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 > 优化营商环境 > 优化营商环境 > 最新动态 > 内容详情

巴南区以营商环境之优 聚经济发展之力
 发布时间:2024-12-03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近年来,巴南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决策部署,持续提升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创新环境、要素保障环境,把经营主体发展动力更好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2024年新发展经营主体17077户,发展创业带动就业3.2万余人,存量经营主体达119175户,增速15.10%,同比增长8.11%。政务服务效能评估连续三年居全市前列,市场准入效能评估连续两年居全市前列。

聚焦服务保障,优化政务服务

积极推进政务服务“三化”建设,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实现服务便民、服务亲民、服务利民,为企业发展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保障。

一是强基础,筑牢政务服务标准化。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开展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精准度提升工作,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等线上线下服务渠道同源发布、同步更新,为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从实抓,推动政务服务规范化。持续抓实规范服务方式,加强窗口人员管理,做优全科队伍建设,优化“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新模式,开展轮岗定岗、轮换学习20余轮,有力推动政务服务队伍从“专科型”向“全科型”转变。今年以来收到群众感谢信13封、表扬信4封、锦旗8面,企业群众办事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三是提效能,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持续深化“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受审分离服务模式,开展第二轮综合窗口优化调整,进一步实现了企业群众办理业务“排一次队、叫一次号、交一次材料、最多跑一趟”,不断提升办事便利度。全区“一网通办”网审平台办件申请近18万件次,“一窗综办”窗口办件超4万件次,“好差评”满意率达99.9%。

政务服务大厅帮办代办服务

聚焦安商护企,保护合法权益

加强经营主体司法保护,提高涉企案件办理质效,防范化解市场风险,更好保护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让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业。

一是“法治体检”助力企业健康发展。组织全区31家工商联所属商会和律所建立“万所联万会”长效化合作机制,法律服务团实地走访企业40余家,风险提示19件次,提供法律建议和法律咨询60件次,开展法治宣传和政策解读10余次,为企业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撑。

二是“调、审、执”全线发力以法护企。建立商事纠纷诉讼调解对接平台,高效办理涉企案件,提高涉企案件执行效率,灵活运用“活封活扣”“动态查封”“保全置换”等措施,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共计帮助573家小微企业在诉讼前段快速实现债权,保障小微企业资产不流失,依法审结涉经济主体商事案件超1747件、侵害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案件20件,执结涉企案件超1113件,兑现企业胜诉权益超1亿元。

三是营商环境“双线监督”为企护航。制定《关于深入中小微企业开展营商环境“双线监督”工作方案》,开展营商环境“双线监督”,针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今年1—10月,全区各纪检监察组织走访中小微企业188个,对25个重大项目开展监督检查,查处损害营商环境问题18件23人。

联动联调在线司法确认工作法入选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聚焦公平竞争,规范市场准入

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全面落实公平竞争的政策制度,促进各类经营主体平等便捷获取市场资源,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信心。

一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制定《重庆市巴南区2024年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要点》,常态化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清理工作,累计清理增量文件185件,清理存量文件8件,会同审查文件6件,自审差错率4.3%,实现连续三年下降。

二是排查市场准入壁垒。建立健全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典型案例排查归集、市场准入壁垒清查和市场准入违规问题线索征集、联动处置、追溯整改等制度,通过“12345”热线、“互联网+督查”加大对经营主体在市场准入、招标投标及政府采购等领域问题线索收集力度。

三是打造清廉交易市场。设立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巴南分中心,整合建立集中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与市级交易平台的标准统一、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各类公共资源均进入智能化交易场所开展交易,有效防范专家被围猎、围标串标等重大风险,有效促进政府采购等领域规范有序与健康发展。

聚焦创新升级,激发创新活力

巴南区多措并举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不断激发科技创新动力和活力。

一是科创平台扩容升级。聚焦生命健康产业科技创新,加快建设重庆国际生物城,打造产业创新发展区。全国首个工信部“企业硬科技培育基地”落地巴南。市级及以上创新平台新增4个(航空发动机、重庆耐德山花、益弘工程塑料工业设计中心、兴泰濠制药企业技术中心),全区累计149个。

二是科创主体量质齐升。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建立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协同服务机制。今年以来,新增入库科企605家,科企总量达6000家,总量、增量全市第一。第一批高企市级评审通过56家,市区同步更新科创板上市企业培育库(3家),重点企业申报2024年度市级重大(重点)科技专项14个。

三是优化科创生态环境。对接高校资源匹配企业创新发展需求,成功争取5个企业科技特派员团试点名额。充分发挥知识价值信用贷款作用,累计为225家科技型企业放贷3.78亿元,为初创型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成重庆理工大学311个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大市场”。加强技术合同登记培训,今年以来技术合同认定登记550个,总额9.6亿元。

聚焦纾困解难,助力跨越发展

巴南区全力强化企业资金、人才、运输等要素保障,为企业发展蓄势赋能。

一是打破融资“信息壁垒”,提升企业融资效率。依托“巴巴实”企业服务云平台打造企业优质金融服务专区(金融在线),不断优化数据匹配、精准画像、线上审批功能。鼓励银行机构创新更多具有巴南辨识度的特色金融产品,大力推进“巴实贷”“助农贷”“浦惠兴农贷”等特色业务。目前“巴巴实”平台已入驻30家金融机构,上线84款产品,累计放款852笔,涉及融资88476.41万元,平台获贷率39%。其中“巴实贷”累计放款41笔、金额5455万元,贷款利率低至3.45%。

二是积极搭建政校企合作平台,持续加大引才力度。持续开展“百万英才兴重庆”高校行等引才活动,动态收集更新企业引才需求,加大线上引才力度。组织280余家企业走进重大、西安交大、西南交大等市内外高校开展招聘活动累计40余场,提供500余个空缺岗位、线下对接学生简历超2000份、线上收到简历800余份、达成初步就业意向超500人。

三是强化枢纽联运体系建设,助推企业“走出去”。提升跨境班车运营质效,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境公路班车对外形成“3向11线24口岸37海外分拨仓”运输通道体系,覆盖13个国家80余座城市。完善南彭枢纽综合货运功能,推动南彭站周边配套道路工程与佛耳岩码头港口作业区智能化建设。组建南彭站、佛耳岩码头、公路港“三港融合”专班,构建起“公铁水”多式联运的综合物流枢纽。1—10月,跨境公路班车累计发车3910车次,总重7.4万吨,总货值28.6亿元、同比增加10%,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货运吞吐量约2513万吨。

重庆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