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事业单位法人信息公示>2020年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2020年度)

发布时间:2022-04-11 16:13
发布时间:2022-04-11 16:13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450381859D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0年度)

单 位 名   称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宗旨和

业务范围

实施高等教育,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开展人才培训   开展科学研究 开展社会服务 开展大学文化建设 负责学校内部运行管理工作

重庆市九龙坡区石桥铺科园一路

法定代表人

李国

开办资金

20164(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63865.38

184241.83

网上名称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http://www.cqdd.cq.cn/   http://www.cqtbi.edu

从业人数

888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的具体指导下,全校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持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稳扎稳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攻坚战,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指导实践,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落实好《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核心,以“双高计划”建设工作为主线,着力强化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持续深化“九大行动计划、三大基础性改革”,释放二级学院办学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2020年,学校在党的建设、教学改革、学生培养、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双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省级及以上标志性成果225项。学校教师获国家级奖14项,市级奖36项。学生获国家级奖62项,市级奖178项。承办技能竞赛:世界技能大赛1项、国家级1项、市级6项。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专家工作组发布的数据中,我校在两项排名中成绩突出,学生技能竞赛全国排名提升至69名,教师教学竞赛全国排名提升至10名。 一、2020年主要工作 (一)聚焦顶层设计,治理能力在自我革新中有效提升 学校事业发展展现新格局。校党委将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加强党对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制定了《关于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到学校工作中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到学校工作中的实施意见》《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工作台账》等总揽学校全局的文件,下发了《关于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通知》等重要工作文件,明确具体措施和考核要求,全面加强党对学校全面工作的领导,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学校事业发展,将党中央重大教育决策部署落实到办学治校育人的各项工作之中。   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成效。发挥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的作用,破除束缚学校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大力激发广大教学科研人员教书育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持续深化“三项基础性改革”,深化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优化考核评价和绩效分配制度,畅通职业发展通道。面向学校发展需要,加强政策研究,开展制度清理与修订,制定全校性重要职业教育制度20余项,制定并落实“二级学院专项会议制度”,按教育部要求修订二级学院党总支及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构建完备的制度体系,助力学校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办学治校水平得到新提升。组建跨部门跨专业虚拟组织,围绕事业发展和重大现实问题开展联合攻关研究。加强“十三五”规划总结,组织开展了“十四五”规划重大专项研究及规划编制工作。健全目标绩效考核办法,制发《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高水平学校和专业群建设项目绩效管理办法》,做好“双高计划”建设、优质校建设项目管理和绩效评价工作。加强学校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顺利通过重庆市诊改复核,实现了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聚焦内涵建设,内生动力在优存扩增中显著增强 师资队伍建设总体稳定。统筹推进各类队伍建设,优化教职工队伍结构。目前,学校共有教职工888名,其中专任教师598人,比上年增加60人。完善人事管理制度9个,开展好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竞聘工作,规范人才校内合理有序流动,全年晋升副高以上职称17人,达到239人,博士硕士学位教职工553人,比上年增加69人,35岁以下青年教职工367名。新增双师型教师34人,建成9个校级双师培养基地,培育校级技能大师工作室6个,立项教授博士工作室11个,引进高技能人才1人,聘请兼职教授6人,人才专项经费投入900余万元。入选市级各类人才项目11人。 校企合作办学纵深推进。加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力度,与顺丰速运、重庆日报传媒等84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与中国邮政、阿里巴巴等合作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5个,建立2个双导师工作室,组建东软智能网联产业学院,成立智能网联职教集团,“重庆数字创意职教集团”获得市级示范职教集团认定。成功申报市人社局11个新职业从业人员培训机构,建立4个“1+X”考核站,围绕“1+X”试点实现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融合贯通。印发《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接受行业企业等社会捐赠管理办法》,规范学校对行业企业等各类社会捐赠工作的统一管理,全年获企业捐赠940万元。受疫情影响,实施了2019级首批(8名)泰国学历留学生远程教学。招收2020级38名泰国籍学历留学生、100名泰国籍非学历留学生。落实教育涉外监管工作要求,制定《国际学生招生和培养管理办法》等,规范在校国际学生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学校“中泰职教合作海外培养项目”成功入选第三批“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 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2020年,学校科研经费总计投入1276.5万元,较2019年增长389.5万元。纵向项目立项83项,其中包括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18项,厅局级项目20项,横向项目33项,合同金额较2019年上涨46%。教师公开发表论文278篇,核心期刊及以上论文83篇,主编出版教材著作8本,获得专利授权104项,累计完成科研成果转化3项,服务产业和区域发展的能力得到提升。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依托众创空间帮助近30个学生创业团队开展创业实践。科研创新成果显著,获得重庆市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市教委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重庆赛区金奖1项,银奖2项。开展继续教育线上线下培训,加大社会服务力度,为16万公务员培训提供学习资源,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三)聚焦人才培养,教育成果在合力攻坚中更添成色 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化。推进教育教学创新,拟定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管理办法,开展了1+X证书制度25个试点项目、1500名学生的试点工作,学校1+X工作成为全市典型案例之一。