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事业单位法人信息公示 > 2022年

重庆市规划展览馆(重庆市规划研究中心)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2022年度)

发布时间:2023-06-15 15:30
发布时间:2023-06-15 15:30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768856287P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2  年度)

单 位 名 称

重庆市规划展览馆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重庆市规划展览馆(重庆市规划研究中心)

宗旨和

业务范围

为城乡规划成果展览、城乡规划研究提供服务。 承担城乡规划展览、展示和公示工作 开展城乡规划政策和城市问题研究 开展城乡规划宣传教育工作 根据资质为城乡规划编制提供技术服务

重庆市渝中区朝东路1号

法定代表人

秦海田

开办资金

1051.2(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1003.1446

45781.4979

网上名称

重庆市规划展览馆(重庆市规划研究中心)

从业人数

41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2022年,我馆(中心)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具备相关登记事项所要求的资质,没有违法违规情况。

2022年,展览馆(研究中心)开展业务情况介绍如下: (一)扎实推进市规划馆、自然资源科普馆新馆开放。市规划馆新馆自2022年4月25日正式开馆运行,场馆参观持续火爆,成为了外地游客、本地市民游览的“热门地标”“打卡热点”。开馆以来,馆(中心)圆满完成了中央军委副主席张又侠、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杨玉良、孙和平、崔愷等重要接待任务,全年累计完成讲解接待1181场、接待参观群众共计38.7万人。布展实施、活动筹备、峰值压力测试等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开馆试运行期间成功接待参观团队近200个。同时,馆(中心)以“新馆新建”为契机,大力强化媒体宣传。官方媒体、自媒体转载新馆相关宣传报道超1000篇次,官网“线上展厅”浏览量突破15万人。官网官微对外发布信息445条,各类海报18张。原创精品推文阅读量最高突破2万,官微累积阅读量突破30万,官微粉丝量由去年不足2000增加到7万余人。 (二)扎实推进公众参与主阵地建设。围绕阵地建设,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第五次、六次会议精神为重点,组织全馆职工融汇贯通学进去、图文并茂展示好、真情实意讲出来。优化调整展面300余项;及时回应群众反馈意见90余项;按照衡华市长调研市规划馆提出打造“国土空间规划公众参与主阵地”的要求,迅速组织专班研究,制定了有关实施方案,确立了“公益性、教育性、专业化、场景化”原则,并细化提出重点任务清单。全年累计组织了10余场群众性互动活动,顺利开展了5场次“趣讲规划”主题讲座;成功举办“重庆革命历史文化地图展”“章叶青教授学术讲座暨大足风物展”“崔愷院士城市更新巡展•重庆展”等3场次高水平临展及专家学术讲座。近期,已完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四十年回顾展”布展,正加紧推进“重庆市规划自然资源工作成就展”“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双城双年展”的布展策划和实施工作。通过不断加强阵地建设,馆(中心)实现了对“公众参与”内涵的探索和实践,拓展了展览展示的广度与深度,公共服务职能得到进一步强化。 (三)扎实推进规划和自然资源科普工作。制定了《“两馆”推动科普研学事业发展未来五年规划纲要》,强化平台建设和资源整合,馆(中心)牵头组织成立“重庆市规划自然资源学会自然资源科普专业委员会”和“重庆市规划学会规划展览专业委员会”。探索科技成果资源科普化路径,完成了科普研学课程体系大纲,开发相关学习课程和户外研学路线,并成功举办了“探寻恐龙家园”“出发吧探索家”等科普研学活动10余场次,参与少年儿童超1000人次。同时,馆(中心)积极推进“走出去、请进来”,与重庆少年宫,人和街小学、沙坪坝小学、星光小学等11所学校(单位)达成“宫馆合作”“馆校联建”合作意向,为推动科普研学事业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扎实推进规划编制研究工作。聚焦市局中心工作,协助完成全市“三区三线”划定,深度参与推进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专项工作,起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报告(2020—202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年鉴(2022年卷)》等重要文件,协助起草与四川省自然资源厅联合印发的《推进川渝高竹新区试行建设用地指标、收储和出让统一管理工作的意见》。推进生态系统碳汇专项工作,协助制定《重庆市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方案(2022—2030年)》。完成《公众视角下重庆市域特色风貌梳理与分析》、《重庆市主城新区国土空间资源存量与增量挂钩机制研究》、《重庆市国土空间规划协同管理工作规程》、重庆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县域)建设试点规划研究、主城新区暨与中心城区同城化规划管理研究等多项研究项目。深度参与两江新区国土空间规划、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协助“万开云”同城化发展暨《万开云一体化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推动永川区城市田园试点工作,其调研专报被市政府办公厅部分采纳,并以《重庆政务信息》上报国办;完成《两江新区直管区直属街道片区中小学、幼儿园专项规划修编》结题评审等。还对巫山、巫溪、奉节、永川、梁平、长寿等区县规划馆建设更新进行技术咨询。 (五)扎实推进基础能力建设。以“制度建设”“内部办公信息系统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两馆一中心”一体化发展格局。馆(中心)启动“制度建设年”,对已有制度进行全面梳理评估,推动制度“废、存、立、改”工作,共计梳理制度77项,已报经党委会审议通过并正式印发21项,经制度建设领导小组会审议制度43项。通过制度建设,初步建立起了科学适用的一体化制度体系,为馆(中心)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馆(中心)还依托市局政务办公平台搭建启用内部办公智能化系统,与市局内网实现“无缝连接”,经不断优化完善调试,建立起公文流转、信息发布、接待管理、项目管理、场馆巡查等25项工作任务流程,基本实现了行政办公全覆盖。因多地办公造成的“远、散、慢”问题得到根本扭转,一体化办公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六)扎实推进党的建设。馆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带领全体干部职工更加深刻理解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核心要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学习所获转化为履好职责、做好工作的实际行动。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梳理工作要点30余项,拟定了《馆党委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工作方案》并贯彻实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结合实际,制定《2022年度党建工作要点》《2022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党委主体责任清单》等指导性文件28个;组织召开全面从严治党暨党风廉政建设会议、廉政分析、意识形态分析报告等各类会议10余场次。馆党委高度重视政治理论学习,严格按照“八有”要求,全年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10次。各支部通过“三会一课”累计学习90余次,开展特色主题活动12次,支部书记累计讲党课12次。馆党委坚持党建与业务工作相融合,在全面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市第六次党代会、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后,均在第一时间组织展示更新方案研究,全面系统梳理编撰讲解词,全力做好会议精神贯彻宣传展示。同时,馆党委坚持以党建促创建,自去年以来,馆(中心)先后荣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自然资源部青年文明号、重庆市文明单位、党建工作“三基”建设十佳案例、全市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科普重庆共建基地、重庆中小学校外科普特色基地、基层科普行动计划支持项目、巴渝杯优质工程奖等10余项荣誉称号。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填表人: 廖茗皓  联系电话:13594488800  报送日期:2023年03月27日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