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事业单位法人信息公示 > 2023年

重庆市乡村振兴促进中心(2023年度)

发布时间:2024-07-15 17:31
发布时间:2024-07-15 17:31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450404520P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3  年度)

重庆市乡村振兴促进中心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重庆市乡村振兴促进中心

宗旨和

业务范围

承担乡村振兴有关的技术性、辅助性、服务性工作。

重庆市渝北区人和镇龙寿支路56号

法定代表人

唐宁

开办资金

58(万元)

经费来源

非财政补助(经费自理)

举办单位

重庆市乡村振兴局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43.65

346.66

网上名称

重庆市乡村振兴促进中心

从业人数

6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严格按《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执行。

2023年来,在局党组的坚强领导和各处室的大力支持下,中心围绕局的重点工作,聚焦工作主责,坚持问题导向、考核导向、结果导向的原则,统筹协调,搭建平台,创新方式,有序有效开展各项工作,现将年度工作报告如下。 一、精心组织,有效有序开展基层干部培训 2023年,是党的二十大开局之年,是三年疫情防控平稳转段的一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之年,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至关重要。这一年中心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两大任务,加强乡村振兴基层干部能力提升。全年共开展乡村振兴干部教育培训83期,共培训乡村振兴干部8083人,为乡村振兴提供政治和组织保障。其中,村(涉农社区)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60期5834人;市、区县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及工作队员示范培训16期1788人;乡村振兴系统内干部能力培训4期247人;鲁渝协作干部培训班3期194人。 (一)完善培训体系,搭建高质量培训平台。一是拓展一批培训基地。今年来,在去年“三高三基”的基础上,重点打造了一批具备服务乡村能力、拥有校地共建基地、特色课程鲜明的院校、党校和职业学校。择优确定11所学校作为全市乡村振兴基层干部培训主战场。二是认定一批教学基地。坚持突出代表性、典型性和推广性,在区县推荐60个村级交流基地的基础上,通过评估,巫山竹贤乡下庄等5个村被国家乡村振兴局认定为国家级村级交流基地。万州长岭镇安溪村等18个村被市乡村振兴局认定为市级村级交流基地。三是培育一支讲师队伍。今年来,在市内高校、党校和区县推荐下,初步建立“先进模范+党校教师+领导干部+基层能人+专家学者”的乡村振兴师资队伍。目前,中心储备基层干部培训师资队伍近60名,其中,行业部门师资15名;专家学者师资11名;基层一线师资31名。为乡村基层干部培训提供保障。 (二)创新培训模式,提升培训质量。一是开展跨度交流培训。针对渝西地区、渝东北地区、渝东南地区三地资源禀赋、民风民俗、发展水平、经营理念不尽相同,让学员了解不同区域的资源差异、工作差异、发展差异,跨度培训促成观念的大碰撞、思想的大讨论、方法的大交流,激发学员自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干事激情。二是开展两段式培训。在培训中,课堂重点讲当前前沿性理论、衔接政策标准,基地重点讲解现场案例及做法。同时,每期邀请3—4名村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和致富带头人等一线人员分享案例经验,开展“现身说法、现场讲解”的实践教学,今年来,开展现场基地教学120余次,基层干部讲解150余场,切实提升基层干部觉悟认识和实操本领。三是开展互动式教学。培训过程坚持开展“讨论+交流”的互动教学方式,在培训选点示范上下功夫,优中选优,在示范点增加互动教学。在课堂教学上,增加学员与教师,学员和学员之间讨论互动,学员在讨论中有所收获。在培训结束时,举行交流擂台赛,学员讲心得讲体会讲工作思路,营造“比学赶超”氛围,让培训的学员感受到收获的同时,促进自身为村里在做规划、谋发展、促增收等方面的压力感。 (三)开展多元化评价服务机制。2023年,中心进一步制订完善相关标准和程序规范,做到培训的规范化。一是配合人力处建立《乡村振兴基层干部“五库两基地”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组织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及时优化调整课程设计,保证教学效果。二是局机关委托第三方机场开展2023年培训绩效评估,评估结果优。三是在今年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中,始终坚持“领导带班+处长跟班+专班服务”服务方式,对培训学员提供全流程跟班,能够及时掌握学员思想动态、培训需求和工作建议。 二、强化规范,进一步提升中心工作能力 为适应新形势工作,针对中心人数少,任务重的特点,中心采取多方式、多形式的措施,加强干部职工的能力建设。一是加强学习。利用职工会时间,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组织大家系统学习国家和市级层面相关政策,同时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纳入培训重点内容,让干部职工变成说“内行”话。二是跟班锻炼。今年,受局机关委托外出办班机会,分批派人到浙大、山东潍坊乡村振兴学院、西南大学等高等院校跟班观摩学习,提升干部职工的综合能力。三是完善制度。2022年底,按市委编委的要求,借市扶贫指导中心更名为市乡村振兴促进中心契机,中心进一步梳理完善内控制度。先后完善《中心“三重一大”管理制度》《中心超额绩效考核分配办法》《中心公务用车和租赁车辆管理办法》《中心培训班管理办法》《财务管理》等10项等制度,一方面进一步规范中心工作,另一方面激发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既做到高质量办班,又保证中心和局机关日常运行。四是加强审计。配合局机关开展审计署驻重庆特办的审计和综合处委托的第三方内审,第三方内审指出中心个别差旅费、伙食费超标准等4个问题,中心一一进行整改。 三、党建引领,增强支部的凝聚力 中心始终把党建工作作为首要任务,认真履行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2023年,支部建设以主题教育为主线,以建设“四强支部”为目标,切实增强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一是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今年来,中心支部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制定了《市乡村振兴促进中心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方案》。原滋原味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文件》和《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读本》《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专题摘编》等,开展主题教育对照检视,梳理问题清单并及时整改问题2个。开展了重庆市农村基层干部领导乡村振兴能力提升培训有效机制的调研,正在形成相关报告。一年来,中心支部共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2次,党员大会7次,支部党员集中学习14次,支部书记上党课4次,3次安排部署意识形态工作。支部书记上党课3次,局机关二级巡视员到结队共建村讲党课1次。二是开展支部结队共建。中心支部深入开展“党建红引领乡村兴”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以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中心支部聚集民生实事,改善基础设施。协调资金70万元,帮助结队村硬化产业道路1.4公里,宽3米,厚0.2米,改善了红岩村4个社的基础设施条件,直接惠及贫困人口112人的生产生活出行(其中脱贫户12户48人)。同时,坚持党员干部联系脱贫户监测户制度。7名党员干部分别帮扶联系监测户3户、脱贫户4户,先后2次入户走访了解联系户家庭情况,直接慰问5000余元,2次消费帮扶购买监测户、脱贫户的农产品菜籽油、鸡、鹅等农产品7200余元。全年,中心支部与潼南区龙形镇红岩村党支部共开展结对共建和走访慰问活动3次。三是开展常态化党风廉政教育。中心支部坚持常态化廉政教育,每年开展集中廉政谈话1—2次,观看教育警示片2次,组织学习党内法规,常态化抓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落实。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填表人: 李春玲  联系电话:15523888117 报送日期:2024年06月18日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