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浏览器打开

(欢迎您)注销

直播回顾 |政协重庆市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专题记者会

发布时间:2023-01-14 09:14
发布时间:2023-01-14 09:14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嘉宾: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范立新同志;中国信通院西部分院院长张炎同志;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轮值)总裁、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林同志;民革市委会副主委、市金融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张洪铭同志;两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洁同志;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兼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彭世权同志。

主持人:王济光

【王济光】 14:30  各位新闻媒体界的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在“两会”期间与大家在一起。

【王济光】 14:31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王济光,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大会副秘书长,受大会秘书处委托,主持今天的专题记者会。

【王济光】 14:32  在政协全体会议期间举行专题记者会,这是市政协的一项工作创新,目的是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各界传递人民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履职声音,传递政协组织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坚持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正能量,传递广大政协委员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情怀担当。

【王济光】 14:34  本场专题记者会的主题是“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之所以选择这一主题,目的就是要充分体现人民政协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体现社会各界对人民政协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和关切。大家都知道,党的二十大系统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未来五年主要目标任务当中的第一项就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也都有要求,要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王济光】 14:34  在昨天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开幕会上,袁家军书记特别强调,要在破解热点难题上谋良策出实招,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重大任务,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多提破解难题的高招、多讲反映真实情况的真话,协助党委政府更好改进工作。所以,今天我们专门邀请了6位市政协委员参加本次专题记者会发言,并回答记者朋友的现场提问。

【王济光】 14:34  出席今天会议的新闻媒体单位分别有: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新华网)、光明日报(光明网)、经济日报、中新社(中新网)、人民政协报等中央媒体;重庆日报、重庆之声、重庆电视台、重庆晚报、重庆晨报、重庆商报、重庆政协报、华龙网、重报都市传媒(上游新闻)等市级媒体和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香港商报、香港紫荆杂志等境外媒体。衷心欢迎和感谢新闻媒体记者朋友们的到来!

【王济光】 14:35  下面,向大家介绍参加今天专题记者会的市政协委员。他们分别是: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范立新同志;中国信通院西部分院院长张炎同志;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轮值)总裁、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林同志;民革市委会副主委、市金融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张洪铭同志;两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洁同志;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兼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彭世权同志。

【王济光】 14:36  今天的专题记者会分两个阶段进行:一是由委员围绕主题发言;二是记者朋友们现场提问。

【王济光】 14:36  现在,专题记者会正式开始,第一阶段主要由政协委员围绕主题发言。

【王济光】 14:37  考虑到围绕本次专题记者会的主题,市委市政府做了周密部署和扎实工作,也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效。为了使记者朋友们能够了解这方面的基本情况,所以我们确定的第一位发言者是范立新委员,他一身而二任,既是市政协委员,也是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他会在发言中既要向大家解读我市在这方面的总体情况,也会以委员的身份讲述他的一些体会。

【王济光】 14:37  下面,请范立新委员发言。

【范立新】 14:37  媒体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市发改委的范立新。我的发言题目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重庆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路径选择》。

【范立新】 14:38  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是新时代党中央赋予重庆的历史使命。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努力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走出符合我市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

【范立新】 14:40  一、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目前,我市产业正处于加速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我们将实施传统支柱产业提升行动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加快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制造业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发展壮大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装备、先进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新型储能等六大特色产业集群,瞄准卫星互联网、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新赛道,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到2027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28%左右。要以数字化变革推动产业变革,着力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实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软件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未来五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持续高于工业增加值增速,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打造现代物流体系,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打造内陆现代服务业发展先行区。

【范立新】 14:41  着力营造创新之城的生态系统。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速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大科技投资力度,到2027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研发投入强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建立民营企业全周期全方位赋能机制,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民营创新型企业,到2027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2%。提质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等高质量科技园区。加快构建完备的实验室体系,推动广州实验室重庆基地、张江国家实验室重庆基地落地建设。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到2027年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实现双倍增。优化重庆英才计划,升级重庆英才大会,整合推出重庆英才集聚专项,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重要承载区,到2027年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处于中西部前列。

