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浏览器打开

(欢迎您)注销

渝中围绕“一核一中心” 展现主城担当

发布时间:2021-09-23 13:37
发布时间:2021-09-23 13:37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渝中半岛两江交汇

“开往春天的列车”吸引无数市民游客打卡

夜幕下的解放碑步行街

改造后的双钢路社区,居民正在文化长廊休闲活动

重庆绿色金融大道

渝中,“重庆母城”,是重庆开始生长的地方。是重庆最核心的区域之一,在重庆发展过程中,始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2020年5月,重庆主城都市区工作座谈会召开,明确主城都市区规模范围扩大至21个区。根据规划,渝中区属于“两江四岸”核心区,也是主城都市区的“中心城区”。

一年来,渝中区围绕主城都市区“一核一中心”功能定位,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引领区、历史文化展示区、对外开放窗口区、美好城市示范区,在推动主城都市区发展中,展现“主城”担当。

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 产业能级进一步壮大

6月23日,一条消息引发金融界关注。

渝中区宣布,将把解放碑-朝天门沿线打造成为“重庆绿色金融大道”。到2025年,这里将聚集200家绿色金融机构,基本建成重庆绿色金融中心。

这条大道未来会如何?仅从渝中区合作签约的内容便能窥一斑而知全豹——

与市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重庆银保监局、重庆证监局签署共建绿色金融研究中心、绿色金融创新中心、绿色金融服务中心合作协议;

与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建设银行重庆市分行、交通银行重庆市分行、市商贸流通服务中心、市邮政公司签署共建重庆金融历史文化展示区合作协议;

与工商银行重庆市分行、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建设银行重庆市分行、交通银行重庆市分行、邮储银行重庆分行、重庆银行、三峡银行、重庆农商行签署共建绿色金融机构集聚创新区合作协议……

显然,以绿色金融为媒介,渝中区找到了金融业的新赛道,并且提前开始了布局。

这其实不让人意外。渝中区一直是全市金融大区。2020年,渝中金融业增加值311.3亿元,全市领先,占全市14.1%;绿色信贷余额767亿元,占全市28.8%,累计发行绿色债券115亿元,占全市49%,两项指标均列全市第一。

此外,渝中区还聚集了大量的金融机构。作为渝中金融产业集聚核心,解放碑—朝天门区域已集聚建设银行、光大银行等100余家法人及区域性总部金融机构,约占全区60%;齐聚德勤、安永、普华永道等全球前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仲量联行、世邦魏理仕、戴德梁行、第一太平戴维斯、高力国际等全球前五大房地产咨询机构,重点专业服务机构70余家,占全区50%。

金融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撑,而现代服务业也是渝中区的产业支柱。“十三五”时期,渝中区GDP年均增长4.8%,现代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67%。

去年5月,重庆主城都市区工作座谈会指出,中心城区要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渝中区的产业发展路径,与主城都市区的要求不谋而合,也坚定了进一步发展的决心。

渝中现代服务业的另一个重要支柱,是现代商贸业。“十三五”时期,渝中商贸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2.1%,占全市比重达10.7%。

作为全市唯一拥有2个“百亿级”商圈的渝中,一手优化环境“筑巢引凤”,一手升级业态“腾笼换鸟”。发展“四首”经济占领制高点,软硬件升级引领时尚潮流,解放碑商圈焕发出新的活力。

去年7月,解放碑步行街获批全国示范步行街,渝中区的商贸发展迈入新阶段。

一年多来,对解放碑区域高层楼宇、商业裙楼进行灯饰亮化升级,完成20栋楼宇屋顶美化,改造提升成果亮相进博会,步行街客流量突破1.5亿人次;万摩、复星国际等载体相继竣工,世贸大厦等商务楼宇综合整治顺利完成,引入华为高端体验店等首店70余家。

数据统计,解放碑服务贸易产业园服务贸易额居全市第一,解放碑商圈始终引领着时尚前沿、消费潮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900亿元。在解放碑步行街的助力下,渝中区的商贸在疫情背景下逆势增长,10余户重点企业先后落地,14家国际知名品牌、70个品牌首店相继入驻,全区商品销售总额突破3000亿元。

