地建设项目调研,对我市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示范基地的桑园管理、蚕房建设、项目进度、标准执行、财务管理等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督导。市级规模化集约化指导小组的成员分别深入各基地指导督促基地建设,我站编印了《小蚕共育技术操作规程》、《大蚕饲养技术操作规程》等7种技术资料送发到基地。并于7月和9月份两批组织蚕业生产部门的负责人、技术干部、业主赴四川南充、广安,广西宜州等地,考察学习蚕业基地建设、多元化发展等经验、增强发展信心。通过政策引导,全市参与建设主体超过30家、已建成集中连片标准桑园达3万亩,培育形成了黔江、涪陵、云阳、奉节、江津、潼南等蚕桑生产重点区县和黔江金溪、涪陵珍溪、云阳凤鸣、奉节新民、江津石蟆、潼南玉溪等蚕桑集约化规模化示范基地,将引领重庆蚕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二)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智能蚕桑、人工饲料养蚕前景可期 总站立足重庆产业发展需求,发挥行业特色优势,整合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积极研发攻关,实现科技引领、创新发展。 一是发展智能蚕桑,为产业智能发展贡献重庆智慧。祥飞集团璧山智能蚕桑研发中心研发的智能养蚕系统已完成测试,并在奉节安装完成生产线,投入使用。该系统分别在2019重庆智博会、2019中国西部丝绸博览会亮相,其高智能化和无人值守等先进功能引起参观者极大的关注和兴趣。合川区农业农村委、云门街道、祥飞集团已签订智能蚕桑科技示范基地项目投资三方协议,建设智能化养蚕工厂。云阳、铜梁等区县也将引进该系统。 二是铜梁区茁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推动蚕丝产业发展,“西南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铜梁基地”和“蚕丝科学与技术团队研究基地”在3月份揭牌成立,春蚕已完成全龄人工饲料智能机械化饲养。CCTV10频道走《近科学》栏目作了报道。市蚕科院开展了人工饲料饲育试验工作。 三是我站参与的《重庆市桑蚕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和应用》项目获得重庆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作为第二完成单位,送展的《沙漠景观桑1号》、《紫金桑》、《九纹龙3号》三个盆景获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三个铜奖。重庆市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成员单位市畜科院与西南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合作研究的蚕丝人工神经取得标志性成果,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题为蚕丝人工神经研究方面的研究论文,在医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四是全市蚕桑专用实用性功能机具、省力化设施设备研发推广面逐步扩大。切桑机、省力化蚕台、消毒机、电动桑剪等桑园管理、家蚕饲养机具累计推广超过1.6万台(套)。如黔江区金溪镇创新推广移动式轨道给桑平台和木板方格蔟自动升降系统,显著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4倍以上。 (三)对接消费市场需求,蚕桑多元化发展丰富多彩 开发蚕桑多元化产品既是改变传统蚕桑“一粒茧”“一根丝”的发展方式,也是满足人们对绿色健康养身产品的需求。我市蚕桑界紧跟时代趋势,通过多年努力,重庆蚕桑多元化发展取得丰富多彩的新局面。 一是开发绿色保健食品。江津瑞巨开发的桑椹酒、桑葚膏,潼南盛田的桑果干、桑葚酵素,市蚕科院开发的桑叶茶、桑椹酒,合川贵庄的雄蛹酒,云阳县博奎的桑叶猪,重庆海田桑叶鸡蛋,黔江石会桑枝食用菌,涪陵桑叶面等产品相继推向市场,深受消费者青睐。 二是多元化发展管理模式多样。桑园套种呈现常态化,桑园-榨菜、桑园-姜、桑园-中药材套种模式基本普及,亩桑收益明显增加;果桑“采摘+文旅”开发项目增多,2019年共有14个区县28个果桑采摘园开园迎客;“桑叶+畜牧养殖业”发展模式正在形成,目前全市饲料桑种植面积1.4万亩,桑叶饲料养鸡、养猪、养牛、养羊逐步推广,产品价值大幅度增加;传统蚕桑生产废弃物利用率明显提高,粉碎桑枝生产食用菌、循环利用蚕沙生产有机肥、削口茧加工蚕丝被等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减轻了环境污染压力;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模式推陈出新,喜锦蚕业公司采用“滚动集中共育-鲜茧回购-蚕丝被生产-综合利用”的合作生产模式带动一方蚕业发展,韩槟桑蚕养殖公司的“土地流转-草桑栽植-滚动养蚕-丝绵被加工-果桑采摘”独立经营模式为蚕业升级增添新动能。 三是蚕桑生物产业基地落地重庆。