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事业单位法人信息公示 > 2023年

红岩文学杂志社(2023年度)

发布时间:2024-06-28 09:51
发布时间:2024-06-28 09:51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450405021M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3  年度)

红岩文学杂志社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红岩文学杂志社

宗旨和

业务范围

刊载文学作品,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编辑、出版《红岩》文学杂志广告及相关社会服务

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99号8楼

法定代表人

欧阳斌

开办资金

9(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重庆市作家协会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99

6.74

网上名称

《红岩》

从业人数

9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严格按照《条例》和实施细则,进行法定代表人的变更。

2023年,在市作协党组坚强领导下,红岩文学杂志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新时代文化强市和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勇担新的文化使命,立足重庆面向全国,服务作家服务读者,努力推出更多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一、过去一年的期刊出版工作和文学阵地建设   (一)主题教育,推动党建业务深融合   开展主题教育是去年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在市作协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的周密部署和机关党委的精心指导下,我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和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行动,深化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围绕中心、建设阵地、服务文学,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以“春种秋收”党建工作法为抓手,通过支部“三会一课”、职工大会和专题读书班,利用杂志社例会等平台,组织全体党员职工集体学习17次、开展专题学习16次,支部书记讲党课6次,党员职工学习交流发言52人次,撰写心得体会9篇,成立课题组并设置调研课题2个,赴基层开展大调研5次,组织文学志愿活动3场。党建统领最终转化为发展优势,党建和业务工作同频共振之下,文学期刊阵地建设全面推进,数字化能力及办刊办网水平再上新台阶。引导全体党员职工将焕发出来的学习和工作热情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动力和毅力,以服务高质量发展重庆文学的新成效检验和巩固主题教育成果,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党建、业务及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二)改版塑型,促进期刊出版焕新颜   2023年是我社“数字化建设年”,为整合传统读者和新兴用户在阅读上的差异,优化传统阅读载体适应目标读者新需求,以促进纸质出版和数字传播的深度融合,在深入论证和精心策划的基础上,对《红岩》纸刊进行了改版。从形式到内容,从编辑思路到阅读体验,从栏目设置到装帧设计进行全面调整和优化,以更优质的作品内容和更舒适的阅读视觉,使得读者的阅读需求和作家的发表诉求得到更好服务,创作成果得到更好展示,阅读传播获取更大反响。改版后的《红岩》,形成常规栏目9个,非常规栏目5个,同时为引导和吸引重大题材主题创作,还开设了“乡村叙事·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叙事·新时代山乡巨变”“双城记·成渝散文专辑”“新重庆记·作家笔下的两江新区”等专栏。《红岩》《重庆评论》全年刊发作品138件,其中重庆作家作品47件,占比34%,另以拉页的形式对广告位进行扩容,刊登宣传渝中区文旅地标和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摄影作品12件。年内还召开了《红岩》改版新刊发布会,展示和推广新版《红岩》的同时,向读者朋友推介本土和全国作家的最新作品,受到文学界好评。   (三)数字赋能,开启文学传播新路径   按照重庆市对提升文化事业数字化服务的要求,以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为目标,聚焦推进数字文化建设,建立以内容为根本、技术为支撑、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提升《红岩》杂志数字化服务能力,数字化展现我市文学创作成果,延伸作品传播空间。据此我社充分运用数字化平台,建立健全内容采编入库、期刊线上运营、发行数据反馈、内容多样化创新及成果转化、来稿处理快速反应机制等管理体系,第一时间帮助广大作家和读者群众排忧解难,解决创作发表和阅读传播等需求。我社紧贴《红岩》传统文学属性和新时代内容生产改革,保持内容定力的同时创新内容表现形式,扩大优质内容生产产能,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数字化驱动思路,强化受众链接,延伸品牌效应,于2023年年内开发、创建并成功上线“红岩文学APP”,以此带动《红岩》杂志全媒体融合发展,建成了集纸质出版、电子出版、网络传播、成果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学融媒体出版矩阵。   (四)服务基层,打通投稿通道重实效   出台区县(行业)作协荐稿制,畅通基层作家投稿和编辑审稿快速通道,加强编读往来沟通交流,达到发表水平的基层作者稿件优先发表。派出4名编辑赴大渡口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大足区、梁平区为作者改稿5次,落实常态化改稿会机制,实施作品追踪及编者与作者一对一对接交流,适时开办文学讲座,帮助基层作者开阔文学视野,提高创作水平和作品发表率。通过此举年内收到稿件500余件,经过编辑人员与作者对接沟通、协助修改,促使达到发表水平并已刊发和留用的稿件15件,“红岩文学公众号”开辟“地方作家群巡展”栏目,推送基层作者作品7期。其中,大渡口区作者何鸿散文作品《戴帽子的人》,被《散文》(海外版)转载,梁平区作者秦兴川中篇小说《大女人》,江北区作者九段中篇小说《被纠缠的冬天》,以及柏铭久、冉仲景、张守刚、石子、邓晓燕、李洪等区县作协作者的诗歌作品,经由荐稿通道和编辑流程快速于《红岩》刊发后,获得基层作家点赞和热议。   (五)成果转化,整合文艺资源谋发展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既增加了文学作品的传播方式,又改变了作家的写作方式,甚至重塑了文学创作的环境。