现代金融和现代商贸之外,渝中区还在一个新领域处于全市领先:区块链。

大数据智能化时代来临时,渝中区未雨绸缪,在全市率先布局区块链产业,与市经信委共建全市首个区块链产业创新基地。2019年,区块链基地成功接入中新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成为7个示范园区之一。2020年升级为重庆市区块链数字经济产业园,获批设立重庆市区块链数字经济园区管委会。

截至目前,重庆市区块链数字经济产业园已集聚IBM、浪潮、趣链、金窝窝、中科星泰等区块链领军企业110余家。形成以区块链技术应用产业为核心,信创产业、软件信息、数字内容及在线服务为拓展的“1+3”产业布局。2020年产业园总产值超300亿元,其中,数字经济类产值超160亿元,科技型企业占比超60%。据工信部赛迪区块链研究院数据报告发布,园区区块链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第五、位列国家第一梯队,被中国产业区块链峰会评选为2020年度中国区块链核心聚集区。

事实上,随着城市发展更新、产业结构转型,渝中区是最早遇到发展瓶颈的区域,却也是最先探索出路径的区域。如今,渝中区根据自身情况,已经构建了符合自身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除了金融、商贸、数字等产业外,渝中区的文旅位居全市第一,李子坝、洪崖洞等新场景新体验持续引流,2020年实现旅游收入323.8亿元;专业服务业汇聚高端,新引进全球知名五大房地产顾问商行之一的高力国际等重点机构6家,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增长6.1%;大健康产业持续蓄能,集聚眼科、美容、口腔等特色专科医疗机构110余家,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增长4.5%。

今年上半年,渝中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23亿元、增长10.1%,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以城市品质提升为目标 全力打造高品质生活

今年初,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的一条推特引发网络热议。

推特提到:“旅行于城市春天的花海中,这是重庆单轨给居民和游客带来的欢乐!”推特下方附上一张重庆轨道列车穿行在美人梅花丛的图片。这张图片迅速在网络上走红,将重庆再次推向热搜。

这张图片内容是轨道交通2号线行驶在繁花似锦的渝中区佛图关。随着网络发酵,图片所在地迅速走红,成为游人争相打卡的地方。

“开往春天的列车”背后,是渝中区推动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质的探索和努力。

重庆主城都市区工作座谈会明确,主城都市区要彰显城市品质,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进一步提升经济品质、生态品质、人文品质、生活品质,不断增强城市发展的质量和吸引力。

“我们牢牢把握‘中部历史母城’定位,将“人文渝中”建设融入城市气质、融进百姓生活,推动母城有机更新、深度更新、持续更新。”渝中区相关负责人说,按照市委、市政府对主城都市区的要求,渝中区用好“母城”的名片,变劣为优,把优变精。

十八梯是重庆人最深的记忆之一,它连接渝中上下半城,是繁华商业区和静谧老城区的桥梁,也是独具山城特色的地标。

近期,经过改造升级的十八梯即将对外开放的消息刷遍重庆市民的朋友圈,大家都期待着它重新呈现的姿态。据了解,十八梯核心区的建筑依地势而建,整个风貌区高低落差达70米,展现了山城高低错落的地形特点,其充满川东传统民居的外观风格,成为改造后的重要特色之一。

以十八梯为代表,渝中区打造的历史文化街区已逐步成型。

目前,山城巷、戴家巷、白象街等传统风貌区基本建成,后街影视创意产业园投入运营,打造形成厚庐、火柴坊、较场口城市阳台等个性化“小地标”,引入山水城公司等龙头文旅企业15家;储奇门等区域功能转型、业态提升步伐加快,菜园坝片区规划设计、重庆站枢纽设计方案有序推进。

渝中区还把历史文化元素融入街巷社区。

比如,渝中区正连片打造飞机码头—燕子岩—枇杷山等一批传统风貌区,协调推进大田湾—文化宫—大礼堂“西南大区”风貌保护提升等。目前,渝中区已建成特色示范社区4个,打造一批历史文化主题小街小巷、老房老院,让烟火气和文化味相得益彰。

留住历史文化,也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比如老旧小区。

作为重庆“母城”,渝中区的老旧小区数量很多,相应的问题也很多。为此,渝中区坚持“消隐患、提环境、补功能、留记忆、强管理”,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探索了不少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

双岗路社区建于上世纪60年代,是典型的老旧住宅小区,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突出、小区环境落后、基础设施破旧损坏等问题。渝中区以全市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隐患整治试点为契机,对其进行5大类39项的综合整治。

