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动态>政务动态 > 部门动态

重庆高新区加速优势产业合作 推进创新资源共享 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创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0-12-14 12:47
发布时间:2020-12-14 12:47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西永微电园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快建设的背景下,我市正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高标准高起点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

这座科学之城、创新高地的核心区,正是重庆高新区直管园。

一年来,重庆高新区以主城西部槽谷为主战场,以“高”“新”为底色,加速成渝两地的优势产业合作、创新资源共享、全球资源链接等,在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以及重庆“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中勇挑重担,积极作为,不断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创新动能。

自强+利他 聚焦科学、科技主题

东衔中梁山、西揽缙云山、南接长江、北拥嘉陵江——两山两江之间的重庆中心城区西部槽谷地带,正在建设一座面向未来的科学之城。

这座城是西部(重庆)科学城,而她的核心便是重庆高新区直管园。

今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贯彻落实这一战略部署,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动,作出高水平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的重大决策。

作为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的战略平台,升级后的重庆高新区以崭新的姿态,以西部槽谷为主战场,更加突出前沿科学研究、先导技术创新、科技引领功能,在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以及重庆“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中勇挑重担,积极作为。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既要突出‘自强’,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建好西部(重庆)科学城;也要体现‘利他’,加强统筹协调,以西部(重庆)科学城为载体,积极融入‘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加强与四川对接联动,整合周边高端资源要素,使创新成为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重庆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此,高新区将着力点聚焦在“五个科学”(科学教学、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科学设施、科学机构)、“五个科技”(科技人才、科技企业、科技金融、科技交易、科技交流),以夯实“高”和“新”的气质底蕴,不断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创新动能。

共谋新合作 共话新蓝图

乘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东风,高新区发展站上了新起点。

就在今年3月,西部两大国家级高新区——重庆高新区和成都高新区举行第一次联席会议,共话“双城新蓝图”,共谋“两地新合作”。

根据商讨,重庆高新区将携手成都高新区,重点围绕优势产业合作、创新资源共享、全球资源链接、共建共赢模式探索、重大功能性平台打造5个方面,共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一个月后,第二次联席会议转战成都。双方签署《重庆高新区 成都高新区“双区联动”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合作协议》。

《协议》明确了“六个一”的重点任务,即共建“一城”(西部科学城)“一廊”(成渝科创走廊)“一高地”(全国新经济示范高地)“一区”(西部创新创业引领区)“一港”(内陆自贸港)“一机制”(要素自由流动机制),以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积极响应共建科技创新中心的合作,9月11日,来自成渝两地的60余名专家学者、科技企业高管等统一战线成员齐聚重庆高新区,开展“唱好成渝双城记、共绘高新同心圆”建设交流活动。

两天时间里,他们走访了重庆高新区代表企业、爱国教育基地等,并召开了成渝高新区统一战线赋能“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主题论坛,一起为西部(重庆)科学城发展建言献策。

类似的成渝互动,今年在重庆高新区频频展开。紧密的沟通交流,搭建了桥梁、奏响了合唱,也结下了共赢发展的累累硕果。

全领域互动 推进一体化

“太方便了,没想到短短一天时间内就能异地领取到营业执照!”6月10日下午,谭先生在成都高新区顺利领取了一张特殊的营业执照,意味着他在重庆的分公司拿到了营业许可,这是成渝两地高新区探索市场监管一体化合作后首张异地颁发的营业执照。

今年5月,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和重庆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签订合作协议,约定双方将围绕市场准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监管维权共创舒心消费环境、执法办案共护公平竞争环境、改革创新共促高质量发展、优势产业共建新经济示范区5个方面探索市场监管一体化合作。

为实现上述目标,双方率先探索两地互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企业开办综合窗口,构建跨区域“同一标准办一件事”的市场准入服务系统,推动营业执照异地互办互发。

这意味着重庆市民若注册开办成都高新区企业,只需在重庆高新区提交办理证照的材料,即可在当地领取成都高新区的营业执照;反之亦然。

和谭先生一样,一直有着成渝情结的王晓鹏也在今年享受到一体化带来的便利。

家住成都高新区的王晓鹏一直在重庆高新区工作,社保、医保也都是在重庆高新区缴纳。之前因为两地政策有所差异,就医、就业、社保等常常会遇到很多不便。

6月5日,重庆高新区和成都高新区再次牵手,签订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合作》等协议,推动双方构建社会事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由此,重庆高新区和成都高新区可实现人社信息化“两地通”、招聘求职“一点通”、养老保险待遇资格“就近认”、人才流动档案办理“零跑路”、社保卡“就近办”。

比如,在重庆高新区工作的成都人,只要在重庆高新区提交相关手续后,即可获得数百公里之外的成都高新区信息,免去两地的奔波之苦,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通过一体化合作,更多的“成渝一家亲”不断上演——

4月,总规模300亿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支发展基金签约落地,将重点投资于川渝两地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新型显示、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制造业和航旅、大健康等战略新兴服务业,以及智慧城市、新基建领域。

5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商贸流通职教集团”成立大会在西部(重庆)科学城举行。该职教集团由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联合联合100余家商贸流通领域大中型企业、20余家行业协会(学会)、40余所成渝地区职业院校组建成立,将促进两地商贸流通产教深度融合,加强学校、行业、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全面合作,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同样在5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园林科技创新中心”在重庆市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正式揭牌,标志着重庆高新区在绿色生态园林科研领域将进一步开展对外合作,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西部(重庆)科学城生态建设。

此外,两地政法、应急系统互动也不断升温,推进了执法办案、社会治安联合管控、政务服务联通共享等20余项合作项目。

发展动力强 “高”“新”成色足

不断推进的一体化合作,不仅让重庆高新区的“高”“新”成色更足,更是为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主轴线上的西部(重庆)科学城增添了澎湃动力。

4月,重庆光大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开工建设。

作为投资约200亿元的重大项目,该基地将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制造,通过整合光大集团金融与实业资源、光大控股全球智能产业资源及特斯联全球科技产业链优质资源,主要建设光控特斯联全球总部、重庆国家级人工智能物联网产业创新中心、重庆光大人工智能科创公共服务平台等,打造中国乃至全球顶尖的科技创新示范区和智能化时代未来之城。

这只是西部(重庆)科学城这个“金篮子”装的“金鸡蛋”之一。

“当前,重庆正在举全市之力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越来越多的资源特别是高端创新资源逐渐向科学城聚集,是吸引企业落户的首要原因。”重庆高新区招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就在8月,西部(重庆)科学城招商引资“百日攻坚”收官。收官当日,29个项目集中签约,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大健康、高技术服务四大高新区主导产业,投资总额达303.1亿元。这些签约企业中,不乏世界500强、全国500强、行业前3强及高新技术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

不仅是知名企业,一批大科学装置、大科学设施、知名高等院校、国家级科研平台等高端创新资源也陆续落地,科学城进一步增添“含金量”。

截至11月底,已实现91个项目正式签约、正式合同投资额1173.4亿元。

如今的西部(重庆)科学城,新兴产业、重点项目随处可见。

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5G通信等领域应用广泛的英特尔FPGA中国创新中心;致力于展示科技成果、孵化创新主题的科学会堂;以“5G·云·AI”方式助力重庆建设中国计算产业高地的鲲鹏计算产业生态重庆中心……

宏伟蓝图正在加速实现。以“科学之城、创新高地”为总体定位,西部(重庆)科学城到2035年将全面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

王萃 王静 图片由重庆高新区管委会提供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