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在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成果发布会发上,市人力社保局党组书记、局长谢礼国介绍了大会期间的“会议、引才、赛事”情况。他表示,重庆将全力推动引进人才、签约项目、重大平台等各项成果的转化落地,持续升级人才政策、优化发展平台、完善创新生态、健全服务机制,以更优的“梧桐树”引来更多的“金凤凰”。

2025年11月16日,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成果发布会在市新闻发布中心举行。 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发布机遇清单 13个校地企合作平台揭牌落地
“我们‘以会为媒’,聚各方资源为渝谋发展。”谢礼国介绍,重庆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趋势,首次举办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发展大会、绿色低碳产业人才发展大会;升级举办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人才高质量发展重庆会议,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生命科学等产业人才发展大会;联动区县、相关单位举办19场专项会议活动,持续做靓品牌、扩大影响。
一是汇聚了一批前沿观点。大会共邀请到62位国际组织代表、顶尖科学家、知名专家学者、著名企业家等重磅嘉宾登台分享产业和人才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实践经验,为重庆发展献计献策。
二是发布了一批机遇清单。大会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416”科技创新布局,围绕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命科学、绿色低碳等6大领域,分别发布3个产业发展机会清单和9个人才需求清单,集中推出《中国数字经济人才发展报告(2025)》《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评价报告(2025)》等6项智力成果。
三是促成了一批平台落地。会议期间,国际人工智能产业联盟中国西部中心、国家“江河战略”绿色低碳产业人才发展中心等13个合作平台揭牌,以平台赋能、人才引领促进“四侧”协同、“四链”融合。
高效对接平台 吸引一大批急需紧缺人才来渝就业创业
谢礼国介绍,此次大会“以才为本”,吸引青年才俊来渝共成长。大会期间密集举办招才引才活动,搭建高效对接平台,吸引一大批急需紧缺人才来渝留渝就业创业。
一是立足西部联合引才。联动四川、云南、新疆等省区市,举办西部地区联合引才活动、第三届三峡人才节、首届武陵山人才节等,1180家用人单位线上线下提供科技创新、现代制造业等领域的优质岗位4.2万个,已达成就业意向8785人。大会期间,专场定制事业单位考核招聘活动,招聘高层次和紧缺人才2490人,市属高校、科研机构、公立医院占比超过60%,其中市外报考人数同比增长10%,城市引力进一步彰显。
二是服务发展精准揽才。持续推进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来渝就业创业活动,先后赴北京、上海等市外高校开展引才活动27场,带动引进1.38万青年人才;千名博士重庆行活动吸引1533名博士报名参加,在人岗精准匹配基础上组织600名博士进园区企业、入高校院所对接,已有92人与用人单位达成签约意向。
三是聚焦青年诚心留才。重庆以“新韵重庆·礼敬人才”为主题,首次举办青年人才西部首选之城活动周,组织青年人才体验无人机展演、人才音乐会、马拉松人才跑团等活动。社保卡“一卡通”今年累计为52.7万名来渝参加活动的青年人才,提供免费游、免费行、免费住,送政策、送活动、送岗位、送培训、送权益、送文创“三免六送”服务。
全市510名“陪跑人” 累计服务6300余人
此次大会“以赛为桥”,抓成果转化助渝兴产业。
“我们配套举办系列赛事活动,面向海内外人才广发‘英雄帖’,推动创新创业项目落地重庆,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谢礼国说,一是迭代举办全球卓越工程师大赛。紧扣产业所需和人才所能,连续4年举办全球卓越工程师大赛,今年共吸引31个国家(地区)1126个团队(项目)报名参赛。通过征集企业发展难题、开展成果转化对接,解决113家企业227项技术难题,涌现出页岩气开发水环境保护研究等一批创新项目。
二是升级举办“兴渝杯”国际创新创业项目大赛。大赛已连续举办三届,今年首次在欧洲、粤港澳大湾区、上海等地设项目征集区,共吸引10个国家(地区)779名选手激烈角逐,24个人才(团队)脱颖而出,解决38家企业46项技术难题,全球首款注射型高活性人工骨等9个科创项目落户重庆。
三是首次举办“金牌陪跑人”实战争锋大赛。重庆创新打造技术经纪人、孵化器管理人、投资经理人、职业经理人4支“陪跑人”队伍,面向海内外举办“金牌陪跑人”实战争锋大赛,面向在渝高校举办“未来陪跑人”争锋大赛,发布人才创新创业“陪跑人”激励支持政策12条。目前,全市已有510名“陪跑人”活跃在市场一线,累计提供成果转化、中试验证、金融支持、经营管理等服务6300余人次,让人才在重庆创新不孤单,创业变简单。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