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游渝中”文旅信用分级分类系统
洪崖洞“大综合一体化”执法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公布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2023—2024年)验收结果,全国16个地区通过验收试点,渝中区名列其中,是全市唯一入选试点并通过验收的区县。
“近年来,渝中区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聚焦信用赋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渝中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渝中区已累计归集各类信用数据1680万余条,在文化旅游、交通运输、劳动关系等20余个重点领域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打造“诚信游渝中”“山城有信”等标志性信用应用场景,入选重庆市“信用+场景政务诚信”案例前十名。
正是得益于信用体系的高效赋能,渝中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活跃度始终位居全市前列。
2024年,渝中区市场经营主体总量突破12万户,每千人拥有经营主体数量全市第1,投资强度连续5年保持约10亿元/平方公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居全市第1,地均GDP超70亿元/平方公里、人均GDP超29万元,经济发展动能澎湃。
信用修复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信用,是对个体或组织履行契约的能力以及可信度的综合评定。在市场经济中,信用犹如真金白银,已经成为企业无形的资产。
但失信企业往往因为信用困扰,在经营发展中被缚住手脚。事实上,在具体经营中,企业履约的客观条件复杂,部分企业的信用瑕疵“情有可原”;同时,信用评价又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一定能反映企业最新情况。
为此,信用评估不应是一锤子买卖,及时有效的信用修复不仅有利于激发企业履约意愿,更能帮助企业及时纠偏,推动企业合法经营。
比如,前不久,某企业在经营中遇到难关:原来,该企业因几年前的一次行政处罚记录信用受损,在近期融资活动中受到限制。为此,该企业向渝中区市场监管部门提起信用修复申请。
接到申请后,渝中区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快速办理机制。工作人员主动对接企业,详细指导材料准备,并开辟绿色通道。按照常规流程需要3个工作日才能完成的手续,仅用半天时间就完成信用修复,帮助企业成功融资。
该企业负责人表示:“市场监管部门的办事效率超出预期,为我们解了燃眉之急。这种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的作风,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力度。”
据了解,今年以来,渝中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简化流程、压缩时限、优化服务等举措,不断提升信用修复工作效率。截至目前,渝中已为辖区内50余家企业办理信用修复,平均办理时限较法定时限缩短80%以上,切实帮助企业重塑信用、轻装上阵,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信用执法赋能企业减负增效
对企业进行执法检查,是政府部门履行职责的手段,也是发现问题、防范风险、排除隐患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过去,检查涉及部门多,常常是多头检查,对于企业来说,迎检过于频繁,是不小的负担。
但今年以来,改变正在渝中区悄然发生。
3月6日,渝中区在上清寺街道对辖区酒店行业开展首场分级分类联合检查,以“信用画像”赋能精准监管,实现“一次上门、全面体检”。
据了解,检查聚焦上清寺辖区酒店行业,结合全市公共信用评价体系,将企业信用等级与执法规则深度融合,通过差异化抽查比例及排除规则,对本年度未接受检查的B级企业、C级企业分别按照20%、50%的比例进行抽查,A级企业享受“无事不扰”豁免检查。
“现在,政府部门的检查效率高了、次数少了,尝到了信用优良的甜头,我们维护信用等级的动力更足了,能够更加心无旁骛地专注经营。”重庆广场宾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样在3月,渝中区还在洪崖洞景区餐饮行业率先试点“扫码入企”,通过“企业码”与“信用+执法”深度联动,实现“一码管查、信用赋能”的监管升级。
据悉,检查将企业信用等级与执法检查深度融合,三维联动打造“信用分级+数字监管+透明执法”智慧监管新生态,按照“信用等级决定检查频次,A级企业实行‘免检承诺’”的原则,抽取1家信用评级B类的餐饮企业开展检查,实现从地毯式巡查向精准化监管的转变。
“信用等级不是‘终身标签’,而是动态修复的‘健康指南’。”渝中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企业信用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推动信用评级A级的企业实行“免检承诺”,将信用手段有效融入监管执法全过程,一方面减少对守信企业的干扰,另一方面加强对失信企业的监管,实现精准监管,全力打造“无事不扰、一次不查”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下一步,渝中区将持续推广应用“信用+执法”综合场景,根据企业信用状况动态调整监管措施,推动信用监管与执法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信用融资激活企业金融活水
前不久,重庆某企业遭遇了融资难关:原来,该企业主要从事摩托车制造、销售,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出口至南美、东盟国家,年产值3亿元,跨境收汇额超600万美元,但近来资金链承压明显。
重庆银行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帮助其通过“通道e融”申请融资,并在当日审批通过,授信额度300万元,高效解企业燃眉之急。
那么,什么是“通道e融”?
据了解,“通道e融”是重庆银行自贸区分行在全国落地的首笔西部陆海新通道纯线上信用产品,是一款基于区块链、大数据技术对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出口企业打造的线上智能化、纯信用专项融资产品。
该产品通过对沿线出口企业精准画像及出口应收账款“池”化管理,突破传统出口押汇局限,免去企业繁杂的线下申请流程,向企业发放用于支持生产经营的线上信用贷款,融资币种灵活。
企业通过重庆银行手机银行App“通道e融专属入口”,结合企业网银等线上渠道,就可实现“线上申请、线上测算、线上签约、线上放款、线上还款”全流程的智慧融资,融资过程高效便捷。目前,“通道e融”产品为10余户出口企业融资超2000万元。
不过,“通道e融”只是渝中区依托信用体系助力企业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难题的冰山一角。
据了解,当前,渝中区正大力实施金融支持“双倍增”专项行动,累计为135家企业发放商业价值信用贷款2.3亿元、为477家企业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5.26亿元。
同时,渝中区还与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10家银行合作,创新开发“助企贷”“文旅贷”等特色政银合作信用融资产品。
比如,重庆渝合励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渝合励志”)就是“文旅贷”的受益者之一。
该企业是一家以提供娱乐直播、电商直播、MCN运营和线上商演服务的轻资产文旅行业初创公司,初创期流动资金存在缺口,而文旅行业轻资产的特性使其难以按照传统提供抵押物增信模式获取融资。
了解到情况后,刚成立不到1年时间的重庆银行洪崖洞支行推出“文旅贷”小微贷款批量业务,成功为“渝合励志”融资,顺利落地渝中区首笔50万元的“文旅贷”。
目前,“文旅贷”已为13家文旅企业发放“文旅贷”3850万元,“助企贷”累计为4847户中小微企业发放35亿元,助力渝中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行稳致远。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