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重庆高新区科技创新局(以下简称“科创局”)为贯彻落实“金凤凰十条”之创新“雏凤”政策《重庆高新区支持企业科技创新 促进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向辖内符合申报要求的119家科技型企业,兑付了首批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共4871.22万元。在政策支持下,2021年科学城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数量分别达240家、1153家,较上年度增长23%、49.2%,累计引育市级以上研发平台304个。
“753万,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充分体现了科学城高度重视企业高质量发展。”重庆金美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是科学城一家从事通信设备研制、生产的高科技企业。该公司经过严格筛选和审核,获得科学城研发投入补贴、科研项目配套支持、研发人员奖励、贷款贴息等多项支持,共计753万元,是此次科学城科创局兑付资金额度最大的一家企业。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企业将把这笔资金用于研发投入、平台建设和人才培育这三个方面,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在科学城,还有很多各具特色的科技型企业。作为科学城的“独角兽”种子企业——重庆精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准生物’),也是此次获得专项资金的受惠企业之一。
“这249万元,是我们第三次获得科学城的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扶持。” 精准生物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对以细胞治疗技术为切入点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每一次专项资金都是鼓励团队不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开拓创新的重要动力。
记者了解到,科学城针对科技型企业在各个发展阶段中的不同需求,从“横向”到纵向对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都制定了精准的扶持政策。其中,“横向”是指鼓励企业开展研究开发活动、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培育科技创新人才、建设研发机构、开展成果转化等,全面支撑企业提升科技创新热情的政策。 “纵向”是指鼓励企业梯度成长,建立国家级—市级—区级培育体系,支持企业按照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科技——高能级领军企业的路径,不断向上发展的政策。
这些具有个性化的创新政策出台后,不但从鼓励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减轻企业发展成本、促进区域企业融通发展等方面给予支持,而且打造了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全链条路径;大力推动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健全完善“国家、市、区”三级培育体系,提高科技成果产出数量、质量;通过建设、扶持一批科技服务中介机构,促进高校院所的成果向科技企业转移,切切实实地打通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
统计显示,2021年科学城R&D经费增长16.1%,占GDP比重超出全市水平3个百分点。2021年科学城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数量分别达240家、1153家,较上年度增长23%、49.2%。新认定重庆市高端研发机构5个,数量全市第一,累计引育市级以上研发平台30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