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九龙万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控制室,工作人员在忙碌。(资料图片)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2024年,公司年产值达到167亿元、同比增长20.3%,是南川老厂巅峰时期年产值的8倍多;今年前两个月,公司已实现产值31亿元、同比增长27.8%,保持快速上升势头。
不仅如此,过去,南川老厂能耗和排放指标在全国同行中排名靠后。如今,这两项指标已领先全国同行。
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重庆市九龙万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龙万博)除了靠自身努力外,还得益于重庆积极推进转型金融改革试点,以“金融活水”为企业绿色低碳转型赋能。
建新厂缺资金,转型金融解燃眉之急
九龙万博是重庆市博赛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赛集团)旗下企业。它的故事得从20多年前说起。
2003年,博赛集团在南川区建成投产一家年产80万吨氧化铝的生产企业——先锋氧化铝厂(即南川老厂)。这是我国第一家民营氧化铝厂,依靠它,博赛集团一路“拼杀”,高铝熟料、棕刚玉和硅锰合金等多个细分领域单品产销量持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然而,经过多年发展,南川老厂却遇到了资源优势难以为继、产能规模小、物流成本高、设备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瓶颈。加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到2020年前后,该厂效益出现下滑。与此同时,南川老厂还存在能耗高、排放指标偏高的问题,按照国家相关部署,其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势在必行。
当时,博赛集团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只对南川老厂进行技术改造。这虽然成本不高,但从远期来看,终究要被市场淘汰出局;二是重新建造工厂,引入全新先进的现代化生产线。但这样做费用将高达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元,何时才能收回投资?
最终,博赛集团决定:到万州区建新厂,然后关停南川老厂。
2020年9月,总投资75亿元的九龙万博新厂项目正式开工。项目建设过程中,九龙万博出现10多亿元资金缺口,九龙万博负责人为此焦虑万分。
好在之前与博赛集团有合作的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及时伸出援手。
当时,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正牵头在万州区开展转型金融改革试点。作为参与试点的银行之一,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对九龙万博进行了详细调研。“我们认为,该公司技术实力雄厚、产品市场前景好,项目建成后将迈出绿色低碳转型的一大步,实现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万州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
于是,该分行创新推出转型贷款金融产品,为九龙万博发放贷款15亿元。同时,该分行还向为九龙万博供电、供设备的企业分别投放了5亿元和6亿元贷款,为项目建设保障再加码。
“银行贷款解了燃眉之急,新厂仅用时18个月就建成投产。这是全球同行业中,以最快速度一次性建成最大单体氧化铝生产项目。”九龙万博负责人说。
此后,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万州分行又通过创新信贷产品——碳挂钩贷款,向九龙万博发放了7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其生产经营。
采用先进生产工艺,能耗和碳减排水平逆袭至行业领先
其实,九龙万博拿到上述巨额信贷资金,并不容易。
在决定以转型金融支持九龙万博转型后,中国人民银行万州分行联合万州区相关政府部门、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等单位,制定了转型金融标准,设定了转型技术路径和能效要求。依据标准,九龙万博制定了转型计划,明确了转型目标和路径。
项目建设过程中,九龙万博在铝土矿选择、原料输送、工厂平面布置、工艺方案、设备选型等环节,高标准高起点引入节能降碳技术,全方位做好低碳减排设计。
走进九龙万博新厂,只见厂区内矗立着不少圆柱形罐体。这些是用于氧化铝分解的槽罐,每个直径达到18米,高度堪比10多层楼房,单个重量在700吨至800吨之间。这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氧化铝分解槽。
“我们采用了目前氧化铝行业最先进的拜尔法生产工艺,设备大型化,可以让成本更低、能耗更低、效率更高。”九龙万博负责人说。
在生产能力方面,该厂打造了4条氧化铝生产线,设计年产能达360万吨,通过工艺参数和运行模式的优化,实际年产能可提高10%—15%。
投产3年来,该厂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产品销往30多个国家,年产值在2022年投产当年即达到81亿元,是南川老厂的4倍左右。2023年、2024年,其年产值分别攀升至138亿元、167亿元;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从原来南川老厂的每吨700千克标煤,降至现在的每吨280千克标煤,降幅高达60%,达到万州转型金融的目标值。
这一能耗数据既低于国家相关标准的每吨340千克标煤,也低于同行业企业普遍水平的每吨330千克标煤,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九龙万博每年可节约标煤32万余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3万余吨。公司也因此先后两次受邀,在全国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座谈会上交流经验。
除自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外,九龙万博还发挥产业链核心企业的优势,带动上游中小型船舶运输企业加入万州转型金融项目库,并优先与达到万州转型金融标准的企业合作。在每年超1000万吨铝矿石的运输需求吸引下,多家船舶运输企业迸发转型热情,主动购置新能源船舶、改造传统动力船舶,实现低碳转型。
以典型示范引领带动,为全国提供“重庆方案”
区别于绿色金融主要服务于绿色项目,转型金融重点服务具有显著碳减排效益的产业和项目。通过引导高碳产业技术升级和促进能源结构转型,转型金融正在成为落实“双碳”目标重要的融资保障机制。
2024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研究制定转型金融标准,为传统行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合理必要的金融支持。
近年来,重庆以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在万州区、长寿区开展第一批转型金融改革试点。
首先,针对转型金融标准体系不健全,出台了《重庆市转型金融支持项目目录》,并指导万州区、长寿区出台转型金融支持目录等10余项标准。万州区、长寿区分别探索出台了船舶运输、有机化学领域转型金融标准,为推动相关行业低碳转型提供参考。
其次,中国人民银行万州分行、中国人民银行长寿分行分别联合万州区、长寿区相关政府部门,从强化转型信息披露、丰富转型金融工具、健全激励机制和建设“企业碳账户”系统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转型金融监测制度。在此基础上,帮助企业制定转型计划、测算和披露环境信息,增强企业转型能力;推动金融机构创新推出“碳挂钩”贷款等转型金融产品,降低达标企业低碳转型的融资成本。
以典型示范引领带动,重庆进一步围绕全市高碳排放重点领域,完善转型金融标准,匹配产业转型需求,加大转型金融支持。同时,在试点区县,扩大转型项目库规模,对规上企业“一网打尽”,实现“棕色”企业全覆盖、其他企业应入尽入。
来自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的数据显示,目前万州区、长寿区转型项目库企业数量增至972家,转型金融标准覆盖汽车、机械、电子等17大领域30个行业423项生产工艺;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兴业银行重庆分行等10家金融机构创新推出了转型减碳贷、“碳挂钩”贷等多个转型金融产品,支持全市154个项目(企业)累计获得转型贷款超50亿元。
“目前,重庆已初步形成转型金融改革试点全链条‘闭环’机制,构建起‘碳账户+碳征信+碳融资’联动模式,为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了‘重庆方案’。”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