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MB1D11184G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3 年度)
单位名称 |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务服务和社会事务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务服务和社会事务中心.(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教育事务中心、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为高新区政务事项及社会、教育、退役军人等事务提供服务保障。承担高新区行政审批事项和服务事项集中办理服务承担高新区卫生健康、体育、文化、旅游、劳动就业、民族宗教、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具体事务性工作承担高新区婚姻登记、救济、救灾、救助、低保等民政方面的辅助性事务工作承担高新区教育教学管理和学生资助管理具体事务性工作等 | |||
住所 |
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高新大道6号 | |||
法定代表人 |
陈思颖 | |||
开办资金 |
1000(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749.4267 |
1833.3997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
36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2023年3月17日办理事业单位法人变更,法定代表人由许高峰变更为陈思颖。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2023年,重庆高新区政务服务和社会事务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围绕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和西部(重庆)科学城高质量发展需求,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以党建统领“三项重点任务”为抓手,在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不折不扣抓落实,较好完成任务。现将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基固本、立根铸魂,深耕党建工作“责任田” 一是从严落实巡察整改。接受党工委第一轮巡察,针对巡察反馈的问题,中心党委自觉扛起整改责任,对问题逐一剖析、全面检视、追根溯源,以坚决的态度、有效的方法、果断的措施,推进问题得到全面整改。把整改落实与建章立制相结合,完善制度29个,从体制机制源头杜绝党风廉政、意识形态等风险隐患。二是从实开展主题教育。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启动部署会议、制定工作方案和学习计划;开展领导班子读书班一期、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研讨4次,班子成员、党支部书记讲党课7次;“进园区、进社区、进校区”开展调研20余次,推动解决“工伤认定办理时间长”等问题10余个,确定正反面案例各1个,产出《两城融合背景下“学在大学城,留在科学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对策分析》等高质量调研成果7个;梳理检视“‘川渝通办’效果不明显”等重点问题5个、专项整治问题2个,已全部销号解决;推动完成“凤栖湖体育公园建设”等民生事项6个。三是从精抓好组织建设。高标准锻造队伍,开展公文写作、商务礼仪培训等科学政务大讲堂9期,举办人社窗口行风建设等比武练兵活动10余场。注重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实干实绩金标准,提拔中层干部2名。注重吸引优秀青年向组织靠拢,接收预备党员4名、确定发展对象5名。以党建优服务、促改革、护发展,成立“科学城红岩人社先锋队”等4支先锋队,党员带头开展就业指导、健身指导等志愿活动100余场。丰富党建活动,组织干部赴聂荣臻元帅陈列馆、陈独秀故居、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开展主题党日3次。 二、改革求变、智慧赋能,提升政务服务“软实力” 一是高效集成办理“一件事”。完成“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全市试点,系“渝快办”首个“一件事”全程网办套餐并全市推广。自主谋划环评、建筑垃圾处置等“一件事”集成服务10项,其中公证过户、工伤服务等6项获全市试点,推进一件事“四减”比例压缩50%以上,获人民日报、重庆日报等权威媒体报道10余次。二是智慧赋能实现“一网通”。全市率先开发“一业一证”智能审批系统,实现47个行业准入准营“一网通办”,率先推行个体业务无人工智能审批;推行“渝快码”扫码办事,实现300余个场景应用,扫码应用数居全市前列;探索“云窗口”办事,实现66项事项“远程导办、就近快办、跨域通办”;推行施工许可等审批全流程无纸化办事,集成电子证照224类、发放15万余个。三是躬身贴心做优“三服务”。建立“我陪群众走流程”“政务服务体验员”“办不成事窗口”等长效机制,收集意见建议35条并整改,倒推政务服务效能提升;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构建“1+2+10”体系,实现228项企业服务“全域通办”、55项涉企服务全流程帮代办、398项事项镇街“就近办”;率先推出“政务服务+高校”“政务服务+网格”“政务服务+直播”等拓展服务;与成都高新区签署政务服务合作协议,开展“一业一证”跨省通办互认,推动餐饮、孕婴等67个行业主题套餐异地受理、异地办证;推进221项区级“川渝通办”业务落地实施,累计办理3.8万余件。 三、筑巢引凤、育种蹲苗,打造人才聚集“强磁场” 一是加强政策引领,完善人才引育体系。制定出台“新凤人才”政策,为青年人才提供就业创业、安居乐业全链条政策支持;起草《高校毕业生引留全链条行动工作方案》,形成高校毕业生需求、供给、培养输送“三张清单”;实施“青创夜市”就业服务行动等“三走近”活动8场,61家用人单位、2000余名高校毕业生参与活动;设立市级、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3家,世界级、市级竞赛培训基地15个,培养重点产业高级工516人、急需紧缺的“满天星”数字技能人才6718人。二是加强载体搭建,创新人才引进模式。