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事业单位法人信息公示 > 2023年

重庆仲裁委员会办公室(2023年度)

发布时间:2024-07-02 11:50
发布时间:2024-07-02 11:50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450419917Y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3  年度)

重庆仲裁委员会办公室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重庆仲裁委员会办公室

宗旨和

业务范围

为维护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依法提供仲裁服务。依法仲裁平等主体的中外公民(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

重庆市渝北区星光大道96号土星B二幢

法定代表人

种及灵

开办资金

1079(万元)

经费来源

非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重庆市司法局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3011.49

48677.07

网上名称

重庆仲裁委员会办公室

从业人数

25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新征程的起始之年,也是重庆仲裁委员会第五届委员会收官之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委六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司法部、市司法局党委的工作要求,勠力同心、奋楫争先、赓续前行,为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了良好法治保障,在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中做出了新的贡献。 这一年,我们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和事业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标工作任务,主要业务指标实现了“四个增长,三个突破”。全年共受理案件6309件,同比增长36.29%,案件数量首次突破六千件;标的金额202.83亿元,同比增长29.85%,案件标的首次突破二百亿元;受理互联网金融案件1187件,同比增长2182%,互联网案件数量首次突破一千件;审结案件5068件,同比增长14.14%;被人民法院裁定撤销、发回重审案件占比控制在千分之一以内。在第三届仲裁公信力评估中蝉联“全国十佳仲裁机构”。 一年来,主要抓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筑牢政治根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 (一)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党对仲裁工作的绝对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教育引导全体干部职工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氛围,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仲裁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和落实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制定落实年度理论学习计划,开展常态化政治理论学习,召开党总支和党支部理论学习研讨会、仲裁大讲堂、专题学习等共计57次。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成立退休人员党支部,发展预备党员1名,确定入党积极分子2名。2名同志荣获第四届重庆市“十大法治人物”称号,1名同志荣获市司法局团委表彰。 (三)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深入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组织开展主题教育知识竞赛,检验理论学习成效。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围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和“仲裁为民服务”主题,深入区县、行业组织、重点企业和律师事务所进行调研。开展案件质效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针对4个方面重点整治内容,明确15项整治措施,确保整改到位。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全年干部职工无违法违纪行为发生,确保仲裁队伍作风过硬、纪律过硬。 二、围绕中心大局,主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积极发挥仲裁优势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聚焦成渝双城经济圈重点企业、行业协会进行精准宣传,积极对接重大项目建设、现代产业园区,全年共受理双方当事人均为市外的案件542件,占受案总数的10.58%;一方当事人为市外的案件1150件,占受案总数的22.45%。服务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积极发挥三个仲裁分院作用,协助区县党委、政府处理涉稳案件,全年共受理案件562件,同比增长38.42%,标的金额26.82亿元,同比增长78.79%。 (二)创新金融仲裁方式助推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成立金融仲裁速裁速调中心,入驻西部法律服务中心、重庆中央法务区。积极打造金融仲裁案件审理及调解平台,实现“批量、智能、高效、经济”的金融纠纷化解新模式,开辟“线上+线下”“裁决+调解”的多元化解金融纠纷新渠道,全年共受理金融类案件2164件,同比增长100.93%,标的金额84.21亿元,同比增长94.66%,助力全市金融行业健康发展。 (三)深化涉外仲裁服务护航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积极发挥两江国际(自贸区)仲裁中心作用,为企业“引进来”“走出去”提供专业仲裁服务。举办“跨境争议解决法律实务及风险应对”论坛,协办第五届“中国—东盟法治论坛”,共建“陆海新通道法律服务联盟”,参与中新(重庆)国际仲裁文化交流活动,积极探索开展西部陆海新通道仲裁法律服务,提升涉外仲裁服务能力。全年共受理19件涉外商事纠纷,同比增长58.33%;标的金额46.33亿元,同比增长1863%。 (四)稳妥化解矛盾风险助力平安重庆建设。发挥仲裁优势融入基层社会综合治理,全年共妥善处理物业服务合同纠纷、买卖合同等集团案件849件,办理劳务分包、建设工程施工等类型案件789件,有效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将调解融入仲裁全流程,全年调解案件2403件,调解率达47.42%,有效实现定分止争,案结事了。 