10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副司长王连志率国家林草局、中国林科院、浙江大学、重庆市蚕业科学研究院、重庆市林业局等单位组成的专家组到黔江区调研,并召开黔江国家蚕桑生物产业基地评审会。黔江国家蚕桑生物产业基地建设项目获得通过并即将授牌。 (四)致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古老蚕桑显现新作为 我站积极响应市委号召,选派一名优秀党员干部深入到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的秀山县隘口镇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该同志工作用心用情用力,深得各方好评。蚕桑产业是传统特色优势产业,也是新时代下促进乡村振兴、脱贫致富、生态文明建设的优选产业。在黔江、云阳、涪陵等区县,有相当一部分贫困村的扶贫产业首选蚕桑,实现了贫困户增收脱贫。如黔江区95个贫困村有75个选择栽桑养蚕产业脱贫。全区2019有475户贫困户养蚕6784张,产茧4865担,年养蚕总收入873万元,户均养蚕收入1.84万元。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的黔江区金溪镇,2019年新建桑园6200亩,桑园总面积8685亩。全镇8个村36个组155个农户养蚕3018张,产茧2142.9担、同比增产1381.9担,农户售茧收入392.91万元,户均收入2.53万元。其中共有7个村、17个组、40户贫困户养蚕342.2张,产茧12669.8公斤,产值45.709万元,实现户均增收1.14万元。武隆区高屋村开展果桑产业化扶贫,实现果桑产销200余吨,其大溪河牌桑椹红酒荣获2019年第十一届酒类质评金奖。平桥镇乌杨村发展蚕桑扶贫,新增6户贫困户养蚕13.2张,收入增加2.1万元。潼南电视台以“蚕桑产业扶贫工厂,筑牢村民增收堤坝”报道了潼南区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蚕桑产业,工厂化养蚕模式让很多脱贫巩固户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增收,让贫困户脱贫不返贫。 (五)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蚕桑发展壮大生力军 重庆市蚕桑产业要转型升级,一要靠科技二要靠人才。提高栽桑养蚕水平、提升规模经营水平,培育一大批高素质、懂技术、敢创业的新型蚕桑经营主体势在必行,也是构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经过近几年的宣传示范和典型领路,全市涌现了大批的业主大户,有回乡创业者、退伍军人、大学生、其他产业转行蚕桑的老板、业主等等,为我市蚕桑产业发展增添了新生力量。为此,今年我站于3-5月期间分别在涪陵珍溪、云阳、黔江金溪组织开展了重庆市蚕桑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训会。10月云阳县开办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蚕桑班进行专题培训。聘请西南大学教授及我站的技术干部上课,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增强他们发展信心。市级层面组织的培训多培人数达600多人,蚕桑产业发展后继有人。市商务委、市人力社保局主办的“巴渝工匠”杯第二届重庆市蚕桑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市蚕科院成功举办。 (六)现代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助推产业发展 2019年,是以我站牵头的现代山地特色效益农业(蚕桑)技术体系成立的第二年。体系在市农业农村委和市商务委的领导下,紧密围绕年度计划任务书各项目标要求开展工作,重点在桑蚕新品种培育,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生产经营模式研究,省力化、智能化蚕桑机具研发,桑叶、果桑及蚕丝多元化研究及利用方面开展研究、示范、集成及推广工作,圆满完成任务书各项考核指标。为推行全市集约化规模化蚕桑基地建设,促进蚕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高质量蚕桑产业做出积极贡献。一年来,初步筛选培育桑(饲料桑)、蚕新品种2个,渝蚕3号和嘉陵50号;引进试验性桑、蚕新品种4个;完成桑园管理机改进研究、示范;全年到黔江、云阳、奉节等10余个贫困地区开展蚕桑技术服务及调研200人次以上,指导310户贫困户开展蚕桑生产,开展蚕桑科技培训活动、科技赶场等活动46场次,培训蚕农(含贫困户)3296人次,发放技术资料9200份,实现贫困地区新增桑园面积6308亩、户均增收1.14万元。申请“一种提高蚕种质量方法”等专利四项,发表论文16篇,完成蚕桑技术微课录制11个。 (七)加强宣传,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营造良好氛围 行业各界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站、微博、微信媒体,加强了对茧丝绸工作开展情况、取得的成效等进行宣传。6月16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宣传报道了黔江今年第一批春季桑蚕鲜茧现场、蚕农收入等情况,在行业内及业界引起广泛关注。