推进教学改革,基于疫情防控背景下,组织全校教师开展了混合教学模式改革,参与率达100%,智慧课堂使用率、线上课程开设率均提高至100%。2020年,学校立项市级教改项目11项,校级45项,获市级奖励8项,获奖篇数及质量位居全市第二。加大课程综合改革,着力打造“金课”,新增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市级在线开放课程4门,市级在线课程示范案例4个,市级微课获奖3项。 学生教育管理持续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做到抓常规、重落实,抓改进、重创新。加强大学生思想引领,坚持开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教育,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及检查。开展各类学生资助项目评审,资助学生12,000人次,发放3100余万元。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20余名辅导员提任干部岗位或转岗,招聘32名新老师,加强辅导员业务培训,举办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参加市赛获优秀奖。疫情防控全力以赴,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及帮扶以及学生返校安排和健康管理,学生满意度高。一年级工程特色突出,以诊改思维制定个人年度计划;第二课堂丰富多彩,国防教育进一步加强。   招生就业创业持续向好。2020年受新冠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叠加影响,招生就业工作难度大。学校主动谋划、积极应对,完善了分级负责、协同推进、全员参与的就业创业工作机制,按照“稳就业、强招生”的工作思路,线上线下相结合,做好人才供需对接,积极开拓就业新空间,打好了招生、就业工作的总体战、攻坚战。2020年,学校高职录取新生6069人,报到率95%,开放教育招生41365人,均超出预定计划。2020届毕业生共计4318人,年终就业率96.71%,毕业生创业率为1.81%,在疫情影响的严峻形势下,毕业生就业质量稳中有升。   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完善了学校师生竞赛激励机制,修订了《教师学生技能竞赛获奖奖励办法》,建立起师生技能竞赛库,着力构建学校教学体系和竞赛体系。2020年,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比赛,获国家级奖14项,市级奖36项(其中,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市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获国家级奖62项、市级奖178项、校级奖324项。统筹办好各类学生技能竞赛,承办世界技能大赛1个,国家级比赛2个,市级比赛6个,主办校级比赛54个。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在今年高教学会公布的数据中,学生技能竞赛全国排名提升至69名,教师教学竞赛全国排名提升至10名。 (四)聚焦高质量发展,学校事业在协调共进中蓬勃发展   “双高计划”建设稳步推进。全面启动“双高计划”建设任务,完成方案修改论证报送及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任务。面向大数据人工智能高端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数字创意产业等高端产业,持续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专业建设水平,目前已有1个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5个市级优质校项目专业群、5个校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初步形成专业群梯队。重视并发挥高水平专业群培育建设项目对全校工作的引领作用,夯实“1+1+1+N”的“双高建设”工作体系,持续推动3个市级“双基地”项目建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基地、数字内容创意设计专业群基地、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基地建设项目顺利通过中期验收。   重庆开放大学建设创新发展。推进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向重庆开放大学更名工作,制定《重庆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全国第3家获政府更名批复。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倡导并与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成都广播电视大学联合发起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电大教育联盟,共同推动区域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高质量发展。出台《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加强教育教学质量建设的意见》,坚持市校统筹系统办学,加速构建高质量办学体系,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共发展的一体化办学,逐步探索与办学主体多元化配套的教育教学及管理运行机制。   学校办学条件持续优化。对标“双高计划”建设各项任务,进一步完善学校实习实训条件和育人环境,启动3万平米实训大楼建设工程。学校现有校内实验实训室278个,较上年新增16个;校外实训基地213个,有力保障了实践教学。克服外部环境复杂和疫情防控压力,全面推动合川校区规划调整工作,在建和新建项目近20个。目前正在推进的有合川校区三期学生宿舍楼和二食堂项目,石桥铺校区继续教育学院装修改造项目等。进一步加大学校育人环境建设力度,推进绿色节能减排,为师生创造了干净、整洁、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完成学校公车改革以及后勤公司体制改革有关工作,确保人员稳定、运行安全、节支合理。   二、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一)主要问题及不足 一是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实质性合作不够。要进一步努力形成三方合作办学的新格局,搭建起队伍建设的新平台,刷新科学研究的新高度,探索产教融合的新路径,打造对外交流的新样板,探索开大建设的新模式,争取在终身教育,社区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等方面作出新的探索,努力为实现成渝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二是重庆开放大学建设力度要进一步加大。要按照重庆市政府同意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更名的批复要求,加紧开展后期工作,主动向上级领导汇报,推进挂牌工作,进一步细化重庆开放大学建设方案,完善重庆开放大学工作体系,推动重庆开放大学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工作中发挥应有作用。   三是学校“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改革探索实践有待进一步加强。相关配套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并加大执行和落实力度,全力推进双高建设,服务学校改革发展。   (二)努力方向 2021年,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和市委市府、市教委的统一部署,积极做好“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为“十四五”开局奠定坚实基础。要在新发展阶段,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以高质量办学和高品质学习为引领,以“互联网+双一流”建设为主线,统筹推进人才培养各项工作,实现融合发展,以新发展理念推进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提升,坚持以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双轮驱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建成“互联网+”办学特色鲜明的新型高校而持续努力,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2020年,学校在党的建设、教学改革、学生培养、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双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省级及以上标志性成果225项。学校教师获国家级奖14项,市级奖36项。学生获国家级奖62项,市级奖178项。承办技能竞赛:世界技能大赛1项、国家级1项、市级6项。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专家工作组发布的数据中,我校在两项排名中成绩突出,学生技能竞赛全国排名提升至69名,教师教学竞赛全国排名提升至10名。 全年无诉讼投诉情况。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电子学院TCT实训教学资源接受设备捐赠,价值:296 000.00元,已投入教学实训使用。






填表人: 刘岁梅联系电话:18580870551  报送日期:2021年03月02日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