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动态>政务动态 > 部门动态

重庆民政 聚焦群众关切 稳固国之根基

发布时间:2021-07-01 14:08
发布时间:2021-07-01 14:08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长寿区江南街道龙山社区儿童家园,儿童学习垃圾分类

铜梁区医务工作志愿者为农村互助养老点老人提供医疗服务

江北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迎来全市首对办理结婚登记“跨省通办”的新人

江北区东原社区市民活动中心成为群众活动场所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

民为邦本。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深厚基础和重要支撑,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立足基层开展社会治理,面向群众提供优质的社会民政公共服务,是我市民政工作的重点。

近年来,全市民政系统不断创新社会治理,着力打通难点堵点,提升基本社会服务水平,取得显著成效。

创新引领

社会治理日趋高效

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和社工队伍“三社联动”,既能满足居民需求,也化解了不少基层矛盾。在江北区,这一改革已率先试点6年,并在全市进行推广。

在江北大石坝东原社区,由物业办公室改造的市民活动中心人气十足。这里不仅有咖啡吧台、烘焙室、共享书塔等固定功能空间,阅读梯、小剧场等开放场所也很受欢迎。

据介绍,搭台建设这个活动中心的是社区居委会,而在这里经常性组织活动的则是社会组织和社工队伍。“三社联动”让居民业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同时,江北还打造了北汇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基地·社会工作创新创业基地,目前已孵化社会组织35家,培育社会工作人才402人,注册各类志愿者6100人。

夯基础,强基层,是近年来重庆民政工作的一项重点。

全市推进城乡社区治理,落实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特别法人制度,成立全国首家省级社区治理创新发展基金会,全面推广“老马工作法”“巴渝和事佬APP”“三事分流”等做法,以“三事分流”“三社联动”“三治融合”为路径的城乡社区治理实践取得积极成效,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

稳妥实施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改革,目前,全市登记社会组织1.8万余家,提供就业岗位22万余个。加大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力度,培育社区社会组织8万余个,成立13个镇街枢纽型社会组织联合会,基层群众参与社会服务管理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深化。近年来,全市社会组织开展重点扶贫项目882个,筹集扶贫款物4.94亿元,惠及困难群众48.3万人次。疫情期间,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支持社会组织打好疫情阻击战的十条政策措施》,全市1.2万余家社会组织参与了疫情防控,捐款捐物16.29亿元。

大力发展社会工作,在社会工作方面,建成了一支6.6万人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其中持证的有1.97万人,7人入选“重庆英才计划”,1人获评“重庆市杰出英才奖”,2人获评“全国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建立了公共财政支持社会工作服务发展的长效机制,社会工作服务覆盖了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18个领域。

在志愿服务方面,注册志愿服务组织3.9万个、志愿者636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0.4%。策划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19.7万多个,记录志愿服务时长9038万余个小时,切实发挥了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愁的作用。

在慈善事业方面,登记认定慈善组织125家,确认公开募捐资格慈善组织38家。深入推进“互联网+慈善”,“十三五”时期,全市慈善组织、红十字会累计接受慈善捐赠75.81亿元,用于脱贫攻坚34.19亿元,慈善救助超过800万人次。发行福利彩票233.1亿元,筹集公益金69.6亿元。慈善事业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城市公益指数荣升至西部第2位。

打通堵点

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为推进婚姻登记制度改革,重庆市从今年6月1日起至2023年5月31日实施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和“全市通办”试点。

6月1日是重庆正式实施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和“全市通办”试点首日。一大早,江北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迎来全市首对办理结婚登记“跨省通办”的新人。

四川省宜宾市户籍的蔡先生和四川省峨眉山市户籍的王女士长期居住在江北区,双方经过两年恋爱,原本打算于今年6月7日回四川省办理结婚登记。正在他们为回户籍地领证往返奔波为难之际,从微信朋友圈得知重庆实施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和“全市通办”的好消息,就决定6月1日当天在江北办理登记。

登记后,婚姻登记处还为他们举行了简洁、庄重的颁证仪式,颁证员为两位新人送上了美好的祝福。“‘跨省通办’真是太方便了!生活在重庆,我们感觉很幸福,有一种家的归属感!”蔡先生说。

一枝一叶总关情。

近年来,民政部门着力打通难点堵点,提升基本社会服务水平——

全面取消婚姻收养登记收费,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持续深化,“家庭和谐计划”社会反响良好,婚姻数据部门共享范围持续扩大。

建立了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制度,形成了“两类”人员子女生活状况核查比对和困境帮扶常态化工作机制,儿童福利服务对象从孤残弃等特殊儿童,扩大到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儿童、临时监护确实儿童等,保障服务内容从基本生活保障扩大到关爱服务等,1.2万名监护缺失儿童得到有效监护。全市设立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1031人、村(居)儿童主任1.1万人。

对照《民法典》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新要求,今年5月26日,重庆市政府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就设在市民政局,牵头35个市级部门联手保护“少年的你”。

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投入40.6亿元建设10个殡仪馆、30个殡仪服务站、34个农村公益性公墓等殡葬服务设施,免除困难群众基本丧葬费7054万元,殡葬移风易俗工作不断深化。

行政区划管理不断优化,地名公共服务能力持续提升,边界地区保持和谐稳定。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