【范立新】 14:43  二、坚持把协调作为内生特点,着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列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我们将紧扣“两中心两地”战略定位,高质量打造全国经济“第四增长极”,到2027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超过7%。全面增强重庆中心城区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集成集聚产业引领、科技创新、门户枢纽、综合服务等核心功能。完善同城化体制机制,共建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现代化重庆都市圈。加快推进成渝中线高铁、成渝高速公路扩容等标志性工程,加快形成1小时交通圈、通勤圈。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一体化建设,加快建立规则制度统一、市场设施联通、要素自由流动、监管协同联动的一体化发展新机制。持续实施便捷生活行动,拓展居民服务“一卡通、一码通”应用场景,让川渝两地更多群众享受同城化待遇。推动“双城”合作、“双核”联建走实走深。探索创新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加快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建设,促进“两群”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范立新】 14:44  三、坚持把绿色作为普遍形态,着力打造山清水秀美丽之地。重庆生态优势十分突出,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独特竞争力,有利于推动政府绿色招商、企业节能减排、产业绿色转型、人民宜居生活,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变绿色发展新路。我们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最大化。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到2027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38天左右,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全国领先。实施长江生态环境系统性保护修复,提质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抓好长江十年禁渔,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长江干流水质稳定保持Ⅱ类,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大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持续性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2+6+N”政策体系,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机制,到2027年碳达峰、碳中和实现阶段性目标。

【范立新】 14:47  四、坚持把开放作为必由之路,着力建设内陆开放高地。重庆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联结点,具有承启东西、牵引南北、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独特区位优势,在我国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新格局中地位突出。我们将致力于打造“一带一路”和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搭建区域经济合作平台,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加快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争当西部地区开发开放、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到2027年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迈上更高台阶,进出口总额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1000亿元。加快推动“三峡新通道”、重庆新机场和渝贵高铁尽快建设,未来五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货运量、货运值年均保持15%以上增速。适度超前布局基础设施,到2027年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大力提高通道、枢纽、口岸和平台的一体化建设水平,大幅降低物流成本。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和现代流通体系,全面提升贸易、投资、物流、金融、人才、数据等领域开放度,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聚焦涉外市场主体需求进行制度创新,着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着力以成本的洼地形成开放的高地,汇聚全球要素资源,到2027年实际利用外资保持在西部前列。吸引更多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来渝设立领事、商务和办事机构,加快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

【范立新】 14:49  五、坚持把共享作为根本目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加快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未来五年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到2027年实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要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推动低收入群体收入快于居民平均收入增长,缩小区域人均公共财政支出差距。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未来五年实现每年新增就业60万人以上。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到2027年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实施健康中国重庆行动,全面提高应对新冠病毒等新发突发传染病的医疗服务保障能力,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扩容和均衡布局,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到2027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7岁。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完善普惠性养老、育儿服务和政策体系。高质量办好重庆马拉松等赛事活动,加快建设现代化体育强市。持续滚动实施一批民生实事,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发言完毕。

【王济光】 14:49  谢谢范立新委员的发言。下面请张炎委员发言。

【张炎】 14:49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我是中国信通院西部分院的张炎。我的发言题目是《加快形成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推动重庆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张炎】 14:5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张炎】 14:50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是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其渗透性强、带动作用大。2022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高于工业增加值增速4.5个百分点;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达9.47万亿元,同比增长10.4%,为全国经济复苏提供了强大支撑。成渝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于2022年底正式获批工信部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规模已突破2万亿大关。

【张炎】 14:52  市委六届二次全体会议明确提出未来五年“地区生产总值迈上4万亿元台阶”“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目标任务,要加快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实施软件和信息服务“满天星”行动计划,优化完善“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云联数算用”全要素群、“住业游乐购”全场景集,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促进工业软件和行业深度融合,推动更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我市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发力方向。

【张炎】 14:52  重庆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近年来通过狠抓重大项目落地、补链建链强链等举措,构建起“芯屏端核网”全产业链生态圈,形成了以智能终端、软信产业为代表的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及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百亿级产业集群,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笔电、手机制造基地,液晶面板产业规模进入全国前十。

【张炎】 14:53  总体来看,主要举措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保障,厚植产业发展沃土。近年来先后出台了《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文件,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政策不断完善,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持续推动产业发展路径升级。

