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优化营商环境 > 引才聚智

《中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人才报告(2021)》发布 “长江人才走廊”建设构想首次提出

发布时间:2021-11-22 16:44
发布时间:2021-11-22 16:44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11月20日,记者从2021重庆英才大会“中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英才论坛获悉,《中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人才报告(2021)》正式发布。

据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人口、人力、人才资源看,长江流域总人口达到6.0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二,就业人员3.33亿人,专业技术人才1800万人、高技能人才2020万人,是全国人力资源最为集中、人才交流最为频繁、人才协作最具潜力的区域。

市人社局会同中国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共同发起“长江经济带人才协同发展”研究课题,逐年研究并发布《中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人才报告》。

据了解,该报告在全国率先提出“长江人才带”概念,以沿江11省市人才发展情况为研究对象,采用区域内外横向与纵向比较法对长江人才带生态进行整体和分域评价分析。同时首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人才指数”,从地区经济发展、政策友好度、人才发展基础、人才发展潜力、人才幸福度五大维度,以层次分析和专家打分方法展示长江人才带发展现状、剖析问题短板、提出意见建议。

此外,该报告还首次提出建设“长江人才走廊”构想,为长江人才带各省市下一步开展交流合作提供了参考路径。

报告显示,长江人才带总体发展水平处于全国中上游。从省级指标看,上海、江苏、浙江以明显优势位列长江人才带发展指数前三名。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显示近年来重庆经济稳步发展,人才投入持续加大,人才工作成效显著,整体人才发展指数位列第五名,仅次于长三角三省一市。

从内部区域看,长江下游长三角走在最前沿、优势最明显,三省一市人才发展特色鲜明,区域人才一体化进程加快布局。中游三省各领风骚,湖北省人才发展平台众多,高科技人才竞争力较强;湖南省以“芙蓉人才行动计划”为引领,人才吸引力稳步提升;江西省以经济增长带动人才发展“提速”,人才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长江上游川渝地区人才发展基础较牢、趋势向好,尤其自去年以来,两省市以成渝双城人才合作带动整体人才工作一盘棋、理念一体化,人才发展量质齐飞。

报告指出,长江人才带发展水平“东高西低”梯度格局明显,区域之间差距较大,虽然城市圈人才合作相对活跃,但上游地区“下游水平”,下游地区“上游水平”,上中下游合作存在断层,缺少基于长江经济带融合发展的全流域人才合作机制,阻碍人才流动和协同发展的壁垒依然存在。

报告认为,重庆作为长江人才带典型的城乡人才资源“二元化”结构分布城市,可深入推进全市“一区两群”人才协同发展实践,强化中心城区“一区”对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两群”地区人才辐射作用,带动全市人才“均衡化”和“一体化”发展,并为长江人才带其他省市提供实践样本,积累实践经验。

报告研究表明,长江人才带生态进化呈现六大趋势。其中,“各地人才政策激励因子的趋同化将导致城市间人才竞争的均衡化”较为突出。这将进一步淡化人才工作地域属性,为未来打破地区壁垒,促进人才跨区域流动,实现人才最大价值和发挥最大效益提供有利条件。

报告建议,打造长江人才走廊,通过统筹协调各省市人才规划编制、政策创新,搭建人才流动平台、整合人才服务资源、厚植人才引育沃土,推动“政、产、学、研、资”等人才发展要素资源在各省市间自由“流动”、充分“涌动”,让优秀人才在长江经济带的流动渠道更加畅通,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打造坚实“人才之基”。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