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动态>今日重庆

推动AI与数字重庆双向赋能 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发布时间:2025-07-23 06:52
发布时间:2025-07-23 06:52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市民乘坐运用5G、AI等技术的“响应公交”,感到很方便。(受访者供图)

“96岁的杜婆婆触发了警报,赶紧过去看看!”前几天,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网格员邵芳收到智治平台发来的消息,便立马上门查看老人的情况。

原来,老人因身体不适,加上家中无人,便按下床头的紧急呼叫按钮。所幸,老人最终并无大碍。

这是数字重庆建设的应用场景之一。AI(人工智能)与数字重庆双向赋能,重庆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新路子越走越宽广,城市生活也变得更加美好。

关键词:解决问题

提升群众满意度安全感

在人和街道,有老人的家庭都配备了“智能三件套”——烟感报警器、红外线探测仪和一键报警器,实时数据接入街道的“141”基层智治平台,让老人及其家人更有安全感。

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中,无人机是应用场景中的一大亮点。

这几天时有暴雨雷电,高楼外墙成了无人机紧盯的目标。在人和街道万年路社区,一架无人机在空中巡航时,抓拍到一小区楼栋高层外墙脱落。智治平台随即发出预警,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物业等立即前往处置,现场设立警示标志。随后,“蜘蛛人”对墙体进行排危和整治,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类似的感知设备还有很多。在人和街道万紫山社区,有住户刚将电动车骑进小区楼栋,便被智能感知设备“捕捉”到,并将相关信息传回街道“141”基层智治平台。平台当即发出预警,调度人员立即赶往现场处置。从预警到处置完成,整个过程不超过10分钟。

据悉,人和街道接入带AI算法的感知设备79个,加载高空抛物、电动车进楼栋等6种AI算法,今年以来,AI识别预警1749件次。街道在“141”基层智治平台打造“老旧小区精细化治理”特色场景,搭建特色场景智能驾驶舱和老旧街区更新、重点人群关注、安全风险防范、矛盾纠纷化解4个子场景。

“得益于数字化赋能、AI技术应用,目前,人和街道隐患及事件处置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60%,推动矛盾纠纷同比下降15%,群众对问题解决的满意度提升至98%。”人和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建彬说。

关键词:集市管理

让“城市烟火”兴旺又有序

集市,一头连着城市治理,一头连着民生饭碗。如何让“城市烟火”兴旺又有序?

7月21日,夜幕降临后,北碚区北泉夜市上的摊位陆续亮灯,烟火气升腾,市民、游客纷至沓来,热闹之余又井然有序。

然而,一年前,因邻近步行街、小区,这里曾上演管理者与摊贩“打游击”、住户与游商“打嘴仗”的场景。

改变,源于AI赋能和数字化“智”理。

“地面有油污,请处置!”当智能感知设备捕捉到夜市里的特殊情况,预警信息立即上传“便民集市特色服务应用”,并同步至北碚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自动生成预案,迅速分拨给城管执法队员。执法人员与摊区保洁迅速处置,很快,地面得到清洁,秩序恢复正常。

7月17日,AI摄像头抓拍到某摊位燃气瓶违规堆放,触发预警,信息同步推送至相关部门、镇街进行协同处置,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北碚区委改革办相关人士介绍,通过对临街商户和摊区周边摄像头加载54类AI分析算法,对人员密集、打架斗殴、燃气瓶违规使用等异常情况实现智能感知。

与此同时,针对餐饮垃圾、噪音扰民等摊区管理“老大难”问题,北碚对商户和摊主赋码管理,“一摊一码、一码通管”,扫码可查综合信息,市民和游客也能够评价。

目前,北碚已归集1.8万个城区临街商户,2100余名流动摊主信息并落图管理。“便民集市特色服务应用”经过迭代升级,集成17个市区应用,构建摊位服务、治理、发展、安全4个多跨场景和10类多跨事件,形成综合应用场景。该应用上线运行以来,因商户和摊主占道经营、环境卫生问题引发的投诉同比下降56.3%,便民集市摊主月均收入增加2000余元,门店商户收入同比上涨15%。

关键词:数字公交

“智慧大脑”精准匹配“人车线”

“太好了,人到站,公交车就来了。”7月22日,市民王先生高兴地说。

王先生所说的,是重庆公共交通一体化的数字化应用场景之一——“响应公交”。他在到达轨道交通高义口站前,通过手机小程序预约了3660线“响应公交”。刚出轨道交通站,一辆标注“响应公交”的小型巴士就到了。

王先生算过账:去顺悦路办事,1.6公里多的路程,走路费劲,打车不划算,虽然有其他公交车,但不能直达。现在好了,通过“响应公交”预约,一出轨道站就能换乘公交,价格才2元,既方便、又实惠。

今年5月,“响应公交”3660线开通,运行于悦来大道、高义口路、顺悦路、国博大道及相邻内部连接道路,进一步解决礼嘉片区居民接驳轨道6号线国博线的出行需求。

目前,重庆已开通6条“响应公交”线路,累计服务乘客超170万人,营运里程累计超140万公里,累计订单量超120万笔。

“响应公交”背后的“智慧大脑”,集成了5G、AI等先进技术,能够快速建立“人、车、线”的动态精准匹配方法,突破传统定线公交运力不平衡、班次间隔长、乘客候车难等瓶颈问题。

重庆交通开投集团相关人士介绍,基于多元大数据融合分析,“公轨一体化”正在大范围铺开,目前已开行公轨接驳线路600余条,占比80%以上。

同时,重庆初步建成城市公共交通统一数据底座和指挥大脑,投用公共交通应急联动指挥中心,成功接入公交、轨道、枢纽、铁路等数据,实现运营突发事件的“一网统管”“一体处置”“一键发布”。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