【张炎】 14:53  二是聚力延链补链强链,建设现代产业集群。通过引进京东方、惠科、商汤科技等行业龙头企业,推动重大项目落地,现已构建起“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原材料配套”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玻璃基板—显示面板—显示模组”的新型显示全产业生态圈,“品牌+整机+配套+检测”笔记本、智能终端产业体系,汽车软件、工业软件、人工智能、信息安全为重点的软信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加速提升,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张炎】 14:54  三是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强化创新能力提升。依托市内外知名科研院所,梳理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需重点集中突破的核心关键技术问题,大力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关键技术创新。此外,引进具备检测、咨询、科研、人才培训、数字化转型、行业联盟协会等全领域公共服务能力的行业平台,发挥其基础性、公益性、前瞻性支撑赋能作用,推动全市电子信息产业集聚,构建良性生态、促进产业创新。

【张炎】 14:54  四是加强区域协同联动,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指引下,我市牢牢把握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机遇,聚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找准集成电路、智能终端、软信产业等主攻方向,加快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先进集群。通过一系列组合拳,进一步推动成渝两地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持续巩固提升电子信息制造、软信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和辐射带动作用,为全国区域产业协作发展贡献成渝案例。

【张炎】 14:55  面向未来,要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坚持“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主题,突出高质量发展主线,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数字化转型,强化新型工业化主导,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张炎】 14:55  在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做强做优。锚定市委六届二次全会提出的未来五年“地区生产总值迈上4万亿元台阶”“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目标任务,加大链主、链长企业引育力度,加快推动集成电路规模持续壮大、智能终端产业提档升级,深入实施软信产业“满天星”行动计划,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巩固全球最大笔电、国内重要手机制造基地地位,提升产业自主可控度,有力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翻番,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张炎】 14:56  二是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优化电子信息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发挥科研院所、公共服务平台机构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深度融合方面的作用,高效配置各类资源,搭建起咨询服务、检测认证、人才培育等领域的桥梁,发挥好公共服务平台资源集聚作用。

【张炎】 14:56  三是成渝携手打造产业发展生态体系。鼓励两地公共服务平台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加强合作,面向“卡脖子”技术协同攻关,联合建设国家级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和重点实验室。整合两地优势资源,联合组建成渝产业发展联盟、职业教育联盟等,打造形成产业互补、行业互联、企业互通、协会互助的跨区域联动发展模式。深入推进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建立工业互联网数据资源合作共享机制,打破“数据孤岛”,建设成渝“产业大脑”,全面推进产业链协同,开展平台建设、标准制定、人才互动等跨区域合作。谢谢!

【王济光】 14:57  谢谢张炎委员。下面,请许林委员发言。

【许林】 14:57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我是来自赛力斯集团的许林,我的发言题目是《打造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重庆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作为重庆的一名汽车人,非常高兴通过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重庆新能源汽车的话题。我从三个方面予以分享。

【许林】 14:58  一、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迎来发展风口。汽车产业一向是重庆的支柱产业。2022年市委、市政府发布了《重庆市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2—2030年)》,这就意味着未来几年,重庆将会迎来更多高端智能汽车品牌落地,同时也将实现汽车产业链的持续升级,并最终成为万亿级的世界智能汽车产业集群。202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提出“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作为汽车产业变革的方向,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性再次凸显。

【许林】 14:59  二、汽车产业已跃升到生态体系间的竞争。当前,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驱动汽车产业发生前所未有的全面重构。这不是一次通常意义上的技术进步或产品升级,而是一场深度和广度空前的重大变革,其影响远超汽车产业的传统范畴,将会改变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汽车作为充分融合机械、电子、信息通信、人工智能等多元属性,并与能源、交通、城市紧密相连的智慧移动空间,将成为不同以往的全新物种。汽车产业边界正在不断扩展且渐趋模糊,跨界成为常态、融合成为必然。所以,未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将不是单个品牌与品牌的竞争,而是生态体系与生态体系之间的竞争,整车企业靠“单打独斗”没有出路,需要跨行业的全面融合。

