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现代化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 重庆航运迈入便捷高效“公交化时代”

发布时间:2025-08-03
2025-08-03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位于两江新区的中新(重庆)多式联运示范基地,集装箱货车频繁进出。(资料图片)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启航!”

7月25日上午,一声嘹亮的指令划破江面,江津珞璜港—万州新田港、果园港—云南水富港、涪陵白涛港—云南水富港、开州港—万州新田港四条试点航线同时鸣笛出发,“千里轻舟”货运班轮正式在重庆启航。这标志着重庆航运迈入便捷高效的“公交化时代”。

据了解,“千里轻舟”货运班轮可有效串联我市次支河流航道和中小型港口码头,更好发挥航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优势和潜力,让经长江水上运输的货物“随到随走”,且单航次可降低运输成本15%左右。

近年来,重庆凭借丰富的岸线资源,不断完善港口体系、提升港口效能,持续健全现代化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长江黄金水道实现通江达海,内陆城市的开放之路越走越宽。

畅通航道提升能级

核心港口铁路进港率达100%

爆破、清淤、运渣……7月28日下午4点,长江上游涪陵至丰都段航道整治项目(以下简称涪丰段航道整治)施工现场,挖泥船、爆破船、运渣船等组成的施工编队,在江上展开协同作业。

“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确保年底前完成48公里航道整治。”项目经理李军介绍,这里水深每增加0.1米,3000吨级船舶就可增载130余吨,5000吨级船舶能多装200余吨。

这条正在升级的航道,是连接长江上下游及西南地区大宗货物运输的关键通道。航道全面整治完成后,5000吨级货船可常年满载从长江下游抵达重庆中心城区,大大提高长江上游通航环境和能力。

港口和航道是现代化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市加快补齐多式联运短板,畅通港口节点立体化集疏运网络,完善长江干支线航线体系,推进航运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在航道整治方面,长江朝天门至涪陵4.5米水深航道完成整治实现试运营;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主体工程完工,广元至朝天门段16个梯级联通,建成高等级航道680多公里,建立重庆、四川联合调度机制,实现“一次申报,全线通航”;渠江重庆段全线达到三级航道标准,为区域内货物运输提供了更优质的航道条件。

在港口建设方面,去年下半年以来,重庆物流集团旗下的黄磏港一期、重庆化工码头二期等四个港口(码头)投用,新增吞吐能力超2500万吨;新田港二期预计今年底投用。

多式联运加快发展。全市56个集疏运通道项目统筹推进,珞璜港、新田港等铁路专用线相继投用,目前全市已有7座港口具备铁水联运功能,核心港口铁路进港率达到100%。

市交通运输委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重庆可通航1000吨级船舶的高等级航道里程达1140公里;全市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2.3亿吨、363万标箱。

持续加密延伸航线网络

物流成本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

航道通则水运达,水运达则百业兴。

重庆段黄金水道的深度畅通、港口铁路专用线的投运,催生出更密集的航线网络与更高效的多式联运。

依托果园港等铁水联运港口,构建起辐射川、黔、滇、陕等西部地区的铁水联运网络,港口货物吞吐量在周边地区占比达到50%以上,铁水联运年货运量突破2200万吨。

在长江干线,“沪渝直达”快线保持稳定运行态势,重庆至宁波舟山江海直达航线、“渝车出海·江海联运”商品车滚装全程监管班轮开通。

内河支线上,嘉陵江流域成功开通至四川广元、南充、广安的直达航线,乌江流域顺畅打通贵州余庆、开阳、遵义至果园港、涪陵港的货运通道。

对外开放通道持续畅通。果园港、新田港等多式联运港口构建起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一带一路”联动发展的对外开放格局。依托珞璜港—小南垭站,经川黔铁路稳定开行中欧、中老泰马等班列,不断加密东南亚物流网络,成功首发重庆至马来西亚雪兰莪、印尼雅加达、缅甸曼德勒等西部陆海新通道线路;依托果园港—团结村站,通过兰渝铁路高效开行中欧班列(成渝),顺利首发至西班牙巴塞罗那、荷兰蒂尔堡、阿富汗海拉顿的中欧(亚)班列,贯通至土耳其及欧洲的跨两海中间走廊。

持续延伸的航线,推动了多式联运发展,让更多货物在重庆集散。重庆物流集团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全市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长超两成,其中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同比激增五成多。

如今,全市65%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集中在沿江地区,汽车、冶金、化工、粮油等临港产业规模在中西部省市领先,博赛、重钢、海螺、玖龙、理文、川维、建峰等大型工矿企业均临港布局,全市92%的铁矿石、铝矾土、粮食、集装箱等外贸物资通过水运完成。由此,推动了我市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比率降至13.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为西部地区最低。

货物随到随走

重庆迎来“水上公交”和万吨海轮

近年来,重庆物流运输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长江航道仍存在堵点卡点,比如货等船等困境,影响了货物运输的效率和成本。

为了让长江水上运输的货物“随到随走”,实现规律性、常态化、高频次运营,“千里轻舟”货运班轮应运而生。

该货运班轮按“定港口、定航线、定班期、定时刻、定船舶”班轮模式运行,以四大铁公水多式联运枢纽为节点,有效串联支小河流和中小型港口码头,扩大延伸水运腹地范围和服务纵深,强化与川滇黔等周边省份协同。与以往的公路运输相比,“千里轻舟”运输模式由之前的“货等船”变为“船等货”,实现货物“随到随走”。

“干支航道无缝衔接可让原材料直抵厂区,产品快速辐射中西部市场,规模化班轮还能提供稳定物流保障,‘千里轻舟’货运班轮带来实实在在红利。”重庆三峡电缆集团负责人称。

若说“千里轻舟”货运班轮是解决货物始发难问题,重庆创新江海直达运输模式,则破解了内河运输货物多次中转的问题。

去年5月,“创新5”万吨级江海直达货轮穿越三峡大坝靠泊珞璜港,成为首艘通过三峡大坝的万吨级货轮,重庆由此迈入“海轮时代”。

重庆物流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江海直达货轮已经实现常态化运营,较传统运输需经长江中下游港口中转换装不同,该模式实现了重庆港至舟山港全程直达,物流成本节约一成。今年,重庆还成功实践了“上游发航、中游加载、直达舟山”模式,为长江经济带打通了一条贯通东西、连接全球的物流新动脉。

市交通运输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市将围绕服务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强化进港进园集疏运通道建设,加快构建以港口为枢纽节点的现代化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积极推进中心城区洛碛港、黄磏港、合川渭沱港等进港铁路,开工都市圈环线铁路。到2030年,我市将力争30个150万吨货运量工业园实现铁路或非收费物流通道直连港口,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0%,铁水联运比例提高至1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