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8点出门,步行15分钟送小孩到场镇上的安坪小学读书,8点30到距离家门口仅20米的就业帮扶车间上班,下午3点20出发接娃儿放学,4点钟继续到车间上班,5点回家煮饭——这就是奉节县安坪镇夏坝社区四组50岁农村妇女简孙梅一天的生活,不仅照顾了小孩,每月还有3000元左右的工资收入。
记者昨日从奉节获悉,从去年至今,该县聚焦产业、就业“两个关键”,全力抓招商、抓项目、抓要素、抓服务,共签约引进了374个产业项目,新增就业人口1.3万人,基本走出了库区产业空虚阴影。
今年一季度,该县招商引资新增签约项目 103 个,协议投资额 133.4 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 41.7%;生态工业园区实现产值53.4亿元,增长25.3%。
工业园快速崛起:一年半新投用厂房超过去12年总和
重庆万大眼镜有限公司于2022年6月签约落户奉节县生态工业园,9月完成了两栋1.6万平方米厂房装修,12月正式投产,至今已有460名员工,月产太阳镜、光学镜、老花镜、儿童镜近70万副,产品远销北美、南美、欧美、东南亚等地区。
现在的工业园是全县最繁忙的地方:数十台塔吊日夜施工新建成片的标准厂房,每修好一栋厂房立即就搬进一家新的企业。
“修厂房的速度还远远赶不上企业需求速度!”奉节县生态工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彭学威告诉记者,从去年至今,园区实施了6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工程,至今已交付5.9万平方米,在建54.1万平方米,即将启动建设33万平方米,新投产企业21户,排队等厂房的企业还有100多户。
根据规划,今年园区还将再启动建设6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2025年前全部投用。
“奉节工业园的快速崛起,对渝西区县可能不算什么,对奉节而言却有着极为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奉节县就业人才中心袁官平说,20多年前,因三峡库区搬迁,全县数百家工业企业全部关停并转,此后便陷入长时间的产业空虚阴影,工业企业寥寥无几。
2009年,奉节设立了生态工业园,可直到2021年,园区已建成厂房面积只有16万平方米。预计到今年上半年,这一年半来园区新投用厂房面积将会超过过去12年的总和。
袁官平认为,奉节能够走出产业空虚阴影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区位交通条件的改善,尤其是郑渝高铁2022年6月通车后,奉节的投资吸引力大幅增强;二是县委、县政府工作重心的转移,此前20年,县委、县政府工作重心大多集中在三峡移民和脱贫攻坚,2022年提出聚焦产业、就业“两个关键”,成立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中部城市群等4个驻外招商办事处,大抓招商,从而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三是深耕细分市场,选准眼镜产业作为招商主导产业,目前已投产眼镜企业50家,新增签约眼镜产业项目 65个,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眼镜生产基地。
大数据产业蓬勃兴起:700多人实现高质量就业
去年以来,奉节大数据产业也无中生有、蓬勃兴起,目前已入驻百度、京东、网易等27家企业,带动700多人实现了高质量就业。
最先入驻的是百度人工智能基础数据产业基地项目,于2022年6月投入运营,目前已有400余名员工,他们大多为宝妈和职校毕业生,主要对无人驾驶、智能安防、智能交通、语音、视频等数据进行标注。
30岁的余兆容是个有着两个娃的宝妈,其主要工作是语音标注,将四川话标注为文字,用于车载导航、扫地机器人。有了这些标注,人们在使用车载导航、扫地机器人时,用四川话下达指令,车载导航、扫地机器人也能够准确识别。她采用计件薪酬,不影响早上送娃、下午接娃,每月工资5000多元。
26岁的唐伟是脑瘫患者,过去靠吃低保维持生活。现在也在该公司找到一份代码测试员工作,其采用的是计时薪酬,一个月也有4000元左右收入。
京东数字经济产业园于今年2月投入运营,共建有18个办公室、15个直播间,现已入驻21家企业和一批本地带货主播,并成为该县培养带货主播的主阵地。其中,一个名叫“索图”的带货主播,通过在抖音上卖当地腊肉、脐橙,一个月的收入接近100万元。
建起102个就业帮扶车间:困难群体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奉节发展产业的最大难题还是用地条件差。该县集大山区、大库区、大农村于一体,平坝少。县生态工业园用地条件最好的草堂组团,还是在胡家坝消落带填起来的,可开发用地也只有2.41平方公里。
针对这一问题,奉节将兴建农村就业帮扶车间作为发展产业的重要途径,既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又让困难群体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简孙梅就在奉节桂全金属制品加工厂开设的就业帮扶车间上班。该企业主要生产伞中棒,为天堂等60多家雨伞企业配套,目前有员工110人。
据了解,目前全市共有538个就业帮扶车间,带动就业近1.1万人,其中奉节的就业帮扶车间达到102个、带动就业4500人,无论是车间数还是就业数,均为全市最高。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