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由中国气象局联合18个国家部委主办的全国智慧城市气象防灾减灾暨气象高质量发展试点现场会在重庆沙坪坝区举行,自然资源部、应急管理部等相关部委,以及部分省市气象部门等齐聚重庆,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
全国智慧城市气象防灾减灾暨气象高质量发展试点现场会。重庆市气象局供图
重庆气象预警频频获赞
“我们在现场观摩中看到,重庆气象部门协同应急部门,细化各级各类岗位责任人在不同应急场景下的响应行动指令,形成矩阵式工作指令库15万余条,通过预警信息发布系统面向102万责任人智能匹配、自动发布。”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熊绍员表示,沙坪坝区基于数智气象,建立“知天·沙坪坝防汛决策指挥系统”,实现了跨地域、跨层级、跨部门的防汛救灾数据高度集成、共享共用,智能研判涨水风险、淹没范围,生成撤离预案并通过“一件事”快速智能流转,大幅提升了嘉陵江流域洪水灾害应急处置效率。
与会代表表示,重庆在灾害性天气预警联动和气象灾害风险预警联防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建立了数字化的智慧大城市防汛样板,沙坪坝区开发了“知天・沙坪坝区防汛决策指挥系统”,在全国范围来看处于领先,值得学习借鉴。
据介绍,“知天・沙坪坝区防汛决策指挥系统”整合嘉陵江全流域气象、水文及区内12个部门41类数据,打造“流域洪涝”“城市积涝”数字应用场景,接入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获取嘉陵江涨水风险时间由原来的提前1天到现在的提前7天,获取水情预警时间由原来的提前1天到现在的提前2-3天,预警指令下达时间由5小时缩短至2分钟,人员转移撤离时间由6小时缩短至30分钟,避免了人员伤亡,最大程度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
抢抓人工智能,打造气象服务智能体
“目前,中国气象局已批复开展65项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试点,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中国气象局总工程师潘进军建议,各省(区、市)要持续强化“试点示范、总结凝练、推广应用”的“闭环管理”,及时凝练总结试点经验做法,分区、分类、分重点推广,推动各地互学互鉴,充分发挥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试点示范、你追我赶、创新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国马上进入主汛期,各地要加强试点成果总结应用,将试点成果应用到汛期气象服务一线中,进一步提升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切实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下一步,气象部门将进一步强化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提升城市气象灾害风险防范水平,建立城市气象灾害风险智能感知网,加强城市多源数据共享汇集,迭代更新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指标模型和检验算法,健全数字化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产品体系。同时,抢抓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机遇,基于多模态融合、用户画像智能识别等技术,打造城市智慧气象服务支撑系统和气象服务智能体,提升数字气象在城市规划、建设、运行、治理等各领域全链条的嵌入式服务水平。
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重庆将这样做
重庆市气象局副局长杨智介绍,聚焦灾害性天气预警联动和气象灾害风险预警联防两大任务,气象会同规资、应急等部门,已开展危岩地灾、中小河流涨水、小流域山洪、城市内涝、森林火灾、化学品仓库安全风险预警等19类耦合风险预警;构建多跨协同的气象灾害预警联动“一件事”,贯通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基层智治体系;协同应急部门建立“44NN”全生命周期预警管理体系,即基于1至3天、6小时、2小时、实况4段预警,市—区县—镇街—村社/网格4级响应,以及N类场景、N层事项的分段分级分层分类颗粒化预警响应规程,并迭代更新矩阵式预警指令库,形成“气象有预警、各级各部门必响应”的工作格局。
为推动重庆气象高质量发展,未来,重庆将进一步强化监测预报预警能力,重点针对山区、库区等复杂地形优化站网布局,实现气象要素全时段、高精度监测,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构建符合重庆地形特点的精准预报模型,有效提升预报时效与准确率。
进一步推进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依托“数字重庆”建设,让气象服务深度融入城市治理,推动气象服务向基层延伸,进一步满足偏远地区群众的气象需求,积极拓展行业应用,推动气象与交通、能源、农业等产业融合,为产业发展赋能。
进一步完善共建共治协同机制,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与城市建设、安全保障体系进行一体化谋划,健全气象、应急、规资、水利等部门联动机制,通过建立常态化会商、联合巡查、应急演练等制度,打造防灾减灾多跨协同新样板。以此次现场会为契机,重庆将借鉴先进经验,推动气象事业更好发展,推动现代化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迈出新步伐。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