三、聚能换届升级,全面开启仲裁发展新篇章 (一)圆满完成委员会换届。全面总结第五届仲裁委员会工作,科学谋划第六届委员会五年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提出了打造西部领先、全国一流仲裁机构的“一个总体目标”,建设国内仲裁优选地、国际仲裁新目的地的“两个奋斗方向”,着力推进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国际化、数字化“五化建设”,提振了仲裁工作的信心和凝聚力。 (二)健全完善仲裁制度体系。修订完善仲裁业务工作制度体系,对仲裁规则、金融仲裁规则、互联网金融仲裁规则、专咨委工作规则及仲裁员管理办法等重要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提升了制度体系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凸显仲裁庭的独立审案裁案权,强化了专家咨询意见的指导价值,为仲裁员奖惩考核、培训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调整优化仲裁工作队伍。完成委员会委员、专家咨询委员、职业道德委员、仲裁员“四支队伍”的换届选聘工作,新一届队伍呈现出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规范化的特点,委员会成员中经济专家和法律专家各占50%,专家咨询委员中涉外领域专家占比20%,职道监督委员实现司法、行政、人大政协、媒体监督等全覆盖。仲裁员队伍更加专业化,全国优选产生了767名仲裁员,博士占比30%,硕士占比42%,市外、境外占比41.5%。为仲裁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四)有效提升重庆仲裁辨识度。完成重庆仲裁品牌形象视觉系统设计 40余项,全网公开发布重庆仲裁最新中英文标识和会徽。创新新闻宣传方式,采取新华网独家宣传和媒体推广,人民网、重庆电视台等19家权威媒体发布新闻报道30余篇,各大媒体相关报道人群覆盖量超2500万人次,增强了重庆仲裁品牌形象和社会知晓度。 四、严格案件管理,持续提升仲裁公信力 (一)持续优化案件服务。修订完善仲裁员选指定制度,优化仲裁员指定方式,进一步提高组庭的合理性、科学性。在第三届仲裁公信力评估中,获得组庭服务当事人满意度最高仲裁机构。完备现场立案、网上立案、邮寄立案等一体化立案体系,生成个案“一码通”案件信息二维码,充分满足仲裁当事人多样化立案、查询等需求。制定仲裁收费实施细则,据实结算案件处理费,当事人仲裁成本降低15%。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减税降费助企发展政策,减免仲裁费1300余万元。 (二)扎实开展专项整治。严格落实强化仲裁案件质量和效率管理制度,加强案件管理系统考核监督,确保送达、开庭、裁决等各个环节有效衔接、高效运转。创新仲裁案件效率管理机制,实行集团案件“一次办”、紧急案件“快速办”、重点案件专项台账打表推进,超限未结案件数量同比下降76.77%。强化类案裁决指引,召开联处会研讨物业合同纠纷、建设工程合同纠纷等案件的裁量标准,有效推动同案同裁、类案类裁。 (三)有力提升案件质效。严格执行重大疑难仲裁案件裁前专家咨询制度,专家论证疑难复杂案件15件。修订完善仲裁案件质效评查办法,规范评查流程,健全评查标准体系、责任划分体系,确保评查结果客观公正。全年共计开展案件质效第三方评查3次,评查已裁决案件、司法审查案件、信访投诉等案件84件,案件评查达标率为95%。强化仲裁案件质效评查结果运用,严肃责任追究。 五、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激发仲裁发展活力 (一)创新发展数字仲裁。大力推动数字仲裁发展,编制数字仲裁“三张清单”,探索建设“1+9+N”数字仲裁服务平台。打造科技智慧仲裁庭,持续开展案件信息查询、案件庭审录播和仲裁费在线支付系统建设,提升仲裁服务便捷度。持续深化互联网仲裁,全年受理互联网金融案件数量1187件,同比增长2182%,标的金额0.51亿元,同比增长96.15%。 (二)积极融入多元共治。深化诉讼与仲裁衔接机制,与重庆市高院召开商事仲裁司法审查工作座谈会,创新诉仲合作机制,积极融入诉源治理。构建知识产权诉仲调协作体系,与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重庆市知识产权调解委员会共同合作建立平台,实现诉调仲案件转换10件,有效提升了市场主体纠纷化解的便捷度。 (三)提升内部运行质效。建立闭环管理和月度例会机制,召开月度工作推进会,形成赛马比拼、唯实争先的良好氛围。充实优化干部队伍,面向全国高校公开招聘了11名高素质仲裁秘书和1名核阅人员。启动年度共同培训计划,组织新一届仲裁员、仲裁秘书开展全员专题培训,提高仲裁队伍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职工工会建设,组织职工开展团队建设活动,增强队伍凝聚力。 六、着力品牌宣传,多维展示仲裁形象 (一)深入开展行业宣传。组织开展2023中国仲裁周活动,与重庆市银行业协会共同举办“金融风险防控与金融仲裁的融合发展”研讨活动,共话金融风险防控、共商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与重庆农商行、三峡银行等10余家金融机构开展交流培训。与市工商联、市律师协会共同举办律师仲裁庭审大赛,全国5万余人线上观赛,50余家商会和民营企业现场参赛,收获各界好评。 (二)广泛建设宣传阵地。举办“仲裁开放日”活动,邀请全国和市级新闻媒体记者报道团走进重庆仲裁调研参观,新华网、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等15家主流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改版制作本会宣传片,编导发布“神话新编”微动漫、执民主法治之笔绘乡村振兴画卷宣传视频,并荣获川渝法治微视频微电影大赛优秀奖。 (三)持续抓好以案说仲宣传。编印《重庆仲裁》杂志4期,发布“一网两微”动态291条,公众号关注量同比增加106%,阅读量同比增加181.9%。组织编撰“以案说仲”案例50篇,被司法部案例库采用28篇,入库案例数量排名行业第一。 回顾一年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仲裁事业改革创新的成效还不够明显,案件质效和公信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仲裁的社会影响力还需进一步增强。2024年,重庆仲裁委员会将聚焦打造国内仲裁优选地、国际仲裁新目的地总目标,围绕“党建统领、改革创新、涉外服务、专业建设、数字仲裁、效能提升”六个方面重点工作,努力推动仲裁工作迈向新征程,取得新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贡献重仲力量。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委员会登记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355000045040255XT 登记机关:重庆市司法局登记日期:2020年9月9日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填表人: 肖雅  联系电话:18680802920 报送日期:2024年05月29日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