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事业单位法人信息公示 > 2023年

重庆市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中心(重庆资源与环境交易中心)(2023年度)

发布时间:2024-05-09 11:48
发布时间:2024-05-09 11:48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345885502W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3  年度)

重庆市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中心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重庆市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中心(重庆资源与环境交易中心)

宗旨和

业务范围

组织开展排污权交易工作承办排污权储备的具体工作组织排污权核查、核算工作承办交易系统建设与维护工作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为碳排放、温室气体减排控制、推进气候投融资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减污降碳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重庆市渝北区冉家坝旗山路252号

法定代表人

胡刚

开办资金

20(万元)

经费来源

非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55.3834

785.5033

网上名称

重庆市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中心(重庆资源与环境交易中心)

从业人数

28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按规定执行。

2023年,环交中心在局党组的领导下,围绕“1234”工作计划,积极服务高水平保护、高效能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现将2023年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1是创建一个“智联助企·志愿先锋”党建品牌,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有机融合业务工作,与市一中法院共同启动双碳“行司协作”三项工作,开展“带碳走基层”系列活动,深入区县,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到基层到企业;纵深推进三基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谈心谈话等组织生活制度;持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开展警示教育,讲授廉政专题党课,开展廉政风险防控专项工作,全面排查廉政风险防控权力事项。 (二) 2是抢抓“单位更名”和“编制调整”两个机遇,努力实现单位知名度提升和单位人员结构盘活。通过创新宣传途径、发挥主流媒体导向,多维度宣传环交中心新增应对气候变化发展职能职责,参与筹办“首届西部碳博会”、页岩气开采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双城”课题开题及研究、受聘司法碳汇技术调查官,激励培养各类国家、市级专家库专家,推动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实现人员结构优化。 (三)3是力争三项创新,实现多领域有突破。 1.创新排污权交易制度改革支撑重大项目落地,探索破解现行交易制度不能完全适应服务经济发展新形势等问题。联合相关单位成立工作专班,走访调研了市内外19家单位并撰写调研报告,组织20余次讨论形成改革决策参考思路,组织建设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排污权)初始储备库,强化重大项目落地支撑和排污权交易市场调控能力,推动排污权管理纳入“数字生态环保建设”工程。 2.创新应对气候变化技术研究与经济发展的有效融合,推动形成具有川渝产业特色的页岩气开采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核算与减排技术体系,填补我国页岩气产业温室气体核算与减排技术体系的空白。启动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重点项目《川渝地区页岩气开采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减排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摸清重庆市页岩气开采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情况与存在的问题,形成信息专报和调研报告。 3.创新探索建立减污降碳数据协同管理机制,实现工业园区产业功能定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及污染物排放数据间的统一分析、相互补充和交叉校核机制。已结合碳排放和排污许可、排污权等数据基础和技术积累,完成《重庆市工业园区综合管理系统数据填报与审核技术指南》编制,从工业园区生态环境数字化管理入手,协同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和排污许可证质量,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领域新突破,推动打造高效、便捷的工业园区综合管理信息平台。 (四)4是做好四大板块职责明确的工作,提升技术权威形象。 1.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支撑工作逐步做强。