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450519168C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0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市綦江区气象局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市綦江区气象局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为国家建设和社会生活提供气象管理保障。 气象法规建设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业务管理 气象宣传 气象地球环境观测 气象预报 气象服务 | |||
住所 |
重庆市綦江区古南街道沱湾18号 | |||
法定代表人 |
海川 | |||
开办资金 |
98(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上级拨款)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气象局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811.5 |
3937.8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
15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认真组织学习《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规定,2020年按要求进行了年度报告。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2020年,我局在市局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现将有关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气象工作得到高度重视和肯定支持 一是汛期前,区委书记袁勤华到我局调研指导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对气象工作做出了指示和要求。二是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指挥长、副区长蒲德洪亲自主持召开全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联席会,对今年的气象防灾减灾、气象防雷安全管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做了安排部署。三是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大林调研指导气象工作,强调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要求,不断提高气象公共服务水平。 二、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健全气象防灾减灾体系 一是气象防灾减灾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区政府对减灾委员会组成人员进行了调整,增加区气象局主要负责人为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长,强化了气象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了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二是建立健全防灾减灾长效工作机制。围绕大气污染防治、应急广播体系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气象旅游景点建设等工作,与区生态环境局、文化旅游委等部门达成合作协议。2020年新设立的通惠街道成功创建气象灾害防御标准化街镇。三是强化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职能职责。区减灾委印发了《重庆市綦江区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工作规则(试行)》,印发《2020年綦江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要点》。全年组织相关区级部门召开临灾会商13次,联合区防汛抗旱、区抗震救灾和地质灾害防治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发布《重大天气过程防范应对通知》14期、《气象灾害防御警报》17期。汛期前对21个街镇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和预警信息工作站进行了现场检查并下发通报。四是加强綦江河流域上下游区域联防。同贵州桐梓县、习水县、江津、南川、万盛气象局共同签订流域联防联动工作协议,建立了完善的雨情通报机制,及时开展天气会商和信息共享,强化联防联控工作,为綦河流域的防洪防汛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五是积极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与四川省自贡市气象局签署了《重庆市綦江区气象局 四川省自贡市气象局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气象合作协议》,围绕防灾减灾、公共服务、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科技创新、社会监管等方面开展紧密协作,把服务两地双城经济圈建设气象合作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六是进一步开展防灾减灾宣传。与通惠中学共同新建了校园气象站。开展宣传报道,所投稿件被中国气象报、中国气象局门户网站采用10篇,重庆市气象局门户网站采用17篇。 三、围绕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做好气象保障服务 一是观测业务改革推进平稳有序。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全面自动化,定期维护观测仪器设备。新增了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和气温降水多传感器系统。横山、通惠区域自动站完成搬迁。完成观测质量体系建设,接受了市局观测质量内审工作组抽审。完成探测环境保护备案工作。二是做好重大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服务。准确预报了“2•13”“3•26”两次强降温天气,“6•22”“7•1”等14次暴雨天气过程,连续保障綦河流域5次超警戒水位过境洪水,2次超保证水位,区委区政府领导批示15次。特别是80年一遇的“6•22”暴雨洪灾,提前预测及时预警,强化上下游区域联防,全区提前转移10万余人,无人员伤亡。中国局副局长宇如聪及区委书记高度肯定了此次气象服务工作。全年启动应急响应15次。三是强化预警平台管理和效益发挥。完成预警平台发布对象数据清理更新,组织各预警分中心会商13次,通过预警平台发布预警、服务信息992条305.9万人(次)。 四、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强化乡村振兴气象保障 一是在第十九届西部农交会上,助力赶水草蔸萝卜成功获评“中国气候好产品”、横山镇获评“中国气候康养地”、綦江辣椒获评“重庆市优质气候农产品”。二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农业大户数180余家使用农业天气通APP。成功申报“綦江区2020年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项目”,争取到区财政资金50万。三是扎实做好农气常规工作。全年农气观测无责任性事故,开展农情调查50次,发布为农气象服务材料68期。 五、围绕污染防治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 强化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工作。及时更新修订人影作业管理制度并上墙,开展人影安全专项检查12次;开展增雨消雹、大气污染防治及助力蓝天保卫战,开展人影作业值班33次值守163人次,有效作业13次,发射火箭弹37枚。保证綦江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8天(2019年324天)。 六、持续深化改革,强化气象社会管理,提升科学管理水平 一是推进研究型业务发展。印发了《重庆市綦江区气象局研究型业务建设实施方案》。申报5个重庆市綦江区科技计划项目,申报重庆市气象部门创新项目2个、业务技术攻关项目1个、青年基金项目1个、软科学研究项目1个。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纳入全市一体化政务平台,完善和修定了4项气象行政审批事项办事指南。动态调整并公示綦江区气象局三级行政权力和责任清单。三是认真履行气象安全监管职责。制定年度检查计划,扎实开展气象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检查92家单位,下达整改指令40份,整改意见88条,行政处罚12起(含警告)。强化河东市场防雷隐患整改技术指导和安全监管,获区委通报表扬。四是推动落实下属企业改革。注销防雷检测乙级资质,稳妥安置分流聘用人员4名。五是加强科技创新。“綦江区自然灾害电话示警呼叫平台”投入使用,首次获得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綦江•智慧气象服务系统正式上线,实现了快速制作、精准推送、智能分析的优质气象服务。启动研发了“綦江流域洪水预警系统”,以提升预判洪峰流量、提前预测洪峰到达时间的能力,力争通过该科技创新成果,让洪峰过境“零伤亡”成为常态。六是智慧气象工程和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程纳入綦江区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初稿。 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重点项目建设工作 一是全力阻击新冠肺炎疫情,保证全体干部职工身体健康;向对口帮扶镇扶欢镇捐赠KN95口罩200个、消毒酒精10件(114L)等防疫物资。二是干部职工用心用情帮助贫困户,入户帮扶次数达228次,19户贫困户全部顺利脱贫通过验收。三是綦江气候变迁园一期建设基本完工,正抓紧编制二期建设实施方案。四是业务用房建设扎实推进,已完成负一层负二层建设。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
填表人: 赵久丽 联系电话:15320503317 报送日期:2021年03月19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