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动态>政务动态>部门动态

全国首个“无堂食外卖”标准落地重庆,新规有何具体要求?下一步如何推进?

发布时间:2025-07-25 11:29
发布时间:2025-07-25 11:29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7月1日,市市场监管局正式实施全国首个《无堂食外卖经营服务规范》团体标准(以下称“《规范》”),针对仅通过线上接单、无现场就餐服务的餐饮业态,构建起覆盖准入、加工、配送、监管全链条的六大规范化体系,标志着我国外卖行业监管迈入“透明化、智能化”新阶段。

个别“无堂食外卖”店家经营场所十分隐蔽,店面规模也小,地址和人员变动频繁,还没有顾客现场就餐,怎么保证这类商家的食品安全呢?新规有哪些具体要求?将如何规范行业发展?7月24日,市市场监管局餐饮处处长李昂对《规范》制定背景、实施成效及未来规划进行解读。

近年来,纯外卖经营模式在各大城市迅速铺开,成为餐饮行业的一股新势力。所谓“纯外卖餐饮”,其实就是没有传统堂食的商家,这类商户严格来说不能称作是一家饭馆,因为它本质上就是一个厨房,省去了堂食用地的成本,专注于线上运营,以更灵活的方式服务市场需求。

不过,这个模式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因为这类商家不提供堂食,没有消费者去现场监督,于是容易形成监管盲区,出现“卫生死角”,食品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加。

位于江北区的厨大仙外卖店内,后厨已落实《规范各项要求。记者 周盈 摄

“据初步统计,目前重庆市餐饮外卖商家约6万家,其中无堂食外卖占比约30%。这类业态呈现经营周期短(1-2个月)、从业者经验不足、投资门槛低(约5万元)等特点,多以快餐品类为主。”李昂表示,上述特征既加剧了食品安全风险,也引发消费者对餐食安全的担忧,同时增加了监管难度。

为破解行业痛点,市市场监管局委托并指导市餐饮行业协会制定《规范》团体标准。李昂指出,此次重庆出台的《规范》直面外卖行业痛点,从准入门槛、经营场所、加工制作、包装、配送等多个环节构建起全链条监管体系。

具体而言,《规范》标准制定聚焦四大核心维度:

一是强化餐食安全性,通过细化原材料采购、人员健康管理、环境卫生、加工流程、密封包装及配送等环节要求,降低经营风险;

二是保障消费者知情权,推动平台公示商家证照信息并实时展示加工过程,目前美团、饿了么已分别接入2000余家“明厨亮灶”商家,并同步接入市场监管部门;

三是优化场所布局,提供功能分区示意图提升管理效率;

四是规范行业秩序,明确准入门槛及加工标准,遏制“幽灵外卖”等乱象,促进良性竞争。

李昂介绍,自7月1日标准实施以来,行业已呈现积极变化。部分商家主动升级后厨,如某商圈“美滋滋烤肉拌饭”通过安装高清摄像头实时展示切配、炒制全流程,改造后顾客复购率提升20%,日均订单增加50单;某区“小厨娘轻食”外卖店优化功能分区,增设封签机及保温设备,管理效率显著提高。平台端亦快速响应,美团、饿了么同步上线“透明厨房”专区,推动数字化监管与消费透明化。

位于渝北区的鲸喜轻食无堂食外卖店。记者 周盈 摄

同时,李昂强调,标准落地需多方协同。下一步,监管部门将分类推进:对存量商家打造示范店引领转型;对新入驻商家强化标准宣贯;针对潜在投资者,结合数字重庆建设开发“开店闭坑”算法模型,通过地段人流、周边业态等数据综合分析,提供科学决策参考,避免盲目入市。

“《规范》的实施为无堂食外卖行业规范化发展注入新动能,但全面见效仍需持续宣贯与多方合力。”李昂表示,通过监管部门、平台、商家及消费者的共同参与,有望推动外卖行业整体形象与竞争力提升,切实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