【许林】 15:01  三、加快构建成渝地区新能源汽车生态体系。加速区域一体化,产供销研服协同,产学研用打通,政府、社会及投资方充分支持赋能,全面打通两地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政策链,协同发力,共同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态体系非常必要。优势资源紧缺,时不我待,我们要抢抓机遇,赢得先发优势。而且,当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还充满不确定因素,我们更要未雨绸缪,加速生态体系的构建和落地。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增长态势已经引起了欧美的注意,欧美主要汽车强国颁布了一系列税收补贴和优惠政策支持本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美国更是于今年元旦启动了《通胀削减法案》,对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这种大环境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也具备构建高质量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态体系的基础。

【许林】 15:02  产业链层面,目前川渝有汽车整车企业45家,各级配套商1600多家,年产值超7000亿元以上。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川渝产汽车近270万辆,占全国汽车产量的11%,重庆整车优势明显,四川在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方面具有行业领先性优势,同时两地拥有高校和科研院等丰富的智力和科技资源,产学研用基础厚实。两地都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发展,社会各方也积极参与。

【许林】 15:03  两地均有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雄厚基础和强烈意愿,可以以川渝两地联合编制印发的《共建世界级先进汽车产业集群战略合作协议》为契机,加快构建川渝一体化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查漏补缺、外引内培、强化两地创新链及产业链、价值链、政策链的联动,抢抓时间窗口、空间窗口。

【许林】 15:03  我们要立即行动起来。我所在的赛力斯集团与华为联合业务跨界融合之后,一年来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创造了一系列的行业纪录,在构建汽车生态体系方面探索出了一些经验。我们将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一盘棋的大战略下,积极、主动投身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产业生态构建中,积极融入我市打造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建设当中,推动我市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而努力奋斗!谢谢!

【王济光】 15:04  谢谢许林委员。下面,请张洪铭委员发言。

【张洪铭】 15:04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民革重庆市委会副主委、重庆市金融发展服务中心的张洪铭。我的发言题目是《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推动重庆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张洪铭】 15:05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心任务,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确定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的目标,为统筹兼顾金融推动高质量发展赋予了重要战略使命和重大发展机遇。在此基础上,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推动重庆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既有必要性、全局性、紧迫性,也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实践意义。

【张洪铭】 15:05  我国40多年的改革经验证明,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技术进步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站在建设新重庆的历史新起点,要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大力发展数字金融、绿色金融、科创金融,加强金融服务、增强金融赋能,助力建设数字新重庆、绿色新重庆、科创新重庆,推动重庆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张洪铭】 15:07  一、数字金融赋能服务实体经济,推动建设数字新重庆。一是全方位打造西部数字金融高地。有序推进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分层分级开放数据接口、统一数字门户,畅通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信息平台互联共享,破除金融服务数字信息壁垒,降低实体经济信息不对称,抓住东数西算战略促进金融要素通过数字空间在重庆聚积,探索建设西部数字金融算力中心,加快建立西部数据资产交易中心。二是以数字金融加速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挥数字金融杠杆作用,加强投融资生态对接,强化直融间融场景聚合,以数字金融拉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金融带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密切结合。三是以数字金融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用好数字金融引流作用,推动数字金融撬动传统制造业、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数字金融引领实体经济高质量数字化升级,加快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的数字新重庆。

【张洪铭】 15:09  二、绿色金融赋能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建设绿色新重庆。一是建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稳步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培育发展绿色金融市场体系,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建设数字化绿色金融基础设施,探索建立长江上游地区绿色投融资中心、绿色要素市场交易中心、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二是以绿色金融支持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发挥绿色信贷引导作用,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打造绿色制造体系,倡导绿色消费,鼓励绿色出行,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三是以绿色金融支撑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以金融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为主线,引导绿色金融推动产业绿色化、绿色产业化,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建设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的绿色新重庆。

【张洪铭】 15:11  三、科创金融赋能促进技术进步,助推建设科创新重庆。一是创建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依托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广阳湾智创生态城,加快集聚科创金融资源,在金融科技、绿色金融、普惠金融、金融监管等领域加快技术迭代,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二是以金融科技促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重庆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全面提升金融科技研究能力、运用能力,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在科技创新领域使用应用,以金融科技促进技术进步带动新技术研发、转化,实现金融科技和科技创新有机结合。三是以科创金融推进产业创新。创新科创金融产品和服务,加速创新要素、资源、政策向企业汇聚,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业创新的递进和破局,促进传统产业加速裂变和升级换代,带动“科技-产业-金融”的高水平循环,建立三者互相促进、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科创新重庆。

