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动态>政务动态 > 部门动态

重庆人社 暖民心聚民力谱写“民生赞歌”

发布时间:2021-07-01 14:05
发布时间:2021-07-01 14:05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全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

川渝两地网络营销技能助力脱贫攻坚直播现场

工作人员帮助群众用手机办理电子社保卡业务

足不出户找工作、养老金年年涨、搭建劳动关系服务驿站、川渝多项人社公共服务事项实现“通办”……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人力社保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部署和市委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机关党建“三基”建设和绿色机关建设为抓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改革创新、务实奋进,“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市人力社保局将真挚的为民情怀化作涓涓细流,谱写出一首暖民心、聚民力的“民生赞歌”。

巩固民生之基 就业质量稳步提高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我们始终把‘稳就业’‘保居民就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全力稳就业、助大局。”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市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质量稳步提高,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我建议你们多关注市人社局的网络直播招聘,针对应届毕业生,里面有很多好单位和好岗位。”去年毕业于重庆理工大学会计信息化专业的王凡在给学弟学妹们传授找工作“秘笈”时说,她就是通过观看直播招聘,顺利入职翼空间(重庆)企业孵化器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计岗位工作。

王凡口中力推的“直播招聘”,其实是去年我市为应对疫情冲击,在全国首创“重庆英才·职等您来”直播带岗招人招才公共就业服务品牌,自2020年6月20日启动以来,吸粉超过1000万人次,帮扶20余万人就业。

“直播中能清楚了解单位各方面情况,还能足不出户在线完成投简历、面试、签合同所有流程。”王凡说,她希望今年毕业的学弟学妹们也能尽快找到满意的工作。

高校毕业生是就业重点群体,也是我市就业工作的重点。据统计,全市高校毕业生年均增加0.9万人左右,累计达到165万人,每年就业率超过93%。

稳住重点群体,就稳住了就业基本面。除高校毕业生之外,我市还分类施策精准做好农民工、贫困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比如,相继出台“点对点”劳务输出、技能培训等多项稳就业措施,多渠道引导818万名农民工转移就业,农民工市内务工达到58.5%。

在创业带动就业方面,我市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打造“渝创渝新”创业品牌。近年来,我市建成市级创业孵化基地102家,孵化企业1.6万户,带动就业14.4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63.6亿元,扶持创业24.3万人。

兜住民生底线 织牢社会保障网络

64岁的孤寡老人郑福高是巫溪县人,他天生聋哑,并患有精神疾病。“由于很多人不敢和他接触,他就渐渐被忽略了,一直没办二代身份证,无法参保,无法享受养老保险。”巫溪县社会保险事务中心工作人员雷宪斌说,去年,该中心在社保扶贫应保尽保排查中发现了郑福高的情况。

为让老郑参保,雷宪斌协调当地政府和公安部门,及时为郑福高办理了居民身份证和参保领待手续,并将身份证、领取养老金的银行卡送上门。现在的郑福高每月可以固定拿到一笔养老金。

社会保障兜底的群体,都是需要帮扶贫中之贫和困中之困。党的十九大以来,市人力社保局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参保覆盖持续扩大,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险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目标基本实现,覆盖城乡、普惠可及、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成。

据统计,截至2021年5月末,全市城乡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396万人、583万人和745万人,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巩固稳定在95%以上。同时,全面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超龄贫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应发尽发两个100%。

把握发展之要 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

6月5日,2021“百万英才兴重庆”——“博士渝行周”走进高校活动圆满结束,来渝的81名博士中,59人已达成意向性签约。

“‘博士渝行周’只是我市大力推进人才工作的举措之一。”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说,我市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坚持事业用才、政策引才、平台聚才、环境留才,持续扩大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才质量,“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逐步形成。

该负责人说,比如,重庆出台博士后事业创新发展“黄金18条”支持政策,对博士后的综合资助最高达到104万元,支持水平排全国前列。2020年新招收博士后806人,首次实现“次年翻倍”,提前14个月完成“倍增计划”,其中135名优秀博士后人员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资助、同比增长60%,获得资助经费1175万元、同比增长52%;今年又新招收博士后349人,同比增长244%;研究出台了“塔尖”“塔基”等人才政策,围绕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聚焦国家战略需要和我市重点产业发展需求,采取安家资助、项目支持、岗位津贴、科研经费、金融扶持、成果激励等方式集成奖补,激励广大人才在渝创新创业,并给出了单项成果奖补最高可达100万元,以及筹集6万套公有住房定向配租等“硬核”举措,传达了重庆广纳天下英才的决心。

