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全景 摄/陈林
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650亿元,居全市第二;改革开放创新动能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全市第一;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突破22万户、居全市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近年来,九龙坡区积极作为,奋进担当,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等多重政策叠加;九龙美术半岛、“中国铝加工之都”“西部氢谷”建设等上升为市级战略……
面对一个个崭新时代机遇,今天的九龙坡区继往开来,肩负使命,进入向高质量发展“爬坡过坎上台阶”的攻坚阶段,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提出了“12345”发展思路:
“1”——锚定“三高三宜三率先”宏伟愿景,即坚持不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高质量城市建设管理、创造高品质人民生活,努力把九龙坡建成成渝“双城”“双核”重要的现代产业新高地、科技创新新高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宜居宜业宜游品质之城,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率先基本实现全域城市化、率先基本实现全社会智能化;
“2”——立足共建科学之城、人文之城“两大定位”;
“3”——开拓产业升级、城市更新、绿色发展“三条路径”;
“4”——强化科学城九龙坡片区、九龙美术半岛、九龙新商圈、高铁临港经济区“四轮驱动”;
“5”——聚焦建设创新发展引领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城乡融合先行区、人文艺术魅力区、人民生活品质区“五区目标”。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一幅九龙坡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建设“创新发展引领区”——
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构建五大现代产业体系
创新主体方面,推进“十百千万”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头部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
创新平台方面,围绕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搭建创新研发和转化平台;
创新人才方面,推进“金凤计划”,培养“九龙工匠”,打造西部创新人才集聚地;
创新生态方面,深化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创新创业金融支持体系;
……
当前,九龙坡区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战略、第一动力,优化创新体系,营造创新生态,加快打造成渝地区“双城”“双核”重要的科技创新新高地。
产业,是科技创新的“应用阵地”,更是“验证系统”。
当前,九龙坡区正在将科技创新成果转换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努力构建数字经济、新材料、新能源、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五大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大区”向“经济强区”加快挺进。
其中,发展数字经济被视为九龙坡区“赢得未来”的战略工程。
该区正在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智能制造“灯塔工厂”、数字车间,大力推动产业数字化;同时,围绕全市“芯屏器核网”产业布局,推动数字产业化,建设千亿级数字产业集聚区,叫响“九龙智造、智慧九龙”品牌。
此外,布局新材料、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则是九龙坡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典型。
例如,依托西南铝业集团深耕西彭数十年的产业基础,招大引强,大力补链强链拓链,打造“中国铝加工之都”;依托庆铃集团的转型发展,布局新能源产业,打造集研发、制造、应用于一体的千亿级“西部氢谷”;依托九龙坡区的工业和商业基础,大力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现代服务业,打造“西部先进制造业服务基地”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
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
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径
桃花溪水清澈见底、跳磴河畔碧草蓝天、彩云湖边步步是景……如今的九龙坡区,绿色成为“主色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景象随处可见。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当前,九龙坡区正在通过聚焦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绿色转型三个层面,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径。
污染防治方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是关键。
保卫蓝天,强化臭氧与PM2.5协同治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持续增加;保卫碧水,以河长制促河长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探索“三清四治五措”次级河流治管模式,彩云湖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跳磴河获评全市首批“美丽河湖”;保卫净土,治理修复污染土壤近13万立方米,生态垃圾有效处理率100%,无废城市建设得到生态环境部肯定。
生态修复方面,重点是加大“一江一山三河”等生态走廊保护力度,使森林覆盖率和城市建成区绿化率稳步提升。
划定18.087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开展“四山禁建”百日攻坚拆违行动,累计拆除违法建筑54万平方米,治理修复历史遗留矿山69处,建成绿色矿山4个,修复损毁土地145公顷、修复废弃矿山生态118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率46%。
绿色转型方面,让绿色理念全面融入生产、生活,探索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之路,让低碳生活成为时尚。