作为新时代的文学媒体,《红岩》应建立传统文学作品的转化机制与体系,帮助创作者将其创作的文学作品与影视剧、网络游戏、多媒体视听等形式结合起来共同发展,使文学的创造力发展为文化和文艺的创造力,从而形成文艺作品全新的价值链,构建更具活力、更为多元的文艺新格局。据此我社加强了与市内外多家文化机构的合作,与西安电影制片厂签订合作协议,定期向其输送小说文本,提供影视作品的文学编辑等方面的服务与合作,合作项目将进行影视剧改编;与中国作家出版社合作,加入“名刊名社拓展计划”,狠抓“新时代山乡巨变”长篇小说主题创作,成品将由两家单位联合署名出版发行单行本。据此杂志社还召开了由我市重点作者参加的创作推进会,帮助作者厘清创作选题和写作思路。同时开辟相关选题专栏,以编发专题长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专号的形式,全面促进主题创作,在以文学创作服务中心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带动期刊作品成果与出版市场接轨。   (六)文学活动,增进期刊读者亲和力   服务作家服务读者是《红岩》的办刊宗旨,为深入读者群近距离交流、传播和普及重庆文学,营造文学阅读和交流互动氛围,扩大《红岩》的影响力和亲和力,更好地服务读者,年内举办了“重庆文学公开课·红岩面对面”活动4期,策划“如何讲好重庆故事”“重庆散文的现状与突围”等读者关注的话题,拉近阅读距离,加强作者、读者和编者之间的交流互动。还举办了2023年“红岩笔会”,来自全国和我市30多位作家参加,开展了以“聚焦文化传承发展,激活文学成果转化”为主题的研讨会,同时搭建全国作家和重庆读者面对面交流平台,组织马步升、陈应松、李元胜、张者等市内外著名作家,以“叙事文学:承继与创新”为题展开了面对面交流。另外,为落实“文学在场·重庆文学志愿者”活动开展,杂志社编辑一行5人先后深入江津、璧山等地开展文学志愿服务3场,为基层作者和读者送去精神食粮。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年来,我社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市作协的要求和广大作家、读者的期许还存在差距,主要有以下不足:   一是本地作家刊发作品较难的情况依然存在,文学期刊阵地建设需持续加强。《红岩》作为重庆唯一一份公开发行的文学刊物,承担着展示本土文学成果的重大责任,需不断加强数字化建设和作品转化等方面能力,并谋求全国同行业之间的资源整合,不断拓展本土文学作品展现平台和发表空间。二是对青年作家培养支持力度不够。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创作困惑困境方法不多,营造和促使他们的作品在全国层面亮相的机会不多,期刊作者队伍中缺少具有较强实力和较大影响力的本土作者。三是服务基层作家创作有差距。运用编辑力量进行创作指导和作品扶持的责任感需加强,在帮助作者于作品选题和写作风格上进行定位和规划的思考不多,在作品格局和艺术提升上进行辅导与培训的频率需进一步加强。四是抓精品力作力度不大。组织作家关注重大题材进入主题创作的方法不多,长篇小说创作乏力,刊发作品获取全国文坛巨大反响的较少,缺乏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名家名作。五是作品传播方式传统、单一。文学成果转化无明显进步,数字化基础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新媒体编辑和运营推广方面的人才较为匮乏,数字文化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提升。六是品牌建设仍需持续用力。应加强周期性的线上推广及持续性的线下运营活动,擦亮老牌文学期刊品牌的同时,展示《红岩》数字新形象,通过多层面和全方位的宣传推广活动,增强品牌价值和扩大文学影响力。   三、2024年工作要点及推进措施   今年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从全面部署到纵深推进的重要之年,是改革攻坚突破的奋斗之年。刚刚召开的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对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进行部署,把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摆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突出位置。新时代新征程,文学事业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文学期刊阵地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一是多渠道全方位对《红岩》杂志进行扩容,持续用力解决本土作家发表难的问题。新年伊始,我社将每年两期增刊列入公开发行,《红岩》由全年6期升级为8期,作品容量得到提升,同时运用好和管理好“红岩文学APP”平台,高效运转来稿处理快速反应机制和双向对接制度,解决投稿、改稿、发稿和评论、传播、转化等需求。二是加大对《红岩》年轻作者群培植力度,为重庆作家队伍建设储备力量。安排栏目主持和骨干编辑一对一进行创作扶持,优化“新锐”栏目,由原来以刊发小说为主,扩展到其他创作体裁,增加APP和公众号推送频次,成熟一个推出一个,激发创作才华和热情,让潜力作家尽快进入文学视野。三是建立健全文学期刊与区县(行业)作协互动机制,促进基层文学适应高质量发展。细化荐稿制,优化改稿会,常态化建立编辑和作者的沟通渠道,畅通作者投稿和编辑约稿通道,加大“红岩面对面”邀请基层作家参与度,搭建基层与主城、著名作家与基层作者交流平台。四是实施重大题材特稿特酬制,激发主题创作热情和潜能。年内重点做好“新中国成立75周年”“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重庆直辖30周年”等重大题材作品的组织、创作和发表,持续做好“新时代山乡巨变”“成渝双城记”“新重庆记”等专栏,新增“长篇小说专号”,办好《重庆评论》专刊,同时加大对“渝字号”重要文学成果的评论、宣传和传播力度。五是加强品牌活动的宣传和推广,为老牌文学期刊树立新形象。随着线上推广计划的开展,同步建设以“红岩文学APP”为核心的内容宣发矩阵,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着手进行运营推广工作。制作红岩品牌活动宣传册页,与渝中区联合举办“红岩笔会”“红岩文学奖”,制定主城区青年作者孵化计划,打造“母城作家群”,建强《红岩》作者队伍,扩大重庆辨识度和全国影响力,擦亮红岩文学系列活动品牌。六是以“红岩文学APP”为平台,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增强文学期刊数字化服务水平,实现出版流程数字化全覆盖。以内容建设为核心,融合发展为路径,新型出版模式为要素,建强文学期刊全媒体矩阵,全方位展示我市文学新成果,助力重庆文学高质量发展和新时代文化强市,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注入不竭精神动力。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期刊出版许可证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填表人: 张屏  联系电话:13983087774 报送日期:2024年05月31日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