依托世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等平台,为人才就业创业提供支持,实现“引进一名领军人才、带来一个团队”链式效应;打造“两城汇”引才品牌,举办重庆高新区成渝双城高校引才活动—成都专场等引才活动190场,吸引2万余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建立高校、政府、企业三方协同联席工作机制,组织重点企业走进重庆大学等10多所院校选才,服务大学生等青年群体1.2万人次;积极参与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承办人才成果展,举办互联网加大赛成果对接会等高水平人才活动。三是加强服务优化,持续涵养人才生态。织密覆盖全域的“人才服务专员+人才服务联络员+企业引才专员”网络,有力落实“金凤凰”人才政策,累计提供机场要客通道、子女入学、健康体检等服务4000余人次;通过企业走访、宣讲会等形式解读“鸿雁计划”政策,累计认定“鸿雁计划”人才121人,兑现人才补助1141万元;制定《“三融入”人才服务提升行动工作方案》,制定将人才服务融入人才生活圈、朋友圈、事业圈的6项举措,组织开展“专家仙女山疗休”等人才活动7场、120人次。实现人才生态不断优化、人才资源加速聚集,前三季度共引才3820人。 四、保驾护航、增光添彩,擦亮民生福祉“新底色” 一是坚持就业优先战略。落实科学城助企纾困“十二条”,减免失业保险6500万元,发放就业补贴4933万元;全市率先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师资研修、EYB高级战略研修;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援助4600余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5.6%。二是社保医保提质扩面。社保参保36万人、较去年增长1.79万人,医保参保37.47万人、与去年持平;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率、社保待遇入卡6项指标均排名全市第一;实现20项高频社保服务事项银行“就近办”、企业职工退休“一件事一次办”、居保待遇“免申即享”;落地集采节约医保基金5000余万元,追回多领养老金6.99万元、医保违规违约费用256万元。三是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深入实施“助企纾困·人社在行动”宣讲调研活动,指导21家企业获评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处置化解劳资欠薪领域问题3361起,兑付3791名劳动者欠薪3216.68万元;仲裁立案1620件(含上期未结74件)、结案1564件;工伤收件1679件、办结1734件。四是体育事业有声有色。建设凤栖湖体育公园、巴福镇市级市民健身房等体育场地10余个;创办国家级高新区围棋团体邀请赛,举办2023年中国高尔夫巡回赛·重庆公开赛等市级及以上赛事13场,开展高新区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全民健身指导等全民健身系列赛事活动300余场,服务群众超1万人次;高新区运动员取得亚运会射击项目重庆首金,参加市级及以上赛事累计获得冠军43个;年度体彩销售额首次突破2亿元、同比增长61.76%。五是残疾人服务日益完善。落实残疾儿童康复、精神病患者服药住院、辅助器具适配等政策,发放惠残补贴520余万元、惠及5000余人;建成3处“渝馨家园”服务站、升级智慧助残系统,创建2处市级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示范村(社区),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率达100%、残疾人康复服务率达100%,成立区盲人协会。 五、大力实施新智慧教育,全力打造西部基础教育特区 一是坚持惠民有感,优质教育资源加速聚集。川外科中、大沙二小建成投用,新增学位5000个;北师大、华中师大附属学校等项目加快推进,5所学校完成提档升级,实施58个排危改造、77个数字化项目。新增普惠园3所、普惠学位1620个。二是坚持质量为本,教育质量水平全面提高。创新构建“1356”新智慧全人德育体系,推进“三化五全”新智慧美育体系建设,系统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智慧美育”生态。中小学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多项指标全市领先;高新区入选全市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全市仅3个。三是坚持内培外引,教师队伍素质大幅提升。公开招聘优秀大学毕业生、骨干教师等397名。教师参加优质课竞赛、基本功大赛等获全国特等奖、一等奖8人次,市级特等奖、一等奖51人次。77节课例入选“市级精品课”,59节被推送参评“部级精品课”。四是坚持改革求变,教育办学活力全面激发。创建“S2C”数字教育变革体系,创新构建新智慧教育“五学课堂”,“新智慧教育”实现从“三化协同”到“1345”整体智治的迭代跨越。教育改革范式入选国家数字化战略行动典型案例,在全国教育大会期间展演;美育共同体项目入选教育部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名单;获评教育部“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重庆市“智慧教育示范区县”“‘双减’最佳区县”;“新智慧教育”实践与探索入选全国教育改革十佳案例,被《中国教育报》评为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先进典型。 六、强化“三高要求”,退役军人服务工作有声有色 一是高标准推进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完成45个村级退役军人服务站规范建设。虎溪复兴寺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成功申报全市高质量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二是高质量落实拥军优抚政策。完成1160名重点优抚对象年度确认,完成优待证签发7062张。积极推进高新区百家优质“拥军门店(企业)”打造,完成签约拥军门店85家。三是高效率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切实提高服务对象满意度。推进“军人退役一件事”线上办理,完成接收自主就业退役士兵147人。完成16名转业干部和20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安置任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本单位绩效考评及结果暂未出。无诉讼投诉情况。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填表人: 李彦 联系电话:13224077890 报送日期:2024年05月14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