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768856287P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2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市规划展览馆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市规划展览馆(重庆市规划研究中心)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为城乡规划成果展览、城乡规划研究提供服务。 承担城乡规划展览、展示和公示工作 开展城乡规划政策和城市问题研究 开展城乡规划宣传教育工作 根据资质为城乡规划编制提供技术服务 | |||
住所 |
重庆市渝中区朝东路1号 | |||
法定代表人 |
秦海田 | |||
开办资金 |
1051.2(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1003.1446 |
45781.4979 | |||
网上名称 |
重庆市规划展览馆(重庆市规划研究中心) |
从业人数 |
41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2022年,我馆(中心)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具备相关登记事项所要求的资质,没有违法违规情况。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2022年,展览馆(研究中心)开展业务情况介绍如下: (一)扎实推进市规划馆、自然资源科普馆新馆开放。市规划馆新馆自2022年4月25日正式开馆运行,场馆参观持续火爆,成为了外地游客、本地市民游览的“热门地标”“打卡热点”。开馆以来,馆(中心)圆满完成了中央军委副主席张又侠、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杨玉良、孙和平、崔愷等重要接待任务,全年累计完成讲解接待1181场、接待参观群众共计38.7万人。布展实施、活动筹备、峰值压力测试等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开馆试运行期间成功接待参观团队近200个。同时,馆(中心)以“新馆新建”为契机,大力强化媒体宣传。官方媒体、自媒体转载新馆相关宣传报道超1000篇次,官网“线上展厅”浏览量突破15万人。官网官微对外发布信息445条,各类海报18张。原创精品推文阅读量最高突破2万,官微累积阅读量突破30万,官微粉丝量由去年不足2000增加到7万余人。 (二)扎实推进公众参与主阵地建设。围绕阵地建设,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第五次、六次会议精神为重点,组织全馆职工融汇贯通学进去、图文并茂展示好、真情实意讲出来。优化调整展面300余项;及时回应群众反馈意见90余项;按照衡华市长调研市规划馆提出打造“国土空间规划公众参与主阵地”的要求,迅速组织专班研究,制定了有关实施方案,确立了“公益性、教育性、专业化、场景化”原则,并细化提出重点任务清单。全年累计组织了10余场群众性互动活动,顺利开展了5场次“趣讲规划”主题讲座;成功举办“重庆革命历史文化地图展”“章叶青教授学术讲座暨大足风物展”“崔愷院士城市更新巡展•重庆展”等3场次高水平临展及专家学术讲座。近期,已完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四十年回顾展”布展,正加紧推进“重庆市规划自然资源工作成就展”“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双城双年展”的布展策划和实施工作。通过不断加强阵地建设,馆(中心)实现了对“公众参与”内涵的探索和实践,拓展了展览展示的广度与深度,公共服务职能得到进一步强化。 (三)扎实推进规划和自然资源科普工作。制定了《“两馆”推动科普研学事业发展未来五年规划纲要》,强化平台建设和资源整合,馆(中心)牵头组织成立“重庆市规划自然资源学会自然资源科普专业委员会”和“重庆市规划学会规划展览专业委员会”。探索科技成果资源科普化路径,完成了科普研学课程体系大纲,开发相关学习课程和户外研学路线,并成功举办了“探寻恐龙家园”“出发吧探索家”等科普研学活动10余场次,参与少年儿童超1000人次。同时,馆(中心)积极推进“走出去、请进来”,与重庆少年宫,人和街小学、沙坪坝小学、星光小学等11所学校(单位)达成“宫馆合作”“馆校联建”合作意向,为推动科普研学事业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扎实推进规划编制研究工作。聚焦市局中心工作,协助完成全市“三区三线”划定,深度参与推进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专项工作,起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报告(2020—202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年鉴(2022年卷)》等重要文件,协助起草与四川省自然资源厅联合印发的《推进川渝高竹新区试行建设用地指标、收储和出让统一管理工作的意见》。推进生态系统碳汇专项工作,协助制定《重庆市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方案(2022—2030年)》。完成《公众视角下重庆市域特色风貌梳理与分析》、《重庆市主城新区国土空间资源存量与增量挂钩机制研究》、《重庆市国土空间规划协同管理工作规程》、重庆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县域)建设试点规划研究、主城新区暨与中心城区同城化规划管理研究等多项研究项目。深度参与两江新区国土空间规划、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协助“万开云”同城化发展暨《万开云一体化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推动永川区城市田园试点工作,其调研专报被市政府办公厅部分采纳,并以《重庆政务信息》上报国办;完成《两江新区直管区直属街道片区中小学、幼儿园专项规划修编》结题评审等。还对巫山、巫溪、奉节、永川、梁平、长寿等区县规划馆建设更新进行技术咨询。 (五)扎实推进基础能力建设。以“制度建设”“内部办公信息系统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两馆一中心”一体化发展格局。馆(中心)启动“制度建设年”,对已有制度进行全面梳理评估,推动制度“废、存、立、改”工作,共计梳理制度77项,已报经党委会审议通过并正式印发21项,经制度建设领导小组会审议制度43项。通过制度建设,初步建立起了科学适用的一体化制度体系,为馆(中心)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馆(中心)还依托市局政务办公平台搭建启用内部办公智能化系统,与市局内网实现“无缝连接”,经不断优化完善调试,建立起公文流转、信息发布、接待管理、项目管理、场馆巡查等25项工作任务流程,基本实现了行政办公全覆盖。因多地办公造成的“远、散、慢”问题得到根本扭转,一体化办公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六)扎实推进党的建设。馆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带领全体干部职工更加深刻理解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核心要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学习所获转化为履好职责、做好工作的实际行动。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梳理工作要点30余项,拟定了《馆党委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工作方案》并贯彻实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结合实际,制定《2022年度党建工作要点》《2022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党委主体责任清单》等指导性文件28个;组织召开全面从严治党暨党风廉政建设会议、廉政分析、意识形态分析报告等各类会议10余场次。馆党委高度重视政治理论学习,严格按照“八有”要求,全年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10次。各支部通过“三会一课”累计学习90余次,开展特色主题活动12次,支部书记累计讲党课12次。馆党委坚持党建与业务工作相融合,在全面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市第六次党代会、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后,均在第一时间组织展示更新方案研究,全面系统梳理编撰讲解词,全力做好会议精神贯彻宣传展示。同时,馆党委坚持以党建促创建,自去年以来,馆(中心)先后荣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自然资源部青年文明号、重庆市文明单位、党建工作“三基”建设十佳案例、全市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科普重庆共建基地、重庆中小学校外科普特色基地、基层科普行动计划支持项目、巴渝杯优质工程奖等10余项荣誉称号。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填表人: 廖茗皓 联系电话:13594488800 报送日期:2023年03月27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