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动态 > 今日重庆

重庆建成31处森林体验养生康养基地

发布时间:2022-03-22 06:59
发布时间:2022-03-22 06:59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3月21日是“国际森林日”,今年的主题为“森林与可持续生产和消费”。重庆日报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近年来,我市在大力保护森林、草地和湿地资源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发展森林康养,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目前,我市已建成市级以上森林公园(含生态公园)85个、湿地公园26个、风景名胜区36处、地质公园10个,建成各类森林体验养生康养基地31处、森林人家3700多家,形成了健全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森林康养是以促进大众健康为目的,利用森林资源、优良生态环境、林区食药资源和生态文化资源并与医学、养生学、自然体验等深度融合,科学开展养生、养心和养老的生态服务活动。

我市森林资源丰富,具备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良好条件。2020年,在国家林草局、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公布的第一批96家国家森林康养基地中,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武隆仙女山、永川茶山竹海、巴南彩色森林4家康养基地榜上有名。其中,巴南彩色森林康养基地通过引进欧洲红枫、日本红枫,以及金叶皂角、金叶水杉等名贵树种,形成了3000多亩的彩色森林,成为市民森林游憩、度假、疗养的重要场所。

“接下来,我们将围绕已编制的《重庆市森林康养基地创建导则》,进一步加快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推动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是大力发挥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带动作用,强化全产业链布局与发展,通过挖掘项目实施区域的自然、历史等资源优势,构建近自然的优良森林生态环境,为开发优质森林康养产品奠定基础。

二是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康养基地建设,探索出租(转包)、入股、转让等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实现森林康养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与此同时,我市还将聚焦业态多元化、品牌集聚化、产品特色化、发展绿色化,创新森林康养利用新方式,不断盘活森林资源,鼓励利用风景名胜区、自然公园等生态资源、自然景观及历史文化资源,分类施策,因地制宜开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和自然教育等;探索建立业主与森林原住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森林康养与教育、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新方式、多元化、特色化的森林康养产品,让更多市民享受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