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垫江县“县聘乡用”正在查房
“降温了,要注意保暖,这几天不要干活,多休息。”12月28日一早,垫江县大石乡卫生院,医生陈小会给患者徐华兵问诊开药后,不忘仔细地叮嘱了一番。
徐华兵连连点头道:“还好有陈医生,不然我这个病还得去县医院看。”
陈小会其实是垫江县中医院肺病科医生,自今年5月起,作为“县聘乡用”人员,他将在大石乡卫生院工作一年。据了解,从2021年起,针对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短缺难题,重庆大胆创新,推进基层卫生人才“县聘乡用”改革,即选派区县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到基层工作。目前,全市共有959名“县聘乡用”的区县级医疗骨干下沉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层卫生发展注入活水。
“县聘乡用”着力解决基层医疗机构招不来人、留不住人的难题
大石乡卫生院位于县城东部,距离县城城区近一个小时车程。“硬件变好了,可差人哪!”说起当地的医疗卫生工作,大石乡卫生院院长石卓彬一度十分头疼。他说,“基层医院位置偏僻,待遇、发展前景相对较差,很难招到优秀医学毕业生。”
“不仅是大石乡卫生院,基层医疗机构普遍面临着招不来人、留不住人的难题。”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市乡镇卫生院公招流岗率平均在40%左右,偏远山区乡镇卫生院达50%以上。
一位基层卫生工作者表示,由于多年引不进人才,使得基层医疗能力退化,农村群众看病只好舍近求远,但是“大医院”医疗资源有限,这就造成上下两端“就医难”。数据显示,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占比10年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
▲“县聘乡用”人员正在巡诊
改革迫在眉睫!经过充分调研,重庆提出了“有限任期和无限发展”的用人思路,创新基层卫生人才“县聘乡用”改革,引导卫生人才流向乡村。
简单讲,“县聘乡用”就是区县级医疗机构的执业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一年。按照规定,区县级医疗机构新招聘的执业医师类人员,5年内必须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至少一年;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中级职称医师,在申请副高职称前须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一年。
此外,重庆还规定,原则上各区县当年“县聘乡用”人员数量不得低于当年招聘执业医师类人员(含总量备案制人员)总数的80%。
目前,该项改革也在我市各区县纷纷落地。以长寿区为例,该区今年开始实施“县聘乡用”制度,长寿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共派出执业医师类人员25名。
“参加‘县聘乡用’有晋升职称方面的考虑,但更重要的是,从内心深处讲,我也想为乡亲们做点力所能及的实事。”陈小会坦率地说。
“县聘乡用”人员绩效工资不低于区县级医院平均水平
“孩子长得可以,但你要注意控制体重,不能吃太多,有啥子不清楚的你可以随时来找我。”12月17日,南川区水江中心卫生院妇儿科,医生石小红对来看病的一位高龄孕妇说道。
石小红是南川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副主任,今年8月,作为“县聘乡用”人员来到水江中心卫生院工作。“我的处方权已经不在原单位了,回去也开不了处方。”石小红坦言,现在的收入和在县医院工作时差不多,这也让她安心留在基层。
把医生从县医院选派到乡镇服务不难,关键是如何让他们在基层“沉得下、干得好”?针对这一点,重庆从制度上做了大胆创新改革。
▲长寿区“县聘乡用”人员正在手术
例如,我市各区县卫健委把“县聘乡用”人员的处方权调整到基层医疗机构,其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期间,不能在原单位开具处方。
为了避免政策冲突,提高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 重庆提出了“虚拟单位”概念,即将所有的“县聘乡用”人员作为虚拟机构单独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区县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在核定的总量内,依据“县聘乡用”人员的绩效考核结果发放绩效工资。
“这样避免了县级医院既出人又出钱,基层医疗机构担心县聘乡用人员分羹的问题。”市卫生健康委负责人解释,“县聘乡用”人员绩效工资不低于县级医院平均水平,且职称评审还有优先待遇。在三方利益不受损的情况下,“县聘乡用”政策更容易落到实处。
“待遇有保障,回到原单位后在职务、职称的晋升会优先考虑,让医生能真正沉下去。”南川区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加大培养和培训力度,落实“两个允许”政策,让基层卫生人员真正“强”起来
这几日,垫江县砚台镇卫生院针灸理疗科“炙手可热”,居民们但凡有腰酸背痛的,都会到该科室做理疗。由于有“县聘乡用”人员的支持,该科室由弱变强,成为当地的特色科室。
由于探索较早,垫江从“县聘乡用”改革中尝到了甜头。截至目前,垫江县已轮换选派124名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到2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通过该项制度,成功创建3个甲级乡镇卫生院,11个乙级乡镇卫生院,8个国家级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
▲长寿区“县聘乡用”人员给群众提供义诊服务
今年以来,长寿区也获益匪浅,该区葛兰镇卫生院开展了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汽化电切术等新项目,龙河镇卫生院陆续开展了心脏超声、血管超声、甲状腺超声等项目,江南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则开展了盆底康复及骨质疏松治疗技术,方便了老年人和产后康复人群。
为了让基层卫生人员真正“强”起来,我市还加大了基层医疗人才培养和培训力度,比如,实施基层紧缺人才引进工程,每年通过考核招聘基层医疗卫生紧缺专业技术人员1000名。 在待遇方面,落实“两个允许”政策,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按收支结余不高于60%给职工发放超额绩效,在超额绩效总量内设立全科医生津贴,标准每人每月300元,按规定使用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向家庭医生发放的报酬不纳入绩效总量等。
此外,通过区县域医共体建设,通过“人通、财通、医通”,以“区管镇用”“下挂下派”等形式,促进上下级医疗机构人员流动,从而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水平,让基层群众真正获益。
来自市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共有959名“县聘乡用”的区县级医疗骨干,下沉至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让基层群众免去舟车劳顿,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得到解决。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