同时,我市还为高层次人才及其家人的就业、就医、子女读优质学校提供便利,开辟了一站式服务的绿色通道,从经济待遇、事业发展、社会地位、价值体现、人文关怀等方面尽心竭力地做好保障服务,解决好高层次人才的后顾之忧。

在技能人才方面,我市培养选手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夺得了中国参赛的第一枚奖牌和第一枚金牌,累计取得6金7银2铜9优胜佳绩,奖牌总数居全国前列、中西部第一。同时,深入实施“巴渝工匠”2020计划,年培训各类技能人才50万人次。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据统计,截至“十三五”末,全市共有专业技术人才203万人,技能人才387万人;拥有高技能人才104.5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位居西部第一;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703人、中华技能大奖人才10人、全国技术能手219人。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奠定社会稳定基石

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事关劳动者和企业利益,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

对此,我市坚持“预防”和“处置”双管齐下,不断健全协调劳动关系机制,建立完善“三方四家”定期协商会议制度,开展和谐劳动关系综合改革试验,落实劳动合同和集体协商制度,全市劳动合同签订率维持在95%以上,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结案率保持在92%以上,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保持在60%左右,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结案率达到100%。

同时,深入贯彻实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全市农民工欠薪案件、涉及人数、金额实现“三连降”。值得一提的是,我市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在2018年、2019年国家考核中连续两年位列西部第一名,2020年进入全国前10名A级等次。

聚焦高频服务事项 全方位协同推进川渝合作

“川渝通办实在太方便了!”颜家兵是四川省邻水县人,从2017年以来一直在重庆巴南区务工,今年3月失业后,他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1万余元。

“按照原定的程序,我需要回四川做失业登记并领取失业金。”颜家兵说,自己一家人都在巴南,如果回一趟邻水,时间和路上的花费都不少。有了川渝通办,他直接在巴南区就业和人才中心就做了失业登记,同时办理了失业保险申领业务。

川渝两省市互认失业只是“川渝通办”事项中的一项业务。据了解,去年以来,两地人社部门积极探索推进川渝两地政务服务合作,签署了《关于加强川渝人社公共服务建设合作协议》,逐步统一两地事项清单,聚焦两地高频服务事项,持续落实公共服务合作。

“经过我们共同努力,陆续实现了人社信息化‘两地通’、养老保险待遇资格‘就近认’、招聘求职‘一点通’、人才流动档案办理‘零跑路’、社会保障卡‘就近办’5件大事。”市人力社保局负责人说,到今年1月1日,包括“电子社会保障卡签发”“领取养老金人员待遇资格认证”等在内的第一批24项公共服务事项全部实现川渝通办。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底,重庆办理川渝人社“跨省通办业务”9万件,日均办理通办业务近600件。办件量最大的单项业务为“职业介绍”,共办理5万件。第二批14项“跨省通办”业务将于今年10月底前上线运行。

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积极落实第二批川渝通办工作,以“一卡多用、两地通用”为目标,大力推进川渝人社公共服务“十件实事”,实现更多人社公共服务事项两地通办。同时,强化社保卡在川渝两地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人社政务服务效能,实现两地合作由“点对点衔接”向“360度全方位协同”转变。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今年2月,铜梁区水口镇清泉社区新建了一个乡村振兴车间,这也是铜梁首个建成投产的乡村振兴车间。该车间吸引了大量群众前来咨询、务工,他们每月可以增收2000元到3000多元。

据了解,除水口镇外,铜梁区今年将分区域建设适合当地产业特点的30个乡村振兴车间,帮助1000余名群众实现就近灵活就业或居家就业。

据了解,为全面加强就业帮扶,市人力社保局始终把脱贫人口稳岗就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除推动建设乡村振兴车间外,还组建稳岗留工和返岗复工专班,通过发放留岗红包、组织“点对点”有组织输送、公开公岗托底安置、鲁渝劳务协作等渠道,促进脱贫人口就业76.5万人,其中,山东帮扶我市农村劳动力就业2805人。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振兴。为此,市人力社保局不断完善人社领域乡村振兴支持政策体系,制定实施推动全市乡村人才振兴19条措施;参与制定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若干措施,从搭建事业平台、改进招录工作、加强人才培养、完善激励措施等方面,强化政策导向。

2018年以来,已发布2.3万个乡镇事业单位招聘岗位,聘用1.9万人。推进“三支一扶”大学生招募选派,允许原农村建卡贫困户家庭、城乡低保家庭、城镇零就业家庭、贫困高校毕业生不占招募岗位名额,免除考试报名费用。2018年以来,全市累计招募1517名“三支一扶”人员。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