【张洪铭】 15:11  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能够推动重庆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推动重庆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也能够加快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关键要做好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动态平衡。

【王济光】 15:12  谢谢张洪铭委员发言。下面有请李洁委员发言。

【李洁】 15:12  媒体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两江新区管委会的李洁。我的发言题目是《加快两江新区产业发展,打造重庆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李洁】 15:12  2022年,两江新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和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敢闯敢干、唯实争先,切实肩负起市委、市政府赋予的发展重任,全面开启二次创业,打造产业发展升级版,将产业作为立区之本、工业作为强区之基,推动工业成为支撑新区经济增长的绝对主力。

【李洁】 15:13  主要呈现三大特点:一是产业升级迈出新步伐。形成汽车、电子信息两个双千亿级产业为支柱,智能装备、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先进材料等战新产业多点支撑的产业体系。特别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全年新能源整车实现产值353亿元、占全市62%,产量21万台、占全市58%。

【李洁】 15:13  二是数字赋能取得新成效。大力推动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软信产业规模超1000亿、占全市30%。拥有西部最完善的工业互联网“四节点一通道两中心”,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

【李洁】 15:13  三是科技创新激活新动能。聚焦大学大院大所高端研发机构50家、院士团队25个,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顺利开学。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37家;培育科技型企业4030家、高新技术企业78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8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61家;山外山成为全市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李洁】 15:14  下一步,两江新区将加快构建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提升行动,奋力打造在全国有辨识度、有影响力的现代化建设“升级版”,努力在全市发展大局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李洁】 15:15  主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打造先进制造业发展高地上下功夫。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实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整车龙头引领行动计划,推动长安、赛力斯等龙头扩产上量,持续大力引育车规级芯片、大小“三电”、“三智”、汽车软件等核心环节,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和价值含量,努力在全市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中发挥“两江”担当。加速建设具有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持续补链强链,不断壮大新型显示、智能终端、集成电路三大产业集群,突出引进一批关键配套企业和核心技术。加快培育壮大智能装备、生物医药、先进材料、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抢占新赛道、壮大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李洁】 15:16  二是在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上下功夫。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深入实施软信产业建圈强链行动计划,以重庆汽车软件园、两江软件园、礼嘉悦来智慧软件园为牵引,加快打造10大特色软信产业园,积极创建“中国软件名园”。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稳步提升网络基础能力、应用创新能力和生态服务能力,全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示范区。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能”,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做靓“两江智造”品牌。

【李洁】 15:17  三是在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上下功夫。持续推进产业创新、协同创新,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深入实施集结登峰行动计划和“扬帆行动”计划,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隐形冠军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高标准打造创新平台,高标准打造两江协同创新区,提升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办学水平,加快打造创新联合体,建设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重要策源地。优化创新生态,打造“全周期、一站式、管家式”专业科技服务体系,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营造全社会创新创业浓厚氛围。

【李洁】 15:18  四是在着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上下功夫。全力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提升行动,围绕全面优化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创新环境和要素保障环境发力。用好领导干部挂点联系企业“三送一解决”工作机制,常态化走访调研企业,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园区延伸,积极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全方位呵护保障企业发展。发言完毕。

【王济光】 15:18  谢谢李洁委员。下面请彭世权委员发言。

【彭世权】 15:18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我是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的彭世权。我发言的题目是《加快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推动重庆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彭世权】 15:20  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部署。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强调,要高水平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资源。近日,家军书记、衡华市长亲临科学城专题调研科技创新工作,要求以更大决心更大力气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重庆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作为规划建设科学城的战略平台,聚焦科学主题“铸魂”,突出科技创新赋能,锚定未来产业布局,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刚刚过去的2022年,我们以“项目攻坚年”为抓手,推动科、产、城协同发展,GDP增速位居全市前列,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战新企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6%,R&D投入占比达5.4%,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态势日益显现。

