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重庆在行动

以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作为标志性战役 永川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发布时间:2019-06-05 08:50
发布时间:2019-06-05 08:50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城区临江河丽景 摄/陈科儒

水质检测

永川城市污水处理厂

七一水库 摄/陈科儒

市民在临江河两岸亲水步道休闲散步 摄/陈科儒

去年以来,永川深入贯彻落实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和全国、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作为标志性战役,凝聚力量、压实责任,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临江河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临江河是长江上游一级支流、永川的母亲河。它发源于永川境内,全长100.18公里(其中永川段86.18公里,江津段14公里),流经永川城区及14个镇街,永川境内流域面积655.8平方公里。实施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是永川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难点与重点,为此,永川从2017年就全面启动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并将其作为永川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号工程”。

永川明确“一套专班”,凝聚合力统筹整改。一是成立指挥部,由区委书记任指挥长,区长任常务副指挥长,区“四大班子”有关领导任副指挥长,统筹临江河综合治理。二是落实河长制,全区共确立区级河段长33位、流域河长10位、部门河段长78位、镇街河长197位、村(居)河长219位、水库库长136位,层层压实工作责任。三是树立“风向标”,连续3年把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会作为每年初召开的第一个全区性大会,向各级干部释放出重视治理、推进治理的强烈信号;将水环境治理工作纳入镇街、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同时落实约谈机制,倒逼工作落实。

与此同时,永川坚持“两个结合”,全面排查清理源头。一是排查地面污染源,对全区河流沿岸500米范围内污染源进行全面排查,对全区城镇和农村污水处理厂(站)运行管理和排放情况进行深入调研,为改扩建污水处理设施提供基础支撑。二是排查地下污染源,采取非金属探测和内窥探测方式,对城区704公里一、二、三级地下管网开展拉网式排查,根据排查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专项整治方案和提标改造方案,确保工作实效。

在此基础上,永川实施“三大工程”,推进“六个专项”,强化“七项机制”,系统推进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

“三大工程”就是实施污水管网工程、污水处理厂(站)建设工程、生态修复工程,解决城镇截污问题。2018年以来共新建或改造城乡污水管网260公里,完成53座污水处理厂(站)新建和提标改造工程,河道清淤26.65公里、清漂1013公里,新建城区河道拦水坝3座,建成南瓜山水库和河湖连通补水工程。

“六个专项”就是依法开展养殖业、工业企业、食品小作坊、餐饮企业、农贸市场、城镇排水6个专项整治。2018年以来,共整治污染点源19613家(座、口)。

“七项机制”就是建立健全城镇污水排放、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管理、化粪池清掏管理、养殖业污染防治、农贸市场长效管理、污水处理厂(站)排放监督管理、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7项工作机制,巩固整治成果。

通过治理,永川临江河城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通过国家复查验收。2018年,市级考核的临江河茨坝断面7-12月稳定在Ⅳ类水质,12月达到Ⅲ类水质。

实现全域水生态环境改善的综合效应

治理一条河、提升一座城。去年以来,永川将“一套专班”“两个结合”“三大工程”“六个专项”“七项机制”的做法在全域推广,对全区所有大小河流全面实施水环境治理。

其中,在“三大工程”上,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加快实施。经前期摸排,在已建的180公里基础上,2019年初步确定补建镇街缺失管网约35公里,已建28公里;计划实施城区原有704公里一、二、三级管网探测修复,累计探测350公里,并实施同步修复;新、老城区400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目前共计划实施453个,累计完成184个小区管网探测,改造工程正在推进中;三教工业园区、凤凰湖工业园19公里污水管网正在推进中。

污水处理厂(站)建设工程已完成过半。计划实施68座污水处理厂(站)新建和提标改造工程,累计已完成53座,城南污水处理厂正在实施主体工程建设,城西污水处理厂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设备已进场。

生态修复工程正加快推进。已完成城区3座拦水坝建设和临江河流域城区段棠城公园段重要节点和茨坝出境断面生态修复工程;已启动永川污水处理厂下游河段生态修复工程。

今年1—5月,临江河茨坝出境断面、小安溪双河口出境断面、九龙河矮墩桥出境断面、三条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均值为Ⅳ类,孙家口、上游水库两个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为Ⅲ类,达标率100%,全域水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去年以来,永川深入实施控制工业、交通、扬尘、生活污染,增强监管能力等“四控二增”,坚决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在防治工业污染上,永川禁止新建和扩建燃煤火电、化工、水泥、采(碎)石场、烧结砖瓦窑以及燃煤锅炉等项目。去年关闭不符合产业政策的砖瓦窑企业56家;今年完成1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启动5家企业燃煤锅炉煤改清和2家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在防治交通污染上,永川油库和全区53家加油站全部安装油气回收治理装置,对未通过油气回收装置检测的储油库及加油站,不予通过成品油零售经营许可证年度审验。建成公用充电及公交车专用充电桩298个,全区公交车、出租车全部使用清洁能源,查处冒黑烟车145辆,开展机动车路检2002辆。

在防治扬尘污染上,永川把建设单位建筑施工项目扬尘防治方案作为施工许可的审查条件之一,督促12家建筑工地整改扬尘污染问题,成功创建扬尘控制示范工地10个。成功创建扬尘控制示范道路10条,加大城区主(次)干道洒水频次,依法查处不符合规定的道路运输车辆221辆。

在防治生活污染上,永川督促18家机关单位食堂和20家餐馆治理油烟,查处露天烧烤(焚烧)100余起,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联合执法。

2018年,永川区空气质量符合优良标准的天数达313天,优良率85.8%,较上年同期增加29天。2019年,截至6月3日,永川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符合优良标准的天数达到125天,较上年同期增加2天,优良率81.2%。PM2.5浓度年均值42微克/立方米,较2018年均值下降8微克/立方米,下降19.0%;PM10浓度年均值63微克/立方米,较2018年均值下降8微克/立方米,下降12.7%。

强化生态环境全过程监管

2018年以来,永川区生态环境局强化生态环境全过程监管,切实整改突出环境问题,取得突出成效。

强化源头严防。严格执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格限制“两高一资”项目,防止新的污染源落地。2018年,审批办理项目环评准入要件759件。

强化过程严管。印发实施《长江珍稀鱼类保护区(永川段)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工作方案》,投入资金1340万元,解决长江永川段环境问题12个。抓住中央和重庆环保督察整改契机,开展11项环境执法专项行动,发出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254份,完成191个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从严管控辐放射及危险废物,全区31枚放射源、24台(套)在用电磁设备(设施)、32家(煤矿、洗选)伴生矿,辐放射环境安全;安全转移危险废物4.04万吨、医疗废物693.7吨,从严管控全区生态环境。

强化后果严惩。2018年,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20起,公安机关行政拘留3起,刑事处罚1起,限产停产7起,查封扣押21起,有力斩断排污黑手。

永川区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区生态环境工作将继续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重点围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主线,抓好环保督察整改、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年度环保目标任务三大任务,强化环境准入、环境监测、环境执法、环境队伍、党的建设保障,加快将永川建设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贺娜 图片除署名外由永川区生态环境局提供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