做好区县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技术指导,完成区县温室气体清单系统数据整理工作;完成我市低碳城市试点进展评估工作,开展近零碳园区试点申报审核,推动发布我市首批近零碳园区试点名单;做好“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相关的事务性和技术支撑工作,开展“碳惠通”技术评估,完成共享出行方法学等技术评估工作;服务国家“双碳”战略人才建设,提升社会公众绿色低碳意识,作为国家碳排放管理员职业能力建设基地,开展“碳排放管理员”培训2期,52家企业102人参训,101人获得“一培双考双认证”,推动构建高质量“双碳”人才培养体系。支撑重庆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全面修订,地方碳市场培育取得重大进展,碳市场改革平稳过渡,激发市场活力,重庆碳市场累计交易额突破10亿元,年度交易量在全国8个地方试点碳市场排第4位,呈现量升价稳的良好态势,扩容增效为实现控制温室气体目标发挥积极作用。纳入企业翻番至308家,覆盖排放规模达到1.5亿吨左右,排全国8个地方试点碳市场第3位。有序完成2021和2022年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统筹2021至2023年度配额分配共发放4.5亿吨配额,顺利推进年度配额履约工作,实现年度履约率100%。全国碳市场第二履约周期参与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开展全国碳市场2022年度发电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复查和数据上报。完成我市2023年度全国碳市场名录动态调整。靠前开展发电行业第二履约周期企业服务工作,为履约困难发电企业争取个性化纾困政策支持,预计可减少履约量35万吨,节约履约成本约2500万元。 2.排污许可技术支撑工作持续做实。建立健全排污许可质量保障机制,优化质量评估内控制度,时限再压缩50%。开展重点行业排污许可证质量及执行报告审核工作,加强调度帮扶、常态化质量抽查、现场核查力度,全面完成生态环境部排污许可“双百任务”(完成2022年度执行报告提交6507家,提交率100%,完成执行报告内容规范性审核1315家,审核率100%;完成排污许可证质量审核2323家,审核率128%)。 3.排污权交易事务性工作稳步做细。精准帮扶区县、重点实施对象参与排污权交易,充分用好绿色信贷、信用评价加分等激励政策,逐步让排污权转化为支持企业生产发展的“生态资源”。组织交易38次、1225万元;会同人民银行等部门出台排污权抵(质)押融资业务指南,引导金融机构开发推广绿色融资工具;帮助100家企业获得排污权交易相关环境信用评价加分资格;推进排污权管理“三张清单”编制、排污权与碳排放权协同交易平台建设等工作。 4.工业企业环境管理技术支撑全力做好。利用工业园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综合分析沿江一公里化工企业的分布、环保核查和排污许可证后续监管等工作成果,为重庆市工业园区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完成2022年全市第二批化工企业和2023年全市第三批化工企业复核工作;全面完成全市化工企业“环保体检”,帮助399家化工企业查出问题3077条,清除问题2633条,提前消除环境问题隐患,聚力全市化工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研究可借鉴少,科研力量不足,课题研究推进较慢;对外学习交流机会欠缺,思想眼界较局限,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二是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管有欠缺,初步形成的碳排放数据质量控制模式满足不了日益趋严的工作要求,碳排放核查机构管理细则待出台,碳排放数字化建设待升级,核查工作质量监管待加强,碳排放数据质量待提高。三是缺乏碳市场评价体系,针对市场运行效果以及碳市场对重点排放单位碳减排的促进作用等方面还缺乏定量的指标评价体系和评价结果,不利于市场运行不断改进和良性发展,未常态化发布碳市场年度报告,不利于控排企业、投资机构和个人等市场主体把握碳市场动向。四是全市排污许可证质量不高,区县及第三方机构技术能力待加强。五是排污权交易相关政策法规支撑不足,市场交易接近停顿,推进排污权交易工作困难,交易制度深化改革思路尚未形成统一共识,对区县和企业的交易督导工作节奏不明确,排污权管理系统已无法申请预算开展运维。六是全市工业园区管理工作缺乏抓手,推动力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建设“四强”党支部和“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以高质量党建工作推动业务工作。二是聚焦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积极推动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三是强化碳排放管理技术支撑,掌握核心技术,管好数据质量,做强做优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四是推动排污许可提质增效,配合“巴渝治水”建设,以排污许可为核心,建立企业全周期管理,构建水、气、声、固等全要素的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数据库,提升全市排污许可管理水平。五是深化排污权交易制度改革,完善政府储备调控等机制,深入研究排污权“配额”交易体系建设可行性等,推动排污权交易相关绿色金融创新,深入挖掘排污权价值。六是加强工业企业环境数据管理,建立全市化工企业管理档案,以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创建为契机,近零碳园区为基础,培育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无。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无。

填表人: 邓皓月  联系电话:18680732518 报送日期:2024年04月03日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