【彭世权】 15:21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树牢“五种思维”,用好“五个方法”,落实“五项机制”,结合科学城特色、优势,围绕“科学之城、创新高地”战略目标,着力做好“科产城”三篇文章,突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发布《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完善“原始创新+产业协同创新+产业化落地”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在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彭世权】 15:23  一是加速创新资源集聚,提升源头创新能力。以100平方公里的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金凤)建设为牵引,围绕智能科技、生命科技和低碳科技等重点领域,布局一流科技创新资源。推进科学城与大学城深度融合、互促互进,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引导高校科研设备、科研机构、科研团队向科学城集聚,再谋划实施一批引领性的校地院地合作项目,提升科学城科研集中度和竞争力。适度超前开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建设,争取国家实验室重庆基地落地,加快超瞬态实验装置等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提速打造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渝粤病理科学中心等高端创新平台,引导支持金凤实验室、重庆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暨院士工作站等已建成项目集聚高层次团队、产出高质量成果,力争在全国创新版图中占有一席之地。

【彭世权】 15:24  二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生成效能。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中国电科芯片技术研究院、联合微电子中心等龙头骨干企业创新引领作用,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研发机构等,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发展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培育技术经纪人队伍,打造集成电路等五大产业孵化集群,完善“金凤凰”孵化体系,构建“产科金”服务平台,加快科技成果商业化产业化。

【彭世权】 15:25  三是加强科技赋能产业,提升主导产业能级。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制造业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目标,做优做强西永微电园电子制造业发展“基本盘”,实施制造业提质增效行动,高水平打造重庆汽车电子产业园、金凤实验室、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用好重庆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赋能平台,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引导智能终端龙头加快补链强链,向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等领域布局,推动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坚持多元发展多点支撑培育新增长点,瞄准软件信息、生物医药、绿色低碳等赛道,精准招引一批“百亿级”“龙头型”“链主类”企业,着力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

【彭世权】 15:27  四是加力推进产城融合,提升要素承载空间。高水平建设金凤城市中心,推动科学大道、科学会堂等功能性设施早日完工,加快建成科学城商业商务中心区;高标准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提速推动隧道、轨道、干道、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布局学校、医院、养老、文体等公共服务配套,为高端科技和产业资源落地提供优质服务。优化城市软环境,聚力筑巢引凤,恪守契约精神,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彭世权】 15:27  新时代新征程,共奋进向未来。我们相信,新重庆建设大潮已起、势不可挡,科学城发展乘风破浪、一定精彩。发言完毕。

【王济光】 15:29  谢谢彭世权委员。刚才,6位委员围绕主题作了发言,相关内容涉及到路径选择、涉及到培育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万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以及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还有加快两江新区产业发展、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所以应当是各有侧重、特点鲜明。

【王济光】 15:30  从他们的发言中,我们能够感觉得到,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是事关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的一项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的重大举措,必须全面理解其内涵的深刻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如何来理解呢?我想:一是作为增长极,必须具备集聚与辐射两大基本功能;二是作为重要增长极,必须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和国家重大战略;三是作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不能只是经济层面,而是必须体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要求;四是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必须体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结合,体现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五是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必须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委六届二次全会要求,体现“十九个着力”的重要部署,明确路线表和施工图;六是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必须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工作安排,围绕“六个显著提升”,抓纲带目、综合集成、系统迭代、整体提升,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使命感,推进各项工作。

【王济光】 15:30  下面,进行专题记者会的第二个阶段,现场提问。请媒体朋友在提问的时候,先介绍自己的单位和姓名,然后表明向哪位委员提问。另外,因时间关系,每位有提问要求的记者朋友只提一个问题。下面,请举手提问。

【上游新闻记者】 15:31  我们知道市级重大项目往往跟民生密切相关,老百姓也非常关心这个问题。所以我想请问一下发改委的范委员,给我们介绍一下2023年重庆市市级重要项目的基本情况。谢谢。

【范立新】 15:33  谢谢上游新闻记者的提问。抓发展就是要抓项目,高质量发展增长极最重要是项目建设。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重庆的起步之年。今年计划市级重大项目个数是1123个,这也是历年来市级重大项目首次上千,总投资约3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300亿元,准确的数据报到“两会”的是4296亿元,项目数和投资数还要经过大会审议。同比分别增长28.2%、15.4%、18.4%,计划新开工项目296个、完工投用项目228个;前期规划研究项目240个、总投资约1.1万亿元。