6月21日,重庆卫视以《我市新增规模化桑园3万亩,培育贫困攻坚支柱产业》为题重点对黔江金溪镇地蚕养殖模式、移动式轨道给桑平台、木板方格蔟自动升降系统进行报到,宣传了我市规模化集约化进展以及技术集成创新成果。渝北区茨竹镇方家沟社区打造果桑经济初见成效,6月21日华龙网以《打造果桑基地又搞林下经济,渝北这个村脱贫致富有措施有成效》进行了详细报道。6月24日,重庆晚报对渝北区茨竹镇方家沟社区积极发展集体经济、打造果桑基地、引进企业发展桑叶深加工的行为进行了报到,推广传播了蚕桑产业对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9月25日中国网报道了“小蚕茧”带来上亿收入,解密黔江的脱贫“法宝”,各区县如黔江、奉节、涪陵、潼南等地方电视台、报纸也对当地蚕业的发展情况、成效、工作进展等作了报道,扩大了产业的影响力,促进了产业发展。 五、2020年工作思路 2020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以蚕桑丝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动产业革新和升级换代为核心,推进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在产业各环节上的应用,推动产业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大力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着力构建产业协同发展的新体系,积极探索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开创新时代蚕桑产业发展新局面。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一是深化政治理论学习。严格执行学习制度,支委集中学习不少于20次,全体党员集中学习12次以上。二是持续推进主题教育,巩固主题教育成果,着力解决 “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四个服从”存在的问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做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取得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切实做到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为我站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四是全面落实“一岗双责”。积极推行“支部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检委员监督,部门各负其责,依靠职工支持和参与的反腐”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努力营造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责任的工作格局。 (二)积极推进蚕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推动规模化、集约化、高标准优质蚕桑基地建设,稳定渝东南、渝东北蚕桑重点区县生产,助推合川、潼南等老蚕区实现蚕桑振兴,加快先进实用现代蚕业新技术在示范基地的集成、示范应用,促进我市集约化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经审查,你机构已具备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基本条件和能力,现予批准,可以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特发此证。检验检测能力及授权签字见证书附表。你机构对外出具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的法律责任由重庆市蚕种质量监督检验站承担。我站持有《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证书编号:172204270400,发证日期:2017年12月27日,有效期至:2023年12月26日,发证机关: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截至2020年5月07日,我站暂未收到市商务委有关委属事业单位2019年度绩效考核及班子年度考核结果正式文件。我站自评2019年度绩效考核及班子年度考核结果为合格等次或以上,委管实职领导5名为合格或以上;我站2019年度在编工作人员实有31人,在2019年重庆市事业单位年度考核中,全体工作人员被确定为合格或以上。本站受奖惩及诉讼投诉为零。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
填表人: 程心妍 联系电话:18580535561 报送日期:2020年05月12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