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动态>今日重庆

医检互认数字化改革惠及百姓

发布时间:2025-08-31 07:00
发布时间:2025-08-31 07:00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位于沙坪坝区的重庆东华医院智慧肿瘤放疗中心,医务人员通过智慧精准放疗系统,为患者进行精准放射治疗。(重庆日报资料图片)特约摄影 孙凯芳/视觉重庆

8月26日上午9点多钟,重医附二院骨科住院部,主任医师梁凯路在电脑上调出徐强(化名)在秀山县人民医院照的右肩关节CT,并给出进一步治疗建议。

重医附二院的医生能看到秀山县人民医院的检查结果,得益于我市大力推行的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数字化改革。为啥要医检互认?怎么互认?当天,记者在重医附二院进行了体验。

实施医检互认改革

建设“一朵云”“一平台”“一应用”

“你看,除了右侧肩胛骨骨折,关节内还有游离体。”梁凯路轻点鼠标,翻看起徐强的影像,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就将图像放大四五倍,仔细观察,随后将结果告知徐强。

“你怎么能看到秀山县人民医院照的CT呢?”徐强好奇地问。

“因为以前各个医院的信息系统是不联通的,我们看不到患者在外院的信息,现在实行了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数字化改革,方便了医生和患者呀。”梁凯路告诉徐强。

“那为啥之前带了纸质报告和胶片不认呢?”徐强追问。

“因为纸质报告和胶片不能完整呈现患者的病灶信息。”梁凯路继续解释,比如照一次CT,通常会有四五百张影像,但打印出来的胶片只能随机选择20多张,如果只看胶片,医生就看不到病灶的完整情况,可能就会要求患者重新做检查。

重复检查既增加患者负担,又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让群众的就医体验感差、满意度低,成为患者就医的“痛点”。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市从去年10月起实施“以医检互认应用推动数字医学影像服务改革”,并纳入全市重点改革项目。为此,我市统一规划设计建设了“一朵云”“一平台”“一应用”。

所谓“一朵云”,即市级医学影像云中心,将医学检查检验结果数据逐步汇聚在云中心,打破“医疗信息孤岛”。

“一平台”,即建立市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平台,统一医疗机构信息系统改造接口路径、标准化业务质控及互认规则等,医生通过工作站可一键调阅其他医疗机构的检查检验资料,以高清无损的方式实时查看原始检查检验结果。

“一应用”,即“医检互认”应用,通过开放调阅渠道,实现市、区所有公立医疗机构间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联、互通、互认。

正因如此,徐强不用再重复照右肩关节CT,只需要完善其他相关检查就行了。“照CT要好几百,这次真是节约了!”徐强说。

患者病情发生变化等

8种情形不列入互认范围

“那我这次什么检查都不用做了吗?”徐强挠挠头。

“这倒不是。”梁凯路说,所谓互认,并不是对其他医院的所有检查全部接受、认可。对一些变化速度快的疾病,即使是在同一家医院治疗,几天后仍然需要重新检查。因为医疗工作有其复杂性和风险性,医生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判断。

据了解,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我市明确了可不列入互认范围或不受互认限制的8种情形,比如,因病情变化,已有的检查结果难以提供参考价值的;检查结果在疾病发展演变过程中变化较快的;患者处于急诊、急救等紧急状态下的。

建立15个模型

对图像质量进行实时全量质控

不同医院的技术水平不同,如何保证检查检验质量?

上午11点,记者来到位于重医附二院的重庆市医学影像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质控中心副主任、重医附二院放射科主任何晓静展示了该中心牵头编制的《重庆市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项目技术操作指南(2023版)》。

“这本指南对医学影像检查项目互认标准进行了统一,覆盖了诊疗中大部分常用、高频、高值检查项目。”何晓静说,指南还详细写明了检查体位设计、设备参数设计、影像评估标准、解剖结构显示等内容。

目前,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项目已由原来的80项扩增至141项,临床检验互认项目为81项。

“我们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了15个模型,可以实现对全市医学影像检查图像质量进行实时全量质控。”何晓静现场进行了演示,只见她点开重庆市医学影像云中心业务监管系统,打开质量控制板块,随机调阅了一医疗机构的胸部CT图像,AI模型对图像质量进行了评分。

“照理说,血管边缘的锐利度很高,但这张CT片子显示的血管边缘比较模糊,所以得分并不高。”何晓静说,他们会把情况反馈给该医院,指导其进一步改进质量。

相关新闻>>>

重庆已有7个卫生健康数字应用上线推广使用

8月29日,记者从市卫生健康委了解到,今年我市正加快肿瘤智控、好孕育、生物安全等应用建设,让卫生健康变得更智慧。

“没想到只花了几分钟,就办完了女儿出生后的户口登记、社会保障卡申领等多个事项。”近日,刚“升级”的新手奶爸张伟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他原以为要跑多个部门办理各种手续,没想到动动手指就全部搞定了。

这正是“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应用带来的便捷。据悉,“新生儿出生一件事”是重庆首批“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事项之一,由市卫生健康委牵头联合多个职能部门共同推进。通过数据共享、流程再造,该应用将原本分散在不同系统、需要多次跑腿的10个事项整合为一个场景、一次提交、一次办结,真正实现了“零材料”申请、“零跑动”办理。

该应用也是重庆推进数字健康建设的缩影。据介绍,截至去年底,重庆已有7个数字应用上线推广使用,包括“医检互认”应用、“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应用等。

“为提升群众在卫生健康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我们今年正在积极推动加快肿瘤智控、好孕育、生物安全等应用建设。”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说。

医检互认、新生儿出生一件事、“渝视救”视频120报警系统……近年来,我市从群众看病就医的实际需求出发,大力推进数字健康建设,让卫生健康变得更智慧,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为全面构筑舒适便利普惠可及的高品质生活新图景贡献力量。

按照《重庆市数字健康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7年),到2027年,全市卫生健康数字化创新生态和产业体系将日益完善,构建起国内领先、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纵横贯通、融跨协同、整体智治的数字健康体系,信息服务便民惠民程度达到较高水平。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