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事业单位法人信息公示 > 2021年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2021年度)

发布时间:2022-04-27 14:11
发布时间:2022-04-27 14:11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666436644F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1  年度)

单 位 名 称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宗旨和

业务范围

实施高等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开展人才培养 开展科学研究 开展社会服务 开展大学文化建设 负责学校内部运行管理工作

重庆市北碚区歇马镇盐井坝

法定代表人

郭光亮

开办资金

18100(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2472.32

65491.3

网上名称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从业人数

429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按要求执行完毕。

一、开展业务活动的有关情况 (一)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方面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编制《专业建设“十四五”专项规划》,以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为引领,以市级“双高”建设计划为主线,以专业群建设为核心,加速专业集聚发展,动态优化专业结构,巩固二级学院办学主体地位,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专业内涵建设,五年内学院专业数量稳定在40个左右,力争建成10个一流专业群。二是坚持动态调整。先后申报智能控制技术、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智能机器人技术等3个新专业,健全智能制造专业群;重点培育物联网技术应用、跨境电子商务、健康管理等专业群;成功申报跨境电子商务市级高水平专业群,修订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应用电子技术、国际商务、飞机机电设备维修等招生规模小、投入回报低、就业前景忧的老旧专业,采取“先停招、后撤销”的方式进行调整。三是坚持服务发展。支持导游、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社会工作、会展策划与管理等服务类专业对接岗位技能,融入乡村振兴、红色文化等先进元素,加速培养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院级特色专业。四是加强课程建设。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用英语》被认定为市级一流课程,新建在线开放课程3门;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贯彻落实学院《课程思政改革实施方案》,《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立项为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建设课程,相应授课教师、团队认定为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立项学院第二批课程思政示范建设课程6门,完成第一批19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验收,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 一是共建企业产业学院。与华夏航空、华龙网、本酷电商科技、重庆博淮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就空中乘务、网络新闻传播、学前教育、电子商务、康复治疗技术、健康管理、护理等专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开创性地共建健康医学院、华龙网学院、航空学院等试点二级企业产业学院。二是拓展校企合作渠道。通过双方共建专业、共建教学及管理团队、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等方式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专业布局和结构更加合理,更加贴近对接地方行业产业需求,促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了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围绕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实施校企联动,交替培养专业人才共建模式,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方式,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引进来”主要通过将行家里手、业务骨干聘为外聘教师、企业导师等方式,深入开展多专业“结对子式”教学实践。“走出去”则通过学校与企业签署联合培养协议,将学生“沉浸式”放置于企业的真实工作场景中开展“现代学徒”式教学活动。目前,已涌现 “幼苗精英班”、 “新星启航班”等学徒制试点。 (三)科研与创新发展方面 一是研发(R&D)经费投入稳步增长。牢固树立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应用技术研发推广为重点,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全年投入R&D经费1114.151万元,比2020年增长10.01%。二是科研项目数量不断增加。2021年度,新申报省部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5项,新立项厅(局)级自然科学项目1项;新申报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7项,新立项厅(局)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1项。新结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目前,学院在研科研项目203项,科研经费1114.151万元。三是科研创新平台加快建设。累计投入265万元,建设智能识别技术应用技能协同创新中心。与云南大学合作,建设医美实验室。与西南大学合作,积极培养科研创新团队(骨干)10个62人。结合专业优势开展科学普及和技术传承,建设市级公共卫生安全科普基地、5个院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深入开展科研评价改革,出台学院《科学数据管理办法》,研究制定学院《学术贡献评价办法》,破“五唯”取得实效,科学的科研评价体系更加完善。 (四)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一是加强领导机制建设。制定《学院“十四五”师资队伍建设子规划(2021-2025)》,召开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会议,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牵头、院系具体落实”的人才工作机制。二是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通过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引进、返聘与柔性人才引进等方式不断壮大师资队伍。开展公开招聘、考核招聘2批次,共计招聘24人,其中博士、高级职称高层次人才5名,医卫类、学前等紧缺急需型教师6名。学院现有教职工566名,专任教师486名,外聘教师526人(含扩招生校外办学点外聘教师)。鼓励教职工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加大博士在读、博士引进培育。全年引进培育博士、在读博士20人,比上一年度增长了67%。学院现有博士、硕士学历师资271人,比上一年度增长21.5%。三是“双师型”教师再增加。学院每季度开展一次“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新培育认定“双师型”教师29人,“双师型”教师达到131人,专业课教师行业企业实践实现全覆盖。 (五)就业创业方面 一是关注“双困”毕业生。做好贫困毕业生求职补贴发放工作,累计帮助377名毕业生申请补贴301,600元。组织参加教育部宏志助行计划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二是畅通就业信息渠道。组织邀请校外就业创业专家,开展“线上+线下”宣讲会5场次,累计覆盖学生1900余人。组织校内专场招聘会10余场,邀请知名国企、事业单位及企业到校选拔人才,平均每周推送就业信息6条以上,累计提供3000多个岗位。三是开展“双创”教育。开展各类创新创业讲座、沙龙活动、创新创业比赛,累计覆盖学生人数1000余人。组织参加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赛项目达65项,荣获市级银奖1项、铜奖2项;组织参加重庆市第五届“渝创渝新”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荣获市级三等奖;组织学生项目参加第五期“优创优帮”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1个项目成功晋级市级50强。四是严格执行教育部“四不准”等规定,确保就业数据真实有效。截至目前,2021届毕业生共计1989人,最终就业率为95.12%,其中自主创业2人,占毕业生总人数0.1%;专升本334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6.8%;征兵入伍24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2%。超过八成2021届毕业生服务于本市,就业岗位与专业培养定位贴合,主要分布在教育业(31.4%)、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业(14.1%)、住宿和餐饮业(7.2%)等。 (六)国际合作交流方面 组织参加陆海新通道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联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澜湄区域职业教育合作联盟,以及中国—老挝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的成立与发展。依托“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发展人文交流研究院的平台,选派教师参加2021年职业教育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学术会议。2021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累计安排了2批次13人次参加国际化标准资格证书培训班,分别获得中澳“国际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中英“职业教育教师国际化专业发展培训证书”。 二、取得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牵头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与旅游产业产教联盟,构建全域化布局、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社会参与的文化和旅游产教融合体系,为产业发展输送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以酉阳车田乡为服务主体,组织酉阳乡村振兴学院、送红课下乡、共建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参观调研板溪电商工业园等多种形式,助力人才培养,服务乡村振兴。与市文化旅游委、市城乡建设委、市生态环境局、中环国投环境信息科技股份公司、重庆民宿产业协会等单位深入开展政产学研用合作,1名同志成为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市教委等单位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成员。学院对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贡献度不断提升,科技服务在市教委、市财政局绩效考核评比中位居前列。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填表人: 袁斌娥  联系电话:18584596364  报送日期:2022年03月29日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