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冠军李雪芮,退役后落户大渡口区,并入选重庆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重庆精准医疗研究院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展体外诊断试剂研发
在大渡口区,“李雪芮杯”业余羽毛球公开赛已连续举办8届,李雪芮飞羽公园已完工,李雪芮体育运动学校已开工建设,李雪芮全民健身运动中心正在规划建设中……
作为重庆走出去的奥运冠军,李雪芮退役后收到了不少其他地方的邀约,但她依然选择回到家乡开启新的职业生涯。去年9月,她作为体育界唯一代表,成功入选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项目。
下好“先手棋”,创新“政策链”,助力人才“引得进”;下好“指导棋”,紧扣“产业链”,推动人才“育得准”;下好“关键棋”,激活“创新链”,促进人才“用得好”;下好“长远棋”,优化“服务链”,确保人才“留得住”……近年来,大渡口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全方位打造“引、育、用、留”人才服务生态链,努力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环境,充分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聚智赋能。
引才
创新“政策链” 下好“先手棋”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创新人才政策,是大渡口区突破人才工作瓶颈的关键一招。
为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链和创新链紧密融合,大渡口区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小切口,实现大突破,出台“加强人才工作17项措施”,进一步畅通人才引进渠道,明确优秀人才奖补标准。
为保障各项人才政策落实,大渡口区加大资金投入,设立人才工作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科研平台、引进或培养国家级人才计划人选。
政策实施以来,大渡口区引进博士11名,1名人才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1名高技能人才被评为全国劳模,新建1家海智工作站、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兑现人才资助经费350万元。
“公司从1998年创建,到2020年6月5日上市,从初创团队仅10余人,到如今核心团队人才近600人,正是得益于大渡口区系列人才政策的支持。”三峰环境产业集团负责人表示,大渡口区委、区政府大力实施人才强区,在创新人才政策、优化用人环境、完善人才服务措施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三峰环境致力于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资、EPC总承包、设备制造和运营管理全产业链服务,经过20多年发展,已成为全球新能源企业五百强、中国环境企业五十强、中国固废行业十大影响力企业,技术及设备已应用到8个国家的218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中的368条焚烧线,日处理生活垃圾规模超20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行业领先。
育才
紧扣“产业链” 下好“指导棋”
近日,第四届“2021年成渝地区出生缺陷防控及诊治新技术高级研修班”,在重庆精准医疗产业技术研究院圆满落幕。这是该院连续第4年承办高级研修班,累计培训了326位精准医疗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
大渡口区秉承“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哪里,引才工作的方向就在哪里”的理念,大力引进各类人才。比如,柔性引进院士、专家,助力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攻关玻纤及复合材料技术。截至目前,大渡口区以项目合作、联合科技攻关、技术指导等方式引进院士8名,攻克了科研瓶颈,推动了人才培育,助力了企业发展壮大。
同时,大渡口区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方式项目化,让经费落实在科研和生产一线。持续实施“大渡口区突出贡献人才”项目,每两年有计划地从重点产业中遴选支持一批有代表性的、一流水平、具有领军才能的高层次人才,给予人才项目经费资助。截至目前,已支持58名优秀人才,给予项目资助经费226万元。实施“科技人才创新”项目,近3年为336个人才团队的482个创新项目提供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
——培养对象精准化,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针对大数据智能化领域人才培养,将33个大数据培训项目纳入教育部2021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针对大健康生物医药人才和生态环保产业人才培养,举办5期市级高级研修班。针对音乐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举行“人文渡口·乐亮江湾”2021重庆钓鱼嘴音乐论坛,女高音歌唱家万山红、声乐教育家马秋华等14名国内知名专家出席,并被聘为大渡口区政府的专家库成员。
用才
激活“创新链” 下好“关键棋”
大渡口区各级各部门转变思维方式,改进工作方法,不断创新载体,把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各类人才载体作为推动人才成长、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人才工作迈上新台阶。
政府不当“管家”当“媒婆”,整合资源,牵线联姻,着力建设高端平台联合体。与四川音乐学院、西南大学开展校地合作,借助高校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雄厚的师资力量,为建设长江音乐学院、长江音乐厅、长江音乐博物馆等提供人才支撑。联合区内1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在全市率先成立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率先整合3个国家级、10个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组建全市唯一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盟。各科研联合体每年开展学术交流、项目联合攻关等20余次,抱团发展逐显成效。
围绕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积极推动重庆精准医疗产业技术研究院成长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医院+投资机构”聚集多方资源的研究型平台。该研究院被认定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庆市海智工作站、重庆市新型高端研发机构。目前,大渡口区有国家级科技研发平台5个、市级科技研发平台48个。
为破解企业“人才荒”,批量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大渡口区大胆创新,灵活采取以才引才、以项目引才、以产业引才等方式,打造了“英才大渡口行”“大渡口——名校名院人才直通车”等特色引才活动。中冶建工集团人事处负责人说:“这一系列创新活动把优秀人才请到大渡口,提高了引才用才效率。”
留才
优化“服务链” 下好“长远棋”
重庆中元汇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于2016年从知名院校来到大渡口区加盟中元汇吉。他表示:“区委、区政府关心关爱人才,让我们感到很温暖,觉得很有归属感。大渡口区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来大渡口扎根发展。”
近年来,大渡口区优化服务措施,出台《大渡口区高层次人才二十五项服务事项清单》,建立“1+N”人才服务体系,配备涵盖各职能部门共31名人才服务联络员,“一对一”精准服务高层次人才,“一站式”公共服务其他人才;定制“人才自身发展服务、创业及工作服务和以家庭为单位的生活服务”三大类25项服务措施。
在落户有市级专家服务基地、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天安数码城等建设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直接受理人才所有服务事项,并以“服务专员+联络员”形式,向人才提供贴心服务。截至目前,大渡口区累计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个税奖补、子女入学、科技咨询等各类服务5000余人次。
打好人才安居工程“组合拳”,将人才公寓、青年人才驿站、人才房租补贴等作为企业招揽、留住人才重要举措。近3年大渡口区筹集人才公寓1247套,筹集90余套房源建设青年人才驿站,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扶持。实施“人才房屋租金补贴”项目,现已为207名人才发放租金共计70余万元。
人才聚,事业兴。随着人才强区的深入实施,各项人才政策落地见效,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环境持续优化,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选择到大渡口区创新创业,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