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动态>政务动态>区县动态

沙坪坝区创新“文明换享家”模式 激活基层治理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5-05-15 10:53
发布时间:2025-05-15 10:53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超大城市治理,基层治理是重要板块。如何提高基层造血功能、群众参与度和社会资源整合更是堵点痛点。今年以来,沙坪坝区围绕“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目标,以建设中心城区城市文明示范区为契机,创新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文明换享家”项目,通过积分制牵引、场景化融合,全面推动城市治理从“政府主导”向“多元共治”转变。

2月17日,全区首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文明换享家”活动在沙坪坝街道一心村社区举行,居民阿姨通过“捐旧衣-换积分-享物资”方式兑换了皂类用品。

“小积分”推动“大文明”

圣泉社区居民蒋仁秀拉着6斤旧衣物,排队称重,换取相应积分,喜笑颜开地在旁边展台上兑换了洗衣液和肥皂……3月2日,在联芳街道万达广场举办的“文明换享家”活动中,现场夹道而设二十多个展台,米面粮油、水果熟食、洗剂纸皂一应俱全,红岩志愿者提供理发、磨刀服务,陆军军医大学和联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家团提供义诊,重庆优秀律师宋天鸽用真实案例讲反诈,丰富的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社区群很早就在搜集我们的需求,听取我们的建议,通知有活动。我用旧衣服换洗衣液,顺便请医生量个血压,听听关于老年病的医嘱。”蒋仁秀说。

3月2日,联芳街道圣泉社区开展“文明换享家·泉心惠邻里”文明实践活动,吸引1500余名居民参与。

这是基层鼓励群众培养文明习惯、参与社区治理的一个生动缩影。据了解,沙坪坝区将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党的政策、参与社区治理、参加志愿服务、旧物回收捐赠、文明习惯养成等文明行为量化为可存储、可流通的“文明货币”,明确服务时长、回收重量与获得积分之间的换算标准,居民获得积分后既可到社区文明实践站兑换生活用品,又可以就近在爱心商户购物享受团购优惠,还能在小区周围的家政、培训等机构享受积分抵折扣的服务项目,这种“即时反馈、灵活兑换”的机制,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文明行为的“含金量”,使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和“受益者”。

沙坪坝街道“文明换享家”活动吸引众多群众参加。

“小阵地”激发“大能量”

沙坪坝街道一心村社区在多个小区临近的壹心巷焕新打造“文明换享家”兑换点,居民出门买菜和遛弯的功夫,就可以实现积分换享,仅5月以来,每日前来咨询活动、捐赠旧物、兑换积分的居民多达70余人,站点日均兑换积分超300分。

沙坪坝街道一心村社区文明换享家常态化兑换点。

沙坪坝区按照“阵地跟着群众走”原则,在全区161个实践站逐步配备统一标识、统一流程的标准化兑换点。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基层调解站等阵地资源,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文明实践+基层治理”综合体,实现“一社区一站点一特色”,在嘉陵湾创客港、公租房小区、“沙漂”聚居区等特殊区域因地制宜建设“换享驿站”,将文明实践阵地嵌入居民生活圈;在双碑街道嘉陵厂老社区,打造社区全覆盖的旧物捐赠场景,让辖区群众可以就近就便到文明实践换享点捐增旧物、兑换积分;在教育资源富集、学生及家长较多的渝碚路街道,联合华夏银行推出“旧书换新蔬”活动,首场回收旧书1200余册,兑换蔬菜惠及300余户家庭。

3月29日磁器口“文明换享家”活动现场商家积极为群众兑换物品。

“小场景”助力“大治理”

3月29日,磁器口街道联动高校、医院等单位开展“文明换享家”活动,结合文明旅游、体重管理、志愿服务等元素,吸引游客1200余人次参与,有效带动周边商户营收增长。“对于商家来说,获取了更多顾客和展售机会,有商户当日客流量增加30%;对于居民来说,得到了实惠;对于社区来说减少旧物处理成本,提高了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磁器口街道相关负责人称,一场文明实践,实现“商家微利、群众受益、治理省力”三方共赢,同时还融合了“场景经济”,后续将在磁器口景区打造“文旅换享点”,游客通过参与文明旅游引导、政策宣传等活动积累积分,兑换景区文创产品,既提升场景活跃度,又传播文明理念。

4月25日,双碑街道“文明换享家”活动兑换现场。

目前,沙坪坝已搭建“社区+商家”合作平台,建立“文明实践资源库”,吸引87家商户、企业、社会组织入驻,明确商家提供特惠商品、捐赠物资、场地支持等义务,换取品牌宣传、社区流量等权益。探索“公益+市场”运作模式,引入绿风行、松鼠逛逛等社工组织、公益机构参与项目运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会捐赠、市场化收益等多渠道筹集资金。通过强化社区主体、激活多方资源、服务群众需求,初步构建了可持续的治理闭环,实现了文明实践从“政府推动”到“群众主动”的转变。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