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动态>政务动态 > 部门动态

融合传统木雕技艺与人工智能技术 “重庆造”地图作品斩获2项国际大奖

发布时间:2023-08-30 07:28
发布时间:2023-08-30 07:28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8月29日,重庆日报记者从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日前,在南非开普敦举行的第31届国际制图大会上,由重庆市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制作的万州城区木雕地形模型斩获实物地图类银奖和最受欢迎奖2个奖项。这也是“重庆造”地图作品首次在国际制图大会上获奖。

第31届国际制图大会于8月13日至19日召开,大会上,来自各国的362件作品参加了挂图、航海图、地图集、电子图、教育地图、实体地图、故事地图7个类别的竞赛。其中,中国共选送作品17件,获得4个奖项。

据介绍,获奖的万州城区木雕地形模型兼顾了优雅的“中国味”与地图的精确性。模型长80厘米,宽53厘米,主材料为柚木,边框为紫檀木,用独具中国特色的木雕形式展现了万州城区的山水地形。

该模型根据黄金分割原理设计了长宽比例,按照最佳视觉效果,分别选取1∶5万和1∶2.5万作为横向和竖向比例尺,再按脱密要求确定了30米的等高距离,从而实现了等高线弯曲与地形起伏的高度契合。

记者了解到,为保证精确度,这件模型在制作过程中还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

重庆市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负责人、正高级工程师徐永书介绍,为准确展示等高线堆叠效果,要求雕刻出的等高线厚度为1.2毫米,间距不能小于0.4毫米。在这样的尺度上,靠手工雕刻难以保持精准。

因此,重庆市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将模型的基础数据输入专业制图软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辅助,进行抽稀、圆滑、去尖角等技术处理。

模型的“数据雏形”诞生后,团队再将模型数据导入数控雕刻机床。并在10多种木料中多次筛选,选出质地坚硬、不易变形的紫檀木和柚木作为地图底板。

此后,经过机雕地形、手刻字符、打磨、抛光和上蜡等,模型最终成型。

“最初,我们制作模型只是想探索地图更多的呈现形式。”重庆市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负责人向泽君表示,确定参赛后,项目团队又对木雕模型进行了优化。

例如,传统的地图方向为上北下南,而木雕模型的方向为上西下东,这是为了让从南到北流经万州城区的长江看起来更舒展,且更符合大众观看地图的需要。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