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动态>政务动态>区县动态

忠县创新推出“一乡镇一产业一组团”人才帮扶机制 定制专家团破解产业发展“疑难杂症”

发布时间:2025-07-09 10:15
发布时间:2025-07-09 10:15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忠县马灌镇电商基地,冉乙婷(右)和同事在直播。(忠县县委组织部供图)

“肥猪即将出栏,又是很可观的一笔收入!”7月4日,忠县官坝镇固国村,望着养殖场里肥嘟嘟的生猪,33岁的周纪前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养殖生猪,周纪前曾走过许多弯路,靠着那股不服输的勇气以及专家团的悉心指导,终于迎来转机。

这只是忠县依靠专家人才,积极探索破解乡村产业发展瓶颈的样本之一。

忠县立足当地生猪、柑橘、笋竹等资源禀赋,主动挂帅、揭榜领题,创新推出“一乡镇一产业一组团”人才帮扶机制,精准对接10个试点乡镇特色产业需求,组建多个专家团队下乡,着力破解产业兴盛和品牌崛起中出现的人才、技术、管理、销售等瓶颈问题,助力农产品从“凭感觉”变为“定标准”,从“种得优”跨向“卖得好”,从“产业优势”转为“品牌价值”,推动忠县农业高质量发展。

人才下乡筑根基

“走弯路”小伙成技术带头人

7月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周纪前高兴地算起一笔经济账:光是售出肥猪,收入就接近10万元。

“以前,一头母猪一次性产崽在七八头左右。现在,通过新品种选育改良,母猪产崽数量可达10—20头,猪崽质量也不错。”周纪前说,生猪养殖风险较大,他也走过不少弯路,能够坚持下来,离不开专家团的全程指导。

西南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执业兽医师陈吉轩,因为经常在忠县官坝镇固国村奔走“问诊”,被大家亲切称为“泥腿子”教授。作为专家团的市级顾问,陈吉轩经常帮助当地养殖户科学引育猪种,指导科学饲养、疫病防控,致力于培养“乡村养殖技术带头人”。

年轻好学的周纪前正是“乡村养殖技术带头人”之一。在陈教授帮助下,他的养殖技术得到提升,对猪场的管理也更科学规范。“现在,母猪和肥猪基本上没生过病。”周纪前说,空闲时他也会将学来的技术传授给周边养殖户。

官坝镇组织委员杨忠均介绍,官坝镇是忠县生猪养殖大镇。近年来,生猪养殖产业面临技术落后、疫病防控难度大等挑战。为此,县上搭建起人才帮扶平台,组建了涵盖畜牧兽医、养殖技术等领域的10余名专家服务团队,深入养殖场、养殖户家中开展精准指导。

据介绍,针对生猪、粮油、柑橘、笋竹等产业具体发展现状,忠县与西南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新收录“市-县-乡”专家人才433名,结合10个试点乡镇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组建10个专家服务团+1个专家“飞行团”,为农户配备定制化“智囊团队”,实现精准施策。同时,积极带动本地人才成长,着力培育起一支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乡村产业人才队伍。

技术下沉赋动能

“柑橘产业大脑”24小时快速应答

7月2日,忠县乌杨街道的现代农业柑橘产业园内,忠县“柑橘产业大脑”智慧服务平台大屏上清晰显示着全县柑橘产业的分布点位。一旁的画面,则展示着各柑橘品种销售量排行以及交易流向等信息。

工作人员随手点进新立镇“未来果园”,不仅能看到柑橘生长的实时画面,智能感知系统还可以传回土壤、光照、温度、虫害等实时数据。

屏幕上一颗颗圆润饱满的柑橘缀满枝头,忠县农业农村委农技中心副主任冉元龙一脸自豪:“别看柑橘下方的绿草丛生,其实它叫印度豇豆,可抑制其他杂草生长。另外,它还是优质绿肥。”

冉元龙介绍,在这个“未来果园”,管理者可以通过“忠橙智管”应用小程序“一键浇水”,如果有什么疑问,也可以通过该小程序线上咨询专家。“我们还手把手指导农户种大豆,通过改良种植行距等,实现‘一地两收’,既提高土地利用率,又助农增收。”冉元龙说。

为破解柑橘产业在技术应用、管理等方面的“痛点”,忠县通过云端服务打通技术下乡末梢,构建“技术下沉+服务上线”双轨机制,为农户提供“网络+实地”问诊巡诊。“柑橘产业大脑”则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完成全县规模果园地块高精度数字化落图,实现从柑橘种苗到销售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监管,还可通过整合专家库、农业知识库、技术手册、政策解读等功能板块,实现24小时快响快答。

电商下嵌拓销路

直播带货销售额破千万元

“想要笋竹,明年请早。南瓜、青椒能及时尝鲜。”傍晚,忠县马灌镇电商基地,38岁的冉乙婷正在直播,这是她近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别看现在的她妙语连珠、才思敏捷,刚直播时,她因害怕镜头,说话吞吞吐吐。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忠县分公司从事电商运营支撑的罗美林介绍,她在与冉乙婷她们的电商团队接触时发现,团队里多数人欠缺互联网技能和营销经验。于是,她从图文直播、视频内容、评论区等各个角度对团队进行了指导。

靠着一步步摸索,冉乙婷团队越来越轻车熟路,从0粉丝到形成数万粉丝的账号矩阵,并逐渐在直播浪潮中站稳脚跟。“在主播这一岗位上,我找到了展现的舞台,更开心的是,能够通过直播帮助乡亲父老增收。”冉乙婷笑着说,这一切离不开罗美林等电商营销专家的助力。

得益于“一乡镇一产业一组团”人才帮扶机制,马灌镇不仅引入熟悉笋竹栽种、管护的专家,延长产笋周期,提升农户种植效益,还邀请专家团队带动培育本土直播人才20名,通过直播带货实现农特产品销售额1300余万元,并引入竹材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提升竹材利用率,多措并举盘活全镇笋竹产业。

据介绍,为解决乡村产业产销衔接不畅、市场触达不足的问题,忠县在10个试点乡镇的专家服务团以及专家“飞行团”中配备了营销专家,联合专业品牌策划机构,为当地特色产业制定品牌发展规划。同时,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助力品牌增值与市场拓展。

未来,忠县将扩大试点范围,计划到2027年在全县25个乡镇全覆盖开展“一乡镇一产业一组团”人才帮扶工作,培育农村实用人才1000人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5家以上,打造至少2个具有市级影响力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持续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