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岸:政府企业“双向打分” 带动服务发展双向升级
“半年评价刚刚结束,对没有得到满分的项目和工作,我们都要进行梳理分析。”8月3日,在政府企业双向评价打分中,南岸区经信委再次排在了前五名,但其仍忙着对照结果,持续改进自身工作和服务。因为对他们来说,营造优良营商环境,是一件“不进则退”的大事。
自2012年南岸区创新性推行政府企业“双向评价”机制以来,营商环境好不好,最终都体现在了分数上——通过政府和企业间的双向评价打分,不仅持续提升了政府服务企业的效能,也增加了解决企业难题的渠道,营造出共抓服务、共谋发展的优良营商环境。
企业给政府打分,各部门和镇街将“服务好企业”时刻放心上
“前期企业虽然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在政府帮助下,我们很快就恢复了生产。”8月3日,在南岸经开区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看着满负荷生产的流水线,总经理祝琴华很是感慨。
针对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问题,近年来,南岸区探索建立了“双向评价”机制。其中重要一环,就是让全区的700余家民营企业,按照转变作风、服务质量、办事效率、依法办事等指标,对各个职能部门和镇街进行打分。
这一评分评价结果纳入各单位年度目标考核,具有“一票否决”效力。对排名靠后的,将进行约谈、诫勉谈话,甚至进行组织调整,使各部门和镇街都戴上了“紧箍咒”,时时刻刻将服务好企业放在心上,从而主动破解民企发展难题,优化发展环境。
去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美的制冷供应链受阻,眼看零部件库存日渐减少,企业到了停产的边缘。
“双向评价”领导小组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系,通过开展产业链产销供体系行业沙龙,积极引导东立富盛、恒讯联盛、正天环保、力臻机电等企业新增相关设备,转产为美的制冷配套,帮助其摆脱困境,产值快速增长。
在2020年上半年这一特殊时段,美的制冷“逆市上扬”,产值达66.5亿元,同比增长30.5%,相关配套企业合计产值84.5亿元,同比增长31.4%,拉动全域产值增长5.8个百分点。
政府给企业打分,既“锦上添花”也“雪中送炭”
“没有政府的扶持,很难想象我们企业现在是个什么状况。”8月3日,南岸区超科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益荣告诉记者,目前企业已经克服了转型升级的阵痛,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
在南岸区政府企业“双向评价”机制中,除了企业为政府打分,政府相关部门、镇街也会按照企业发展、合法经营、社会诚信、组织建设等方面,对辖区企业进行打分,作为其评优评先和享受优惠政策的重要依据,让优质企业做大做强。对分数不高的企业,则分析梳理原因,帮助其“后来居上”。
超科实业原本是一家轮胎翻新企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较为严重的资金问题。南岸区政府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协调由相关部门通过政府平台公司向其借款5000万元,助他们度过了危机。
如今,企业新的厂房已经完成建设,还购入了大批新设备,其生产的“开博士”系列电气产品已开始抢占市场。从濒临停产,到重新站立起来,再到规上企业,超科实业实现了“逆袭”。
完善沟通交流渠道,合力解决重点难点共性问题
南岸区政府企业“双向评价”机制运行多年,已成为一个促进政府企业沟通的有效渠道。
在其运行过程中,鉴于发现的一系列问题,南岸区还配套完善了“两个会议”制度。即行业季度座谈会,用于解决企业反映的个案问题;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用于系统研究解决企业遇到的重点难点和共性问题。
“最近几年,随着茶园片区的快速发展,不少园区企业反映周边公交线路少、站点少、班次少,员工通勤不便。”南岸区工商联副主席刘麟介绍,去年,南岸区交通局及时就此开展调研论证,主动与公交公司对接,通过采取新增、优化公交线路等措施,解决出行难。
比如:以经开区医药城、轨道刘家坪等区域为重点,全力推行园区公交、小巷公交,累计新增和优化公交线路8条;科学调整运营时间和运力,延长3条公交线路夜间收班时间,在30多条公交线路上增投运力64台、在44条线路上增加了1601个班次,尽力满足群众夜间出行和通勤高峰期公交出行需求;特别为园区企业员工提供“定点定时”公交服务,今年以来已累计开行642班次,运输1.6万名乘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