仅3个月时间,双钢路社区就拆除封闭防盗网7800平方米、可燃雨棚4870米,整改率达98%。改造社区花园4400平方米,改造路面1.5万平方米,修复外立面1.4万平方米,让环境更美。

双钢路社区改造只是渝中区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缩影。据统计,截至目前,渝中区启动实施169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枣子岚垭、张家花园等区域。

“两江四岸”核心区建设,也是渝中区提升城市品质的重点。

今年7月,东水门-储奇门示范段滨江步道竣工开放。该步道长约1.4公里,是“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工程珊瑚公园片区的一部分。通过消落区沿线生态打造、环境综合治理、配套设施更新等改造,滨江步道岸线焕然一新,成为中心城区“美丽山水”风貌特色的重要景观展示带。

谋划“十四五”发展蓝图 释放“一区两群”空间布局优化效应

“十四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新时代渝中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关键5年。

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推动主城都市区发展,各区要处理好抓当前和谋长远的关系,发挥好规划战略性、前瞻性、导向性作用,科学谋划推进“十四五”发展,以项目建设促进规划落地。

在此背景下,如何谋划好“十四五”蓝图,释放“一区两群”空间布局优化效应,成为渝中区未来发展的关键。

“‘十四五’也是全区全面融入‘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实现产业实力壮大、城市有机更新、‘人文渝中’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的重要阶段。”渝中区相关负责人说,按照这一目标,渝中区“十四五”总体规划锚定:基本建成重庆现代服务业引领区、历史文化展示区、国际交往窗口区、美好城市示范区。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高质量发展是必然路径。渝中区提出,要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增长速度力争与全市发展水平同步,经济总量保持全市领先。

具体到产业上,渝中区以现代金融、现代商贸等六大产业为重点,高标准建设解放碑中央商务区等十大产业集聚区,推动总部经济集聚度进一步提升,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载区、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营造高品质生活也不可或缺。“十四五”时期,渝中区将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速度适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更加优质均衡,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城区基本建成,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分。

改革开放路线不动摇。渝中区将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走深走实,营商环境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比如,渝中区将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中新合作项目综合效应,拓展开放广度和深度,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母城”展现新形象。具体而言,“十四五”时期,渝中区将大力推进“疏解、转型、升级、创新”,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色转型,两江滨江岸线整治提升基本完成,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市有机更新深入推进,城市管理更加精细精致,宜居宜业宜游水平大幅提升,国际化山水都市风貌充分彰显。

“人文渝中”也要达到新水平。“十四五”时期,渝中区将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使居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让“母城”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进一步加强,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持续巩固全国文明城区建设成果。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对实现“十四五”目标至关重要。为此,渝中区也对今年的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

2021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以上。

具体而言,渝中区将突出抓好8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增动力、添活力,切实增强发展后劲,比如激发创新注入动力,全年研发经费支出突破10亿元,新增发明专利200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6家等。

二是坚持调结构、促转型,全力提升产业能级,主要包括重点巩固做强现代金融、现代商贸,发展提升文化旅游、专业服务,主攻壮大数字经济、大健康产业等。

三是坚持提形象、拓空间,聚力建设产业发展平台,将精耕细作解放碑中央商务区、历史文化街区、大石化新区、电子商务和创意产业园区四大空间板块,高标准推进十大产业集聚区建设,进一步提升经济密度和产出规模。

四是坚持重传承、利长远,让城市文脉活在当下,深入推进“人文渝中”建设,进一步展示城市品位和人文内涵。精心保护利用历史遗产,比如加强“红色三岩”保护提升等。

五是坚持固基础、补短板,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加力城市项目建设、加强城市精细管理、提升生态环境品质,打造城市更新渝中样本,深化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六是坚持兜底线、优服务,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织牢民生保障网、提升群众幸福感、优化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扩大惠及面、提高精准度、增强实效性,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美好。

七是坚持防风险、除隐患,坚决维护安全稳定,深化基层治理创新,严守城市安全底线,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始终牢记特殊区位赋予的特殊责任,坚决确保不出大事、怪事、敏感事。

八是坚持转作风、提效能,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强化责任担当,增强开拓意识,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务实清廉高效的人民政府。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再难,干则必成。”渝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全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奋力谱写渝中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 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