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事业单位法人信息公示 > 2023年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市中药博物馆)(2023年度)

发布时间:2024-05-24 10:28
发布时间:2024-05-24 10:28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736599992B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3  年度)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市中药博物馆)

宗旨和

业务范围

开展中药学研究,促进卫生事业发展。中药资源开发研究及新药研究中药学科理论研究、交流与合作培养中药学科人才推进中药生产技术进步

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南山路34号

法定代表人

王勇德

开办资金

3136(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3564.19

25522.29

网上名称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从业人数

198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2023年工作情况汇报 2023年,市中药研究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按照市委、学院党委工作部署,扎实推动改革创新发展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3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持续强化党建引领,锚定目标凝聚事业发展共识。全面落实市委党建统领“885”工作机制,健全抓党建带全局的工作体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学院服务全市高等教育发展与中医药产业创新作出积极贡献。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全年组织中心组学习12次、班子成员讲专题党课6次、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180余次,全面强化党员干部政治理论素养。完成药化所专项整治工作,工作成效得到市委巡回指导组充分肯定。坚持选人用人正确导向,推荐任用市管干部2名,向学院调动交流中层以上干部10名,院内平级调整中层干部8名,切实增强干部责任意识和履职能力。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完成23项巡视整改任务,进一步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立足发挥中药技术创新和科技公共服务核心功能,全面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2个临床人用经验方、蒿藤、芪蛭胶囊新适应症,共4个品种获批市级中药创新产品重点研发项目支持。“药用水蛭资源规模化养殖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藏药资源特色物种图鉴》获2022年度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一等奖。攻克提高天麻巴利森苷类成分的稳态技术、冬虫夏草菌种室内候熟共性关键技术2项;凝聚中药新药创制重点研究方向,解决了党参、天麻等6味中药材遵古炮制的规范化、标准化问题;启动了秀山银花、川佛手等4个中药材的功能基因挖掘及分子辅助育种研究。鼓励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2023年选育了被省部级认定的艾草、青蒿、菊花、川牛膝等中药材新品种7个;公开发表论文90篇,其中影响因子5.0以上17篇,主编学术专著1部,发布地方和行业标准30项 ;专利授权35件,其中发明专利21件。 (三)着眼汇智聚力,引育并举构筑人才发展新高地。着眼“优结构、强内涵、提质量”,持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着力打造适应学科建设要求的人才支撑体系。制定实施《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人才发展规划(2023-2027年)》,全年引进博士、高级职称人才12名,中药新药与安全性研究团队获批重庆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2人,在职攻读硕士、博士18人,在站博士后41人,基本形成适应学科建设要求的人才支撑体系。 (四)聚焦平台建设,以高能级平台点燃创新强引擎。聚焦市委“一号工程”,坚持“聚焦需求、提升能力、下沉服务”,加快构建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带动的科技平台支撑体系。“中药新药创制与质量评价”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成为首批3个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之一,“重庆市先进递药系统技术创新中心”以及“大巴山(城口)药用动植物重庆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获批省部级科研平台。优化重组现有中药资源学、中药健康学市级重点实验室,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显著、创新能力强的实验室新格局。坚持深入基层、扎根田间地头,在潼南、江津、城口、渝北等区县建成中药材生产示范与推广、连作障碍与土壤修复、产品研发与中试生产、科普体验4个研究试验示范基地,切实用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五)突出社会服务,赋能驱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增强服务、推动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赋能全市中药产业发展。选派国家“三区”科技人才、市级科技特派员66人次,全面服务重点区县中药产业发展。深化科技交流合作,与石柱、邻水等10余家区县政府、大型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共建的鲁渝中医药康养中心积极开展疼痛诊疗与高端康养服务,服务患者4000余人次。 (六)敢于攻坚克难,精准靶向有效破题发展困局。坚持“关注职工诉求、解决难点问题、破解发展障碍”,通过争取上级支持与主动担当作为相结合,解决了一批制约全院发展的难题和职工“急难愁盼”事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南山中医药特色街区建设项目主体及装修工程全面竣工,危旧房改造项目已进场施工;完成房屋产权证办理工作,解决了房屋权属遗留问题。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填表人: 钱孟  联系电话:13883192907 报送日期:2024年03月08日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