大力发展以氢能为重点的清洁能源、以铝合金为重点的新材料、以休闲体验为重点的文旅产业,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开展工业园区清洁生产试点,推动企业加快绿色化改造升级步伐,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3%,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68%,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
建设“城乡融合先行区”——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当前,九龙坡区正在按照“东城更新提质、西城开发提速、东西融合共进”思路,大力推进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建设城乡融合先行区,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的美好愿景。
一方面,九龙坡区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攻坚行动,大幅提升城市品质和能级。
日前,九龙坡区入选全国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以此为契机,九龙坡区将强力推进城市更新“三年攻坚行动”,聚力实施民主村、重庆电厂等更新项目,推动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和老旧商业区改造,焕发老城区魅力活力。
同时,该区将精心塑造九龙美术半岛、九龙新商圈、高铁临港经济区等重点区域城市功能和品质,加快城市公园、绿道、步道建设,推进立体绿化,打造海绵城市、韧性城市,不断提升大城细管、智管、众管水平,改善城市品质。
另一方面,九龙坡区将同步实施乡村建设提质行动,着力塑造九龙美丽乡村。
未来,九龙坡区将持续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护好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文明建设水平,营造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乡村环境,努力将英雄湾村建设成为乡村振兴全国示范。
此外,推动东西部同城化,是九龙坡区城乡融合发展的当务之急和关键路径。
破除交通瓶颈,是实现同城化的“先手棋”。该区正在加快推动成渝铁路公交化改造,实施陶家隧道等通道建设,完善“四横五纵”交通网络,建成“半小时通勤圈”。
未来,九龙坡区还将从产业、社会事业、城市管理等方面着手,加速推动两个区域的同城化发展。
建设“人文艺术魅力区”——
打造文化强区、文明城区,做靓人文之城名片
“功成身退”后的166舰化身陈列馆,在九龙坡安家,与之配套的海疆博物馆也完工在即,将与建川博物馆串联成群;
依托四川美院而兴起的黄桷坪涂鸦艺术街,成为众多美术爱好者的“朝圣地”;
九龙意库正式投用,致力于打造城市微更新及社区营造的文化创意标杆项目;
……
近年来,人文艺术的魅力在九龙坡区持续翻滚沸腾、四溢开来。
当前,九龙坡区正在围绕“做靓人文之城名片”要求,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举、文化发展与文明养成共进,持续推进文化强区、文明城区建设,让文化在区内聚起来、活起来、靓起来,为全民所共享。
其中,位于“美术半岛”九龙半岛的重庆美术公园,核心占地面积超过1000亩,作为重庆6张城市新名片之一“艺术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按照“全球独特、中国唯一”的标准进行打造,融美术、美育、美学为一体,未来将成为九龙坡区人文艺术元素、产业集聚的核心载体,成为重庆人文之城新名片。
与此同时,为了让文化发展成果为广泛大众所共享,让人人都能感受到人文艺术的魅力,九龙坡区持续优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例如,加快建设西部科技影视城、重庆美术馆和九龙坡区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等文化服务设施;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享,做靓“长江文化艺术周”“黄桷坪新年艺术节”“书香九龙”等活动品牌等。
此外,九龙坡区还加快了全国文明城区创建的步伐,深入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程,讲好红色故事、九龙故事,汇聚正能量;积极开展弘扬时代新风行动,选树“九龙好人”“最美人物”;积极开展“文明在九龙”等群众性主题活动。
建设“人民生活品质区”——
完善社会保障,创新社会治理,促进“共建共享共富”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九龙坡区将持续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努力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饭碗”,是关乎老百姓生存的头等大事。
未来,九龙坡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企业稳岗增岗,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
同时,大力支持创业带动就业,推广“家门口就业创业”经验,支持和规范发展新职业、新就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的就业,缩小不同群体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
教育方面,深化全国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同时,坚持产教融合,做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终身教育体系,优质均衡发展教育事业,努力建设新时代教育强区。
医疗方面,深入推进健康行动,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体系,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城市,全面守护人民群众健康。
社会保障方面,通过构建城乡全覆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等,健全养老、托幼、助特等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
另外,社会治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广大群众的生活品质。
下一步,九龙坡区将持续统筹好发展与安全,充分发挥政治引领、综治能动、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作用,推广“老杨群工”“兵哥工作室”等经验,深化“治重化积”工作,完善社会治安防控、公共安全保障体系,为基本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而奋斗。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