【范立新】 15:34  今年建设项目突出四个方面重点:一是抓产业。产业转型升级年度计划投资868亿元,其中电子产业计划投资增长253.7%、新能源汽车增长176.5%、新材料产业增长107.4%。二是畅交通。今年高铁是全面发力,我们6条高铁,渝昆、渝黔、渝万、渝西、城达万、成渝中线全面建设,计划新开工渝宜高铁建设;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有序推进,计划新开工轨道交通7号线、17号线,跟高新区密切相关,以及市郊铁路中心城区至永川线、中心城区到南川线。三是强能级。中心城区的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700亿元以上、占比超过40%;主城都市区年度计划投资3000亿元以上、占比超过70%。四是促民生。就业和社会保障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同比增长290%,教育项目同比增长80%,健康项目同比增长48%。谢谢!

【王济光】 15:34  谢谢,请继续提问。

【华龙网记者】 15:35  请问一下张炎委员,市委六届二次全会提出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电子信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您已提出相关发展建议,想请问您怎么看待企业高质量发展中面临的数字化转型难题,如何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谢谢。

【张炎】 15:36  非常感谢华龙网记者的提问。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从市委六届二次全会以及今天上午胡市长作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来看,未来五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比超过50%。从目前来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还处于比较初级阶段,企业面临的“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等转型难题依然严峻。因此,数字化转型是推动企业提质降本增效的一条必由之路。

【张炎】 15:37  同时,我个人建议数字化转型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相当于提两个建议:首先,要树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意识。不管是从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还是生产型企业的转型,从各级各部门领导、企业老总要树立数字化的意识,这个最重要,同时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方向要由“一把手”抓、一盘棋考虑,要考虑各区域、各层级数字化打通的问题,这是前提条件。二是要构建数字化应用场景。目前中小企业投入产出比、回报率不是很高,央企、行业独角兽企业等龙头企业必须要站出来,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举好旗帜,致力打造行业标杆示范,更好带动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场景。谢谢。

【王济光】 15:38  谢谢,请继续提问。

【重报都市传媒集团重庆晨报记者】 15:38  我的问题提给许林委员,今天上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推动燃油汽车向高端化、智能化、新能源化转型”,以及“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示范区”,这两点都与赛力斯有关,特别是又着重提到,要提速建设长安和赛力斯的汽车整车及配套项目,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我想请问许林委员的是,赛力斯如何在市委市政府谋划的重大产业版图中来落实提速工作?谢谢。

【许林】 15:39  非常感谢晨报记者。赛力斯集团致力于推进传统汽车向智能汽车、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我们实施精品战略,追求高质量发展。

【许林】 15:39  在技术开发方面,过去6年,赛力斯累计引发投入超过了100亿元,研发投入占营收在10%以上。拥有研发人员3000余人,目前在新能源方面已经取得近3000余项核心技术专利,掌握了新能源汽车三电核心技术,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行业领先的超级智能电驱系统和整车技术平台。

【许林】 15:40  在智能制造方面,我们以数字化为核心驱动,结合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打造智能工厂,关键工序实现了100%自动化,100%全时在线检测,关键岗位也实现了100%质量自动化,实现高度的智能制造。

【许林】 15:40  在商业模式方面,赛力斯与华为跨界合作,在核心技术、产品及渠道等方面全面融合,催生出的新技术在问界系列车型上得到充分应用。双方合作打造的赛力斯问界系列车型自去年3月量产以来,实现了近8万台产销量,成为成长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许林】 15:40  目前,赛力斯正在持续以生态思维为指引,打通产品、服务、企业和行业边界,构建汽车产业互联互通生态体系,成为智能汽车产业生态体系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回答完毕,谢谢!

