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第一条灾害救助资金拨付短信息已成功发送给受灾群众。
2025年7月18日,受强对流天气影响,重庆涪陵区大顺镇出现风灾,导致位于大顺镇清风村4组严彬家房屋因灾倒塌。随后,严彬一家三口投靠亲友,涪陵区应急局将其纳入灾害救助范围,并按照“户报、村评、乡审、县定”的程序进行救助。
8月6日,涪陵区将应急期生活救助资金900元拨付至严彬的“一卡通”账户,严彬很快收到了由重庆市应急管理局发送的提醒短信。
据悉,此举得益于市应急管理局、市财政局创新构建的“渝速拨”机制,通过财政部门“一卡通”应用与应急管理部门“救灾资金管理”应用的贯通,受灾用户将在应急期后的15天内收到救助资金。同时,基于应急管理部门12350平台,资金拨付后自动向受灾群众发送信息,实现拨付慢了要提醒,拨付成功有提示。
“渝速拨”灾害救助资金直达快享新模式
预拨“筑基”按年度5000万元规模于12月底前预拨次年度资金,并建立灾害风险等级挂钩的追加机制,保障资金储备。
清算“扎口”每年6月底前完成上年度资金清算,每2年开展全域核查,通过系统对账追溯校准,规范使用全流程。
审核“提速”固化“户报—村评—乡审—县定”节点管控,实施冬春救助“模板化填报+系统校验”,压缩冗余环节,实现“标准明确、时限可控、结果可溯”。
系统“直连”贯通应急管理部门“资金系统”与财政部门“一卡通”“一体化”系统数据链路,实现“一次录入、全程共享”,实现资金15日内直达受灾群众手中。
预警“靶向”创新“双节点”预警机制,对3日内未拨付事项启动区县预警,对5日内未拨付事项实施市、区县联动预警,并动态督办“超期即改”。
提级“托底”区县超期未拨付由市财政局、市应急管理局启动提级代付程序,筑牢“救助不延误、群众有保障”的托底防线。
考核“问效”纳入区县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年度考核体系并设罚则,构建“季度通报—约谈整改—成效评估”递进式监管链条,推动监管向效能提升深化。
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建议升级到Internet Explorer
9及以上版本或者安装Chrome内核浏览器获得最佳浏览体验。查看详情
更换或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最佳体验。
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会有安全风险且无法正常显示。建议您升级或使用其他浏览器。
若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为QQ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仍出现该提示,请切换至极速模式。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