【王济光】 15:40  谢谢,下一个问题。

【重庆之声记者】 15:41  我们知道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推动重庆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要做好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动态平衡。请问张洪铭委员,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是怎样的关系?如何做好动态平衡?谢谢。

【张洪铭】 15:42  谢谢重庆之声记者的提问。近百年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发展规律和历史经验都表明,金融中心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必须由“政府+市场”双轮驱动,关键在推动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结合,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张洪铭】 15:43  我们要做的是:一是有为政府更有作为。政府要坚守自身职能定位、服务管理边界,重点在制定监管规则、维护市场秩序和提供公共服务,打造法制化、市场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金融中心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张洪铭】 15:43  二是有效市场更有活力。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释放市场活力,以市场化方式启动市场,让市场真正成为金融中心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

【张洪铭】 15:43  三是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动态平衡。立足经济金融发展阶段,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实现动态平衡。初期,金融中心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政府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多一点,推动形成良性循环的有效市场;中后期,市场逐步建立成熟,市场机制自发发挥作用,政府少一点有为、甚至“无为”,让有效市场更好发挥作用,促进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在动态发展中实现平衡。回答完毕。

【王济光】 15:44  谢谢,下一个问题。

【光明日报记者】 15:44  刚才李洁委员的介绍中,提到两江新区按照重庆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规划的要求,正在实施龙头引领行动计划,请问具体有哪些内容?谢谢。

【李洁】 15:45  谢谢光明日报记者的提问。两江新区是重庆汽车产业发展的主战场,也是主阵地,一直以来也是致力于在全市汽车产业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两江新区现在是抢抓了智能网联化和新能源化催生的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换道超车战略机遇,启动实施整车龙头引领行动计划,旨在为全市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提供关键性支撑。

【李洁】 15:46  在行动计划里面,我们明确了未来汽车发展的目标以及重点任务。在发展目标方面,两江新区力争到2025年,成功打造3家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民族品牌,智能网联新能源整车产量突破100万辆,要形成全国主要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整车集聚高地。在重点任务上,我们将实施整车龙头引领、供应链体系升级、创新策源提能、应用体验提升、价值链延展和产业生态培育六大行动打造六个全国领先,建成涵盖全链条的现代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回答完毕,谢谢。

【王济光】 15:46  谢谢,下面最后一个问题。

【重庆政协报记者】 15:46  我想向彭世权委员提问,您刚刚提到了“推进科学城与大学城深度融合、互促互进”,请问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在推进科学城与大学城融合发展方面有哪些打算?谢谢。

【彭世权】 15:47  谢谢政协报记者的提问。西部(重庆)科学城具有“两城融合”的独特区位和科创本底,“大学城就在科学城,科学城就在主城区”。一方面,科学城拥有28所高等院校,其中本科院校11所,占全市本科院校的39%;科学城在校大学生约20万人,每年新增本科以上毕业生近4万人。

【彭世权】 15:47  另一方面,大学城高校联动协同市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形成“四支力量”,围绕物质、信息、生命“三大科学方向”,推动一流科技创新资源加快布局,国家实验室重庆基地、中科院重庆中心、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重庆集成电路创新中心等科技力量落户科学城,可以说,这里创新资源聚集、创新人才云集、创新活动密集、创新成果富集,是全市科技创新的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彭世权】 15:49  当前,西部(重庆)科学城正在更高战略位势上成为我市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主战场”,大学城正在更强战略动能上成为科学城建设的“主引擎”。我们将加快形成“两城”融合发展规划,坚持革新立新,破除校地院地的“物理围墙”“心理围墙”“治理围墙”,突出“两城”“双向赋能”,推进大学城科技创新和科学城产业发展“凤鸣计划”,打通“从0到1”的原始创新、“从1到N”的协同创新产业链条;推进大学城人才走进科学城创新创业就业“凤栖计划”,实施“百名科学家创新”“万个创新团队创业”“十万大学生学在大学城、留在科学城”三大行动,让大学城成为科学城的创新“大脑”,让科学城成为大学城的创新“沃土”,全力打造“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回答完毕,谢谢。

【王济光】 15:50  今天的专题记者会两个阶段都圆满完成。最后我再给大家说一件事情,会前我们把相关背景材料也给了大家,主要是供大家报道时作参考,如果大家还有不清楚的地方,想根据专题继续深化报道,也可以与市政协经济委或大会宣传组的同志具体联系,大家也有相应的联系方式,希望大家深入报道。

【王济光】 15:50  本场记者会到此结束,我本人也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配合,作为主持人圆满完成任务也是我的工作成绩,